澳洲工會呼籲終止與中國自由貿易談判

人氣 3

【大紀元10月8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曉宇澳洲珀斯編譯報道)澳洲電力工會(The Australian Electrical Trades Union)近日呼籲終止與中國的自由貿易談判,指出自前何華德政府於2005年開啟與中國的自由貿易談判以來,澳洲根據中國的要求承認其市場經濟地位已經鑄成大錯,因為事實正相反,中國完全是一種指令性經濟,政治領導在不斷干涉商業交易。工會主張讓公眾對這一充滿爭議的交易到底有什麼價值進行討論,同時指出政府也應該對此有一個嚴格的官方審查。

受消費物價指數戰略(CPI Strategic)委託進行的一項研究出版了題為《中國的優勢——與中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會付出什麼樣的代價?》的報告,澳洲電力工會維省分部已經開設了以此項研究為題的公眾討論。

在這個報告的前言中,電力工會的維省會長米格赫爾(Dean Mighell)列舉了澳洲與美國、新加坡和泰國之間的自由貿易協議所帶來的種種弊端。他指出:「我們與這些國家的商品進口比出口增長要快。2007年發佈的研究(報告)顯示,簽訂這些協議之後,我們流失了2.6萬個就業機會……與中國簽訂自由貿易協議可能創造1.2萬個就業機會,但會失去17萬個製造業工職。」

談到澳美自由貿易協議(AUSFTA),產業援助委員會的主管之一費爾(Martin Fell)說:「在簽訂協議之前的18年中,澳洲每年的平均貿易赤字是109.5億澳元,協議生效之後的4年之中,澳洲的貿易赤字每年上升到153.6億澳元。」

《澳洲金融評論》在披露促成澳美自由貿易協議時,坎培拉和華盛頓幕後激烈的遊說場面時這樣寫道:「澳洲商界領袖在建立一個支持自由貿易協議的選民群體中發揮了催化作用,他們調動這些選民建立、彙集和維護政界和官僚機構對協議的支持……從而在坎培拉和華盛頓的幕後進行指揮,可以說這是澳洲企業界對公共政策最成功的一次干預。」

今年7月,我們看到澳洲公民胡士泰被中國的克格勃——中國國家安全局拖入上海的一個拘留中心。今天,胡和他的4名中國同事仍在關押之中,胡是力拓公司鐵礦石價格談判的首席代表。

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讓步將優勢交給了中國,進而摧毀了澳洲的生產商。大量的(中國)商品傾銷湧入澳洲,中方以低於產品成本或低於中國市場價格的價格向澳洲傾銷。

即使崇尚自由市場的奧地利經濟學派的倡導者也認為:自由貿易協定只是以犧牲民眾(利益)為代價來保護跨國公司。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叫喊中國自由貿易協定的最大噪音來自《澳洲人報》——隸屬於默多克的美國跨國公司新聞集團的一個子公司。

為了遵循自由經濟理論和自由貿易的意識形態,澳洲從1973年開始一直在削減關稅,但準確的說沒有得到任何回報,並從我們的貿易談判代表手上拿走了他們與貿易夥伴交易的籌碼。我們為此付出了代價。

澳洲製造業在過去25年的下降給國家和經濟帶來巨大打擊。澳洲不製造產品,而是依賴進口,使得外債高築,現在已經達到6800億澳元,澳洲四大銀行的負責人都認為這樣的外債水平極其危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警告說,由於嚴重依賴外債來支撐投資,澳大利亞比其它西方國家更加脆弱,更容易使全球投資者喪失信心。

總理陸克文已經意識到澳大利亞製造業的虛空。他說:「我並不想成為一個不生產產品的國家的總理;我並不想成為一個不製造東西的國家的總理;我希望我們的國家擁有長久的製造業。」

2005年工黨的財政發言人唐納(Lindsay Tanner)在《時代報》上寫道:「政府的貿易政策全都是關於農業和礦業。在與中國這樣的國家的談判中,我們需要把爭取製造業出口的機會作為核心。我們不需要恢復20世紀60年代那種採石場加農場的心態。」為什麼不兩者兼顧?

甚至在開始考慮澳洲能從與中國的自由貿易中得到什麼可能的好處之前,消費物價指數戰略的研究已經指出澳洲在弄清楚中國的(貿易)實踐和設置以下條件之前,應該終止談判。這些條件包括:

– 撤消中共政權直接採取行動不斷推進出口,從而犧牲貿易夥伴的利益的做法。
– 停止控制人民幣匯率。
– 認可國際勞工組織的所有公約。
– 允許自由工會的運作。
– 結束以居住條件為理由的(如城鄉之別)對工人在工資待遇和工作環境方面的歧視。
– 強制各級政府執行勞動、健康和安全法律。
– 停止出口在監獄生產的產品。

總而言之,這項消費物價指數戰略的研究是進入公眾討論與中國自由貿易協議的良好契機,而這樣的契機長期以來一直被極少數人壓制著。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500億天然氣協議對澳洲是福是禍?
澳中關係緊繃 陸克文拿昔日糗事化解氣氛
澳洲外資監管機構對中國投資叫停
澳總理陸克文抵達匹茲堡參加G20峰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