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雄:賴樹盛呵護泰緬邊境難民

font print 人氣: 1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吳協昌台北10日電)湄河從北向南,靜靜的將大地畫分開來,只是東岸與西岸儼然兩個世界。賴樹盛常常坐在東岸的美索鎮,眺望對岸,看著一批批的緬甸難民湧向美索,逃離軍政府的魔掌。

從2003年一頭闖進美索,今年已經是賴樹盛在美索的第七個年頭,他也是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TOPS)派駐在泰緬邊境的唯一台灣人。7年來,賴樹盛走遍泰緬邊境各大難民營,也看遍緬甸克倫族難民在軍政府壓迫下的苦難故事,但他最在意的,還是廣大克倫族兒童的未來。

賴樹盛說,美索附近主要有3個難民營,最大的美拉(Mae La)難民營已經有25年歷史,收容大約5萬名克倫族人。在美拉難民營裡,TOPS就設立超過20間托兒所。賴樹盛每個星期都會抽空到各個難民營去探視,了解難民需求。

泰緬邊境雨季一來,道路泥濘不堪。因為工作需要,賴樹盛常帶著許多過去接受援助、長大後希望回饋同胞的緬甸志工,跋山涉水開了7、8個小時的山路,一一探訪難民營,有時甚至還在沒水沒電的難民營中過夜,親身體驗難民生活,才能給予真正的幫助。

除了難民營之外,協助緬甸移工學校的發展,也是TOPS的重要工作之一。賴樹盛表示,這一代的克倫族人流離失所,沒有身分,又回不了故鄉,但是透過教育,可以讓下一代不再陷入相同困境。

不過這些所謂的移工學校,並不是像想像中的水泥校舍,常常都是幾根竹子、幾捆稻草架設而成的克難房舍;外頭下大雨時,室內也會下小雨。但賴樹盛說,對這些渴望尋求知識的兒童來說,有屋頂可擋雨,有牆壁可遮風,已經是五星級的享受了。

現在邊境已進入雨季,一整天的雨讓這些原本建築構造就不甚堅固的校舍,倒的倒、毀的毀,不少團體立即動員,希望趕緊讓學生可以有避風遮雨的空間。賴樹盛說,原本擔心因為金融風暴,各團體今年的預算都很緊縮,幸好大家都很主動的分工合作,相信很快就可以再看到這些兒童的笑臉。

賴樹盛在美索的工作十分繁複,探訪難民營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但他從不引以為苦。他說,大概是克倫族人的樂天知命感染了他,當自己覺得苦時,一旦想到沒有身分、回不了家鄉的克倫族人,就會發現這種苦根本不算什麼。

在泰國7年,每年暑假,幾乎都會有一些大專學生義工前往美索幫忙。賴樹盛說,自己在27歲才踏進這個領域,現在的學生20歲左右就有機會接觸,只是寒暑假時間不夠長,不太容易體會到人道救援組織的冷暖。但無論如何,這是一個起點,也可以讓台灣的學生多了解外面的世界。

2005年、2006年連續兩年暑假都到美索去協助指導克倫族兒童的張利安,當時還是中原大學資管系學生,到美索的梅道診所及移工學校、難民營等地,協助克倫族學生使用電腦,還從台灣募集舊電腦帶到美索。經過這些經驗,張利安現在成立台灣青年數位服務協會,全心投入志工服務行列。

除了不少台灣大學生寒暑假到美索幫忙,也有不少台灣志工默默為克倫族難民服務。賴樹盛因為工作的關係,認識不少來自台灣的志工,林良恕是其中之一。

講起林良恕對克倫族難民的服務,賴樹盛說,他還得尊稱一聲「良恕姐」;她在25歲就到泰緬邊境服務,一待就是20年,還在美索落地生根,與泰國友人成立泰國邊境兒童協助基金會。

賴樹盛表示,海外服務義工雖然大多抱持不求回報的心,但仍需要穩定的收入支撐,而且人道救援服務需要專業知識與耐心。相對於其他國家的非營利組織(NPO)給志工的待遇,有些甚至比一般企業好,讓參與人道救援的志工可以無後顧之憂。

賴樹盛認為,台灣在這個方面似乎比較傾向短期、計畫性的慈善服務,但人道救援必須投入長期心血,才能了解當地情況與根本問題。

7年的歲月並不算短,賴樹盛還成立「邊境漂流」部落格,隨時與來自各地的友人交換意見,也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在泰緬邊境,仍有上百萬的緬甸難民需要國際社會援助。

今年底賴樹盛就要卸下TOPS領隊職務,他希望能夠稍微放慢一下腳步,重新審視自己,但人道關懷仍是他一生的志業。

「今天的台灣英雄」專欄部落格網址:http://www. cna.com.tw/TWHero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行政院政務委員曾志朗今天表示,善良在台灣每一個角落,「今天的台灣英雄」是角落中特別突出的,能讓全國人民體會純真、善良與毅力,也讓全世界看見台灣的善良與智慧。
  • (中央社記者林思宇台北16日電)教育部長吳清基今天表示,今天的台灣英雄代表的是台灣精神「不服輸、永不放棄」的精神,只要肯上進,就有成功的一天,是很好的教材,教育部將認購5000冊送給學校。
  • 教育部的「有品運動」,提倡「品德、品質、品味」三品。教育部部長吳清基表示,未來將著重「品德」教育,同時鼓勵閱讀。今天吳清基出席中央社「今天的台灣英雄」新書發表,認為書中主角不被艱困環境擊倒的生命態度,是孩子們學習的典範,大手筆認購5千本,分送到各級學校、社教館所。
  • 中央通訊社今天舉辦「今天的台灣英雄」新書發表會,教育部長吳清基表示,這是一項有意義,引導道德、善良價值的活動,書中介紹的台灣英雄人物都是「平凡中的不平凡」。
  • (中央社記者張銘坤台北19日電)在鳳凰網裡的博客(台灣稱為部落格)專區,很長的時間內有 1名來自台灣的博主「胡同裡的台妹」,不斷跟大陸網友談論有關台灣的人和事,即使曾經被大陸網友追罵,一度罵到關閉部落格,她還是不改台妹本色。
  • 本身是921受災戶的紅十字會志工林安裕,雖然因為地震毀了家園,卻仍隨著救難隊前往印尼亞齊省、中國四川救災,他說,「雖然自家房子重建的負債要還,但我受的專業救災訓練,卻是不能浪費的資源!」歷經921後,林安裕對救災助人的理念已超越種族語言。
  • (中央社記者何旭如台北26日電)從門外漢跨入無毒蔬菜栽培的領域,林中智與施娜莉夫妻辛苦耕耘,曾博得「野菜達人」的稱號, 5年前卻因合作農民疏失而慘賠新台幣2000萬元。兩年前,他們開始以部落格行銷、重新出發,開創蔬菜試吃,仍然是堅持打造無毒農家。
  •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27日電)她曾經是公務員,下班後不是跑聲色場所就是上警察局,現在退休了,與男同志、曾經吸毒者往來。她是紅絲帶基金會秘書長林瓊照,為了愛滋防治,這位媽媽勇敢向前衝。
  • (中央社記者何旭如台北 3日電)你看過單一植株可以開出470朵花的菊花嗎?種花種了20幾年的老園丁顏春城,帶領一群台北市政府公務員,花了兩年時間,培育出每株開花上百朵、每朵花大如手掌的大立菊,今年還要挑戰單株800朵的新境界。
  •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4日電)勞保局台北辦事處的呂俐瑩是櫃台人員,曾是乳癌患者,但她樂觀的個性不只讓自己堅強,還用自身經驗撫慰他人,給予許多素昧平生癌症病患力量,有如勞保戶的張老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