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出訪 美重返東南亞 中美關係備受關注

【大紀元11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華明、李佳採訪/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奧巴馬今天(12日)啟程訪問亞洲四國,首站是日本東京,預計14日赴新加坡參加APEC峰會,會見20多國東盟領導人;15日至18日訪問中國上海、北京;18日前往韓國。此行被認為是美國重返東南亞高潮的開始。奧巴馬也表示,將與亞洲國家討論一個「平衡和廣泛分享」的經濟發展戰略。

這也是奧巴馬就任總統之後的首度中國行,奧巴馬9日表示,他計劃在與胡錦濤會晤時討論氣候變化、貿易和人權等一系列問題。中共媒體大量報導,掀起一股「奧巴馬熱」。而此前,美國對中國發起史上最大貿易制裁行動,中共「有苦難言」,對於人權敏感問題,中共更是三緘其口。因此,奧巴馬此行對中美貿易摩擦走向及對人權議題的承諾是否兌現,備受外界關注。

分析家稱,美國和中國之間的經濟合作關係只穿件「幫助中國改善人權」的外衣,實際上中共利用奧巴馬訪華為自己貼金。這種只重經濟合作不符合美國的核心價值,而堅持並傳播民主、自由和人權的價值,才是美國強大的保證。

出訪亞洲「第二次握手」

奧巴馬出訪的首站日本,一向被認為是美國在東亞的重要盟國。但此前,日本決定撤退援助反恐軍艦、美軍駐日沖繩基地轉移,尤其鳩山倡議「東亞共同體」等問題令美日關係降溫。奧巴馬也因故推遲訪日,令此次首訪行程匆匆,猶如「蜻蜓點水」。13日,奧巴馬將與日相鳩山舉行峰會,與日皇見面,並發表重要演說等。

鳩山政權成立還不到兩個月,「疏遠美國、接近中國」的最初聲調就已降低,開始恢復「日美同盟是日本最重要的外交基礎」的自民黨舊略,10日承諾50億美元援助阿富汗。而上週末,沖繩各地抗議集會蜂起。鳩山既不能擺脫日美同盟,又不能背信國民,騎虎難下。兩國相互信賴關係面臨考驗,今後動向備受矚目。

在奧巴馬即將訪問首爾之際,南韓10日剛與北韓在黃海爭議海域發生海軍衝突事件,南韓的反應是希望降低雙方緊張態勢。作為美國在東北亞「橋頭堡」的南韓,在解決朝核問題遙遙無期的形勢下,美國要依靠它遏制北韓。10日,美國務院說,華盛頓還準備派遣特使去平壤設法恢復六方會談。

此次新加坡召開的APEC峰會,將標誌著美國與東盟的「第二次握手」,雙方期待關係進入新階段。此峰會原定兩年前舉行,因當時布什總統忙於中東事務無暇赴會而取消。奧巴馬政府積極介入被認為是為了制衡中共。東盟國家歡迎美國。奧巴馬將在14日發表演說,並將首次同包括緬甸在內的東盟10位領導人正式會談。

美國卡內基基金會亞洲問題專家包道格(Douglas Paal)表示,奧巴馬總統首次亞洲之行的成功將由其公共關係的影響來定義。雖然這次訪問可能不會產生顯著成果或具體政策變化,但卻是重要象徵:即美國仍是亞洲地區一個負責任的、強有力的同盟者。

美中貿易摩擦高頻率 史上罕見

奧巴馬此次出訪行程中,對中國的訪問被視為重點而倍受關注。但在奧巴馬訪華之前,中美貿易摩擦愈演愈烈,自10月27日至11月6日約10天內,美國連續對中國9項產品密集通過貿易救濟調查,其頻率之高頗為世界貿易史上罕見,也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貿易制裁行動。

11月3日,美國商務部對中國輸美金屬絲托盤實施懲罰性關稅;4日,美國就中國原材料出口問題請求世貿組織設立專家組;5日,美國商務部初步裁定對從中國進口的油井管徵收最高達99.14%的反傾銷稅,涉案產品金額達32億美元。

6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對3起涉華貿易案做出初步裁定,對從中國和印度尼西亞進口的銅版紙、從中國進口的焦磷酸鉀、磷酸二氫鉀和磷酸氫二鉀徵收「雙反」關稅。今年以來,美國對中國發起14起貿易救濟調查,涉案總額達58.4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大幅上漲639%。

這一連串貿易行動被大陸經濟專家解讀為,是為奧巴馬訪華增加談判「籌碼」,向人民幣升值施壓。《經濟參考報》9日報導,業內專家認為,這是為了配合奧巴馬訪華,增加其與中共談判的籌碼。在貿易戰背景下,人民幣匯率問題顯得尤為刺眼,無疑將成為屆時美方向中共施壓的重點之一。 

但有海外專家指出,一方面壓力來自美國國內,瑞士聖加倫大學經濟政策研究中心聯合主任、經濟和貿易問題專家伊文奈特(Simon Evenett)說:「顯然奧巴馬是為了爭取工會和一些民主黨成員對醫改計劃的支持,那才是他最大的壓力所在──所以他不惜犧牲貿易利益來尋求妥協。」

另一方面奧巴馬政府及西方對中共的經濟制裁有法律依據。多年來,中共難以啟齒的是,當年中共竭盡全力與全球國家達成並簽署的WTO協議,允許美國單方面採取貿易救濟等一系列措施,因此連番「挨打」有苦難言。但中共一直對內隱瞞著這些WTO規則,國人多所不知。

中共用「奧巴馬熱」 給自己貼金

分析家認為,奧巴馬此次出訪,會見十多個亞洲國家領導人,可謂一劍多雕。而到訪中國,第一站上海,可能要同中國青年代表對話,到北京還要去長城故宮等地,看來把中國當旅遊勝地,這也自然,中國5000年燦爛文化,讓誰都會著迷。號稱「改革」的奧巴馬,當然不例外。

而中共媒體大幅度報導奧巴馬來訪,並大力營造中國在全球金融危機中「表現強勢」。新華網12日報導,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教授陶文釗說,發達國家大多經濟負增長,而中國呈正增長,中國地位顯著上升,並成為多極世界的一極。

不過,中國經濟數據一直以來備受質疑,GDP連續增長,但占GDP多半的進出口卻連續下降,國內消費也一直低迷,今年7月,《21世紀經濟報導》報導了人大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根據今年中國的宏觀經濟數據,總結出8對矛盾現象,證明中國經濟繼續萎縮。中共當局至今無法回答。

此外,在美元近來持續貶值的同時,中國在加速儲備資產多元化和人民幣國際化方面動作頻繁。人民幣是否有能力挑戰美元?華府智庫國際與戰略研究中心費和中國項目研究員毛美莉(Melissa Murphy)認為,「有關人民幣挑戰美元儲備貨幣地位的說法渲染成分居多,事實依據較少。」

而「中國不僅缺乏挑戰美元儲備貨幣地位的能力,同時主觀上也不具備這種意願」,約翰霍布金斯大學尼茲高級國際關係學院(SAIS)資深客座教授、中國經濟問題專家鮑泰利(Pieter Bottelier)表示。

中國經濟總量在世界排名第三,但人均GDP卻遠遠落後,多年來都在百名之外,仍屬於貧困國。令世界頭疼的失業問題,在中國尤其顯著,而失業人口一直是國家保密數據。

國富則民安,但顯然中國不是這樣。中國官場腐敗、貧富分化、民怨載道,大規模群體事件一年比一年激烈,上訪維權層出不窮。擋不住的退黨大潮在使中共走向解體。在此背景下,中共大肆宣傳「奧巴馬熱」,為自己貼金,是為了掩飾政權的危機狀態。

中美制度不同 根本利益不同

著名中國問題專家、時事評論員伍凡先生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也表示,中共利用西方高級首腦訪華為自己臉上貼金,是他一貫的做法。中美關係很複雜,一邊是夥伴關係一邊是對手關係,兩者都在變化中。

伍凡先生指出,奧巴馬和胡錦濤都想搞平衡關係,但永遠都平衡不了,因為中美之間有根本性的矛盾。關鍵是,如果中共的制度和體制不變,還是欺壓百姓,對手關係就只會加重。而夥伴關係只是目前所遇到的共同經濟困難,需要大家一起協商來解決,可是根本的利益問題解決不了。

今年夏天以來,中共非常明確地提出讓美國擔保其核心利益得到承認,也就是中共的政權與制度不倒台,然後是主權領土和經濟問題,中共就承認美國是世界霸主及美元地位。伍凡表示,這是中共以前從未提出過的要求。

中共將自己的政權的鞏固穩定和美國人的利益捆綁起來,如果奧巴馬承認這點將成為中國人的罪人,但一個國家的政權是否穩定,應該是由這個國家的老百姓來決定,還有臺灣問題,北韓問題,大陸內部的維權抗暴等等都不是美國人能擔保的。外界也都在呼籲奧巴馬關注中國的人權問題,但就目前來看,人權問題在中美關係中的份量是不夠的。

而中共也在利用奧巴馬訪華的機會,希望他跟著中共走,吹捧他,並欺騙看不到外界信息的中國百姓,在世界面前耀武揚威,從而來維護自己的政權。

各界呼籲奧巴馬關注中國人權

奧巴馬此次訪華,大陸人權狀況也再度成為中美關係的關注焦點。400多名人權活動家11月6日聯名寫了公開信,呼籲他在訪問中國期間關注那裏持續惡化的人權狀況。公開信發起者表示,白宮工作人員已承諾近日將信轉給奧巴馬總統。

公開信呼籲這位美國總統在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之際,向中國政府提出釋放政治犯和被關押的新聞記者、公佈「六四」真相、停止宗教迫害、展開與少數民族之間的對話等要求。這封公開信附有希望奧巴馬關注的中國良心犯名單、以及希望奧巴馬訪問北京期間會見的中國民間人士名單。

有簽名者表示,中美關係不僅是經濟合作和政治上的戰略關係,如果美國的外交沒有人權,對於奧巴馬來說也是失敗的。而且,中國的人權惡化與國際姑息有關。

在北京,來自全國各地的訪民連日舉行抗議活動。11月10日上午他們集體到日壇公園集會遊行,據在現場的一位湖北訪民介紹,美國總統奧巴馬將要訪華,訪民們紛紛利用這一機會表達抗議,希望能引起外界的關注。但11日北京數十名訪民被強行帶走、遭非法關押及軟禁。並傳出上海統一抓人時間是13日。

長期在總政上訪的維權退役軍人在6日申請遊行示威未獲准的情況下,10日也自發到日壇公園遊行示威。包括原武警北京總隊軍醫單春、原解放軍302醫院文亮等人,他們高呼口號 「落實退役軍人安置政策,還退役軍人公道」!

位於美國聖地亞哥的良知基金會(Conscience Foundation)日前發表公開信指出,美國和中國之間的(經濟)合作關係原本只穿了一件「幫助中國改善人權」 的外衣,這種合作玷污了美國的核心價值。

公開信敦促奧巴馬堅定的站在人權的立場上,將自由的理念和改變的聲音帶給中國人民。信中還說,由於美國無視基督教徒和法輪功學員在中國的迫害,美國正在承受後果。

中國著名維權律師高智晟妻子耿和日前寫信給奧巴馬總統,呼籲奧巴馬訪問中國時關注高智晟處境。「高智晟之友」為此請求總統先生閱讀耿和的信,並在去中國的時候詢問中國政府高智晟律師的下落。高律師自今年2月4號起一直杳無音信,親友非常擔心他的生命安全。

奧巴馬承諾討論人權議題

白宮官員日前表示,奧巴馬將直接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討論有關人權,包括言論、宗教自由和法治以及西藏等問題。

一些批評人士認為,奧巴馬政府一直忽略這些問題。今年達賴喇嘛訪問美國,奧巴馬一反歷屆美國總統做法,沒有會見達賴喇嘛,備受批評。白宮之後說,奧巴馬12月份再會見達賴喇嘛。

奧巴馬9日在接受路透社專訪時就中美關係發表看法說,美國視中國為重要的「夥伴和競爭者」。但他拒絕接受外界批評,否認他的中國政策漠不關心人權議題。

奧巴馬表示:「我不認為這樣的批評有可信度。如果你們檢視我的各項聲明,它們是前後一貫的。我們主張言論自由、新聞自由、信仰自由,這不僅只是美國的中心價值,我們相信也是普世價值。」

關注中國人權的人士說,由於中國政府一向對外國批評中國的人權記錄充滿反感,奧巴馬此行是否能夠在這方面有所作為,各界拭目以待。

美國法律人權協會亞洲區執行長朱婉琪在接受美國之音訪問時表示:「奧巴馬才剛得到諾貝爾和平獎,這是民主自由與和平的象徵,如果諾貝爾和平獎的得獎者到中國卻不談人權,將愧對這個世界性的獎項,我們看到之前到中國訪問的美國國務卿希拉里令人失望的表現,十分憂心美國在面對中國強權的時候是否變得軟弱,我們希望奧巴馬能夠在此行中及時表態。」

分析家:美國強大源於立國之本

有分析家稱,長期以來,美國堅持並傳播民主、自由和人權的價值,成為西方文明的象徵,使世界穩定,人民更自由,同時給自己帶來經濟繁榮,軍事強大。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今年美國獨立日呼喚重樹「美國精神」,或許這才是美國強大的保證。

時事評論家李天笑表示,「美國作為『世界警察』最基本的職責是根據人類公認的普世價值(包括自由、民主、人權、反恐、反侵略等)主持國際正義和打擊國際邪惡勢力。美國一直將『世界警察』職責看作維護世界和平和保障基本人權的必要手段和光榮義務。」美國曾一直是世界的典範,最好的例子是美國參與二戰和韓戰以及圍堵共產國家。而另一突出的表現是制止迫害人權。

李天笑先生還說,美國雄厚的經濟實力、強大的軍事基於什麼?美國精神就是天賦人權、自由和寬容的原則,這也是美國的立國和繁榮之本。

而美國要堅持自己的立國之本,伍凡先生認為,就要關心其他國家的人權問題,如果只想和中共做生意不顧人權,就是把美國的基本價值觀放棄了,美國國民和共和黨非常反對。過去二、三十年,美國經濟和中共綁很緊,相反卻吃虧了,成為美國金融風暴發生的重要因素。但如果不顧美國經濟也不行。

伍凡先生還說,奧巴馬在走鋼絲,如果完全放棄立國之本,奧巴馬下一屆就不用當總統了,老白姓讓你下台,就是兩年一選的眾議院的選舉也將是個重大考驗。

經濟問題和人權問題要配合起來做,美國對中共提出人權要求可以對中共施加壓力,使其不敢太胡作非為,給中國受壓迫的民眾以鼓舞,要求釋放異議人士、法輪功學員、地下教會成員等等,對他們進行保護。

伍凡希望在奧巴馬執政期間能夠看到美國歷史上兩位總統治國身影。一位是改善美國經濟的儸斯福總統,一位是把共產主義在歐洲徹底打倒的里根總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奧巴馬就任以來首次訪問亞洲
美國稱不再讓緬甸問題阻礙與東南亞國家關係
奧巴馬首次亞洲之行中將提出人權問題
美專家:北韓交火  在引起美國關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