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縮銀根?退場否騎虎難下

標籤:

【大紀元11月25日訊】(自由時報編譯盧永山綜合報道)中國推出規模龐大的振興方案,導致銀行業新增放款大幅增加,資產泡沫化風險升高。中國銀監會發布措辭嚴厲的聲明,要求銀行業必須遵守資本要求,否則將面臨處罰,五大銀行也向銀監會遞交初步增資計劃,更有媒體報導中國將提出退場策略三部曲,週二中國股市重挫。

放款金額創新高

中國為達經濟成長保八的目標,去年底推出人民幣4兆元(5,850億美元 )振興方案,銀行業更配合政策,上半年放款金額達人民幣7.37兆,創紀錄新高,相當於中國GDP的一半,前十個月放款金額超過人民幣8.9兆,促使房市和股市雙雙飆漲。但包括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在內諸多分析師警告,中國未來幾年可能爆發銀行壞帳增加和資產泡沫化的風險。

中國銀監會的聲明指出,年底前銀行業若未能達到10%的資本適足率,且制定切實可行的資本補充計劃,將在市場進入、對外投資、增設分行和業務擴張方面予以限制。這些處罰措施早已存在,卻很少實施。

調高資本適足率

中國銀監會是在去年底將銀行業的資本適足率由8%調至10%,還規定銀行業的壞帳提撥率至少要達150%;該機構9月也表示,計劃透過限制次級債券交叉持有方式,加強對銀行業的資本要求。

中國銀監會發言人表示,資本適足率應用反週期方式將系統性風險納入,顯示北京當局將這些監管要求視作降溫放款熱潮的方式,但該發言人否認明年將把大型銀行資本適足率調高至13%傳言。

中國銀監會上週也評估中國工商銀行等五大銀行的財務狀況,要求五大銀行根據預估放款金額和資本適足率目標,評估明年資本短缺金額,制定籌資計劃,來補充短缺部分。

大華繼顯投資公司分析師沈南表示,鑒於中國的信用成長速度,銀行業的資本將迅速耗盡,一旦資產品質惡化,他們將沒有多大的緩衝空間。

此外,中國「財經」雜誌報導,中共在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將討論振興經濟方案如何退場的議題,在取得共識後,可能分三階段進行微調。

資金湧入房股雙市 資產恐泡沫化

(自由時報編譯盧永山特譯)中國去年推出規模龐大的振興方案,銀行業配合政策,新增放款大幅增加,但這些資金並未流入實體經濟,反而流進股市和房市,使中國面臨嚴重的資產泡沫危機。

根據統計,上半年中國銀行業新增放款金額達人民幣7.37兆,創紀錄最高,相當於中國GDP的一半,前十個月放款金額超過人民幣8.9兆。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副部長魏加寧認為,上半年放款增加速度雖然很快,但很多中小企業仍然嗷嗷待哺,約有50%的放款流向了股市、房地產和票據市場。

而根據瑞士銀行的研究,在人民幣7.37兆的新增放款中,流入股市的資金就達人民幣4,600億。

魏加寧表示,中國一些企業其實根本不缺流動資金,但因很多資金已先進入股市和房市,因此出現資金周轉不開的情況,於是向銀行提出貸款申請。

魏加寧表示:「例如,有家企業向銀行申請貸款,銀行會派擔保公司和財務公司去審核企業賬目,而企業的財務人員會在銀行的人來之前把賬目做清,把投資於股市的資金計在應收賬款下面,財務公司在審核過賬目後,由擔保公司對擔保物出具證明,銀行信用貸款部門依據這些證明,對企業進行放款。」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如果這樣的企業貸到款,就很難分清楚這些錢是用在企業經營,還是用於投資股市和房市。

此外,為了攔截個人貸款流向股市和房市,中國銀監會先前也公布「個人貸款管理暫行辦法」,規定銀行不得向貸款人發放無指定用途的個人貸款,且必須嚴格執行貸款面簽制度,確保貸款的真實性。

但中國銀行業推出各種無抵押的個人信用貸款產品,而這些綜合性貸款產品很容易被貸款人挪用,用於股票投資。

相關新聞
遊客消費成經濟支柱 日本「觀光立國」見效
中國房企遠洋集團遭清盤呈請 股價跌10%
人民幣遭遇多重貶值壓力 今年已下跌逾2%
不敵價格戰 日本車企5月在華銷量均下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