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總裁倡議降低存款稅率提高儲蓄率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11月5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曉宇澳洲珀斯綜合報導)昨日,西太平洋銀行總裁凱莉(Gail Kelly)倡議政府削減存款稅率,以吸引民眾將更多現金存入銀行。她表示,金融危機之後的「新常態」是:儲蓄回報增多,而借貸成本更大。澳洲人的借款是存款的2倍,政府應削減存款稅率來吸引更多存款,以改善對海外融資市場的依賴,避免今後陷入金融危機。凱莉的建議在互聯網上引髮網友熱議。

據《每日電訊報》報導,11月4日,澳洲金融界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西太平洋銀行總裁凱莉(Gail Kelly)表示,政府應削減存款稅率,以鼓勵人們將更多的現金存入銀行。

凱莉說,如果(全球金融危機發生時)我們大家都有更多存款(更高的儲蓄率),澳洲可能就避開了金融危機。她說:「我們是一個非常高負債的國家,平均起來,我們的借款是存款的兩倍。然而,在全球金融危機發生之後,出現了一種『新常態』:即儲蓄回報增多,而借貸成本更大。我們再也不會回到之前(借貸成本很小)的世界了。為了避免今後出現金融危機,作為一個國家來講,我們需要鼓勵和推動更多的儲蓄。為什麼我們會陷入世界金融危機?就是因為我們海外融資市場的脆弱性。」

澳洲人的低儲蓄水平意味著銀行從客戶存款只能籌集到其貸款需求的一半資金,剩下的一半來自國際市場。這是貸款利率遠遠高於官方利率的原因之一。

凱莉倡議政府降低存款稅率是提高儲蓄吸引力的方式之一。她建議政府可在今年稅務審查中開始考慮鼓勵儲蓄(的措施),稅務審查由聯邦財政部長亨利(Ken Henry)領導,最晚到下個月要向政府遞交審查報告。

西太平洋銀行11月4日宣佈的2008-09年度財務業績顯示,它一直提供較好的存款利率。凱莉稱其為「如此寶貴的財富」,不過其住房貸款和信用卡的利潤率更高。

凱莉這番評述在互聯網上引發熱議,多數人對凱莉的提議深表贊同。

網友Temjin說:「我同意凱莉。確實到了減少甚至取消存款稅率的時候了,我們需要像中國那樣有更多的存款。」

網友sunil of lynbrook分析道:「我相信西太平洋銀行的老闆是對的,我們需要很少或無稅的存款,我知道這聽起來像是有利於富人,但我認為這對中等收入或低收入人士更有益,因為他們大的住房抵押貸款利率會降低。如果我們欠銀行的所有抵押貸款均來自澳洲本地的存款,我們的抵押貸款利率將接近官方利率3.5%,而不是我們目前所支付的這樣大的差價。醒醒吧,澳大利亞,由於我們不存錢,我們正將自己大塊的工資作為(貸款)利息付給了外國人。我更願意將我的按揭利息支付個一個澳洲的存款人(無論他是否富裕),因為他在澳洲消費,在澳洲創造工作機會;而外國人在國外消費,在國外創造就業機會,或者再借給我們賺取更多利息。作為一個國家我們如果不存款,我們終將淪為外國資本的奴隸。」

網友Perthbluesky說:「澳洲一貫不鼓勵儲蓄。在英國,多年來一直有各種免稅的儲蓄計劃使人們能夠保存一定數額的收入。澳大利亞應該研究和效仿這些例子,鼓勵澳洲人以類似的方式存錢。」

網友pra說:「我同意凱莉。或至少設一個上限。比如頭10萬塊的存款不納利息稅。」

網友Martin建議:「每個家庭的頭10萬澳元的存款不納稅,然後每5萬澳元遞增。這樣能夠鼓勵低收入者存錢,而不是花光所有。」

悉尼網友Ian說:「同意。我們的工資已經交稅,現在努力存錢掙那麼微薄的一點利息又受打擊。為什麼我們被雙重徵稅?」

墨爾本網友Average Wage說:「這將導致富者更富、窮者更窮。不是每個人都存了幾十萬等著買房子,當貸款利率上升,就會加大貧富差距。」

悉尼網友Maria說:「免稅存款帳號肯定會鼓勵我們存錢,不過免費的銀行服務也會大有幫助。」

網友Dec of Sydney說:「銀行界終於說點有意義的話了……這是提高銀行存款和資金流動性的可靠途徑。政府會聽取多少呢?我想像是零。」

網友Ash of Sydney說:「對。請政府免稅,銀行(服務)免費。政府有多少盈餘?與其給我們每人發900澳元的現金,不如對存款免稅好處更多。來吧,陸克文,為百姓做一件事!」

網友Fat Boy Hawke of North Shore說:「愚蠢的想法——將使股票市場更難籌集資金,並減少銀行的收益。」

網友saver of sydney說:「這永遠也不會發生。如果真的發生,很多人會撤出房地產市場轉向存款。因為我可以以很低的風險賺取5.6%的回報。我想看看近期的房產投資者能否達到這樣的回報。」

網友Kanu說:「也許這能夠緩解房地產市場的壓力,並使房產價格回到正常水平。很多投資者肯定更願意選擇無可爭辯的儲蓄投資,而不是混亂的租房市場。」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消費理財兩不誤
多數貧困市民存款不足千元
保值上限廿五萬 恆豐銀行讓您安心
存款得救 冰島將清償英荷銀行存戶損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