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总裁倡议降低存款税率提高储蓄率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11月5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晓宇澳洲珀斯综合报导)昨日,西太平洋银行总裁凯莉(Gail Kelly)倡议政府削减存款税率,以吸引民众将更多现金存入银行。她表示,金融危机之后的“新常态”是:储蓄回报增多,而借贷成本更大。澳洲人的借款是存款的2倍,政府应削减存款税率来吸引更多存款,以改善对海外融资市场的依赖,避免今后陷入金融危机。凯莉的建议在互联网上引发网友热议。

据《每日电讯报》报导,11月4日,澳洲金融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西太平洋银行总裁凯莉(Gail Kelly)表示,政府应削减存款税率,以鼓励人们将更多的现金存入银行。

凯莉说,如果(全球金融危机发生时)我们大家都有更多存款(更高的储蓄率),澳洲可能就避开了金融危机。她说:“我们是一个非常高负债的国家,平均起来,我们的借款是存款的两倍。然而,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出现了一种‘新常态’:即储蓄回报增多,而借贷成本更大。我们再也不会回到之前(借贷成本很小)的世界了。为了避免今后出现金融危机,作为一个国家来讲,我们需要鼓励和推动更多的储蓄。为什么我们会陷入世界金融危机?就是因为我们海外融资市场的脆弱性。”

澳洲人的低储蓄水平意味着银行从客户存款只能筹集到其贷款需求的一半资金,剩下的一半来自国际市场。这是贷款利率远远高于官方利率的原因之一。

凯莉倡议政府降低存款税率是提高储蓄吸引力的方式之一。她建议政府可在今年税务审查中开始考虑鼓励储蓄(的措施),税务审查由联邦财政部长亨利(Ken Henry)领导,最晚到下个月要向政府递交审查报告。

西太平洋银行11月4日宣布的2008-09年度财务业绩显示,它一直提供较好的存款利率。凯莉称其为“如此宝贵的财富”,不过其住房贷款和信用卡的利润率更高。

凯莉这番评述在互联网上引发热议,多数人对凯莉的提议深表赞同。

网友Temjin说:“我同意凯莉。确实到了减少甚至取消存款税率的时候了,我们需要像中国那样有更多的存款。”

网友sunil of lynbrook分析道:“我相信西太平洋银行的老板是对的,我们需要很少或无税的存款,我知道这听起来像是有利于富人,但我认为这对中等收入或低收入人士更有益,因为他们大的住房抵押贷款利率会降低。如果我们欠银行的所有抵押贷款均来自澳洲本地的存款,我们的抵押贷款利率将接近官方利率3.5%,而不是我们目前所支付的这样大的差价。醒醒吧,澳大利亚,由于我们不存钱,我们正将自己大块的工资作为(贷款)利息付给了外国人。我更愿意将我的按揭利息支付个一个澳洲的存款人(无论他是否富裕),因为他在澳洲消费,在澳洲创造工作机会;而外国人在国外消费,在国外创造就业机会,或者再借给我们赚取更多利息。作为一个国家我们如果不存款,我们终将沦为外国资本的奴隶。”

网友Perthbluesky说:“澳洲一贯不鼓励储蓄。在英国,多年来一直有各种免税的储蓄计划使人们能够保存一定数额的收入。澳大利亚应该研究和效仿这些例子,鼓励澳洲人以类似的方式存钱。”

网友pra说:“我同意凯莉。或至少设一个上限。比如头10万块的存款不纳利息税。”

网友Martin建议:“每个家庭的头10万澳元的存款不纳税,然后每5万澳元递增。这样能够鼓励低收入者存钱,而不是花光所有。”

悉尼网友Ian说:“同意。我们的工资已经交税,现在努力存钱挣那么微薄的一点利息又受打击。为什么我们被双重征税?”

墨尔本网友Average Wage说:“这将导致富者更富、穷者更穷。不是每个人都存了几十万等着买房子,当贷款利率上升,就会加大贫富差距。”

悉尼网友Maria说:“免税存款账号肯定会鼓励我们存钱,不过免费的银行服务也会大有帮助。”

网友Dec of Sydney说:“银行界终于说点有意义的话了……这是提高银行存款和资金流动性的可靠途径。政府会听取多少呢?我想像是零。”

网友Ash of Sydney说:“对。请政府免税,银行(服务)免费。政府有多少盈余?与其给我们每人发900澳元的现金,不如对存款免税好处更多。来吧,陆克文,为百姓做一件事!”

网友Fat Boy Hawke of North Shore说:“愚蠢的想法——将使股票市场更难筹集资金,并减少银行的收益。”

网友saver of sydney说:“这永远也不会发生。如果真的发生,很多人会撤出房地产市场转向存款。因为我可以以很低的风险赚取5.6%的回报。我想看看近期的房产投资者能否达到这样的回报。”

网友Kanu说:“也许这能够缓解房地产市场的压力,并使房产价格回到正常水平。很多投资者肯定更愿意选择无可争辩的储蓄投资,而不是混乱的租房市场。”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消费理财两不误
多数贫困市民存款不足千元
保值上限廿五万 恒丰银行让您安心
存款得救 冰岛将清偿英荷银行存户损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