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員也放週休假嗎?

淑萍
font print 人氣: 483
【字號】    
   標籤: tags:

現代人早已習慣於工作五天之後再放兩個休假日,也就是所謂的週休假日。其實,這種休假制度在中國古代早就有了。
追溯起來,漢朝已有明確休假制度了。古人把休假稱為「休沐」,「休沐」或稱「休澣」、「休浴」,意即放個假讓人好好去休息、洗沐一下。
為什麼中國古代要把休假日稱為「休沐」呢?史載周公「一沐三握髮」,想想那個年代,洗頭、洗澡不像現代這麼方便,再加上古人不論男女皆留長髮,要整理起來還真不容易,所以天天洗是不太可能的。因此,人們漸漸形成了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沐浴的習慣。而政府機關工作數天之後給你一天休假,就是讓你好好去泡個澡、洗個頭,所以就稱為「休沐」。
至於古代是週休一日還是週休二日呢?以漢代來說,兩者都不是。漢朝政府規定官員五日一「休沐」,他們必須在工作五天之後,才能放一天假。《初學記》云:「《漢律》:『吏五日得一下沐。』」《海錄碎事》也記載:「漢律,五日一賜休沐,得以歸休沐出謁。」由此明確知道漢代的休假是工作五天之後放假一天。
不過,不是所有朝代都是這樣一成不變的。到了唐代,官員們的休假日更改為「旬休」或稱「旬假」,王勃《滕王閣序》:「十旬休假,勝友如雲。」也就是說唐代官員們是工作十天才休息一天,由此可知:唐代官員們要比漢代官員們多辛苦一倍了。
既然是辛辛苦苦的工作,那麼,放假的時候就一定要好好把握吧。雖說是政府要大家放假好好去休息、沐浴一下,打理門面,但其實可以做的事情還挺多呢。《史記》中說,漢朝官員們「每五日洗沐歸謁親」。也就是說官員們在五天辛勤工作之後,趁放假回去好好跟親友團聚一下。如果有體力的,還可以利用假期來個旅遊勝地一日遊,如: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寶光寺》載:「京邑士子,至於良辰美日,休沐告歸,徵友命朋,來遊此寺。」可看出古人利用放假日呼朋引伴、遊山玩水的情況。
唐朝詩人劉禹錫說:「五日思歸沐,三春羨眾還。」孟浩然則說:「共乘休沐暇,同醉菊花杯。」可見平日辛勤工作的人們是多麼期待假期的到來,渴望於連續工作數天之後,放個假,痛痛快快喝兩杯。
放假的確會讓人身心舒暢,再回到工作崗位時,會覺得有充電過後的感覺。但如果在放假時候被人暗算,那可就真是夠嗆的了。一般說來,當某些官員去放假的時候,他的工作是有人會替補的,類似今日的「代班」。但有的時候也要小心敵人趁機陷害。如《漢書‧霍光傳》載,霍光去休假的時候,上官桀趁機代替他的職位,並設計陷害:「光時休沐出,桀輒入,代光決事。」
霍光因多次阻止上官家族封官,導致雙方結怨,於是上官桀就趁霍光休假的時候,向漢昭帝上書,誣指霍光有不軌舉動。霍光一時陷於政治危機中。當時的霍光,絕不會想到一個小小的休假竟也能引起這麼大的政爭。還好,後來漢昭帝識破陰謀,支持並安撫霍光,這才沒釀成一場冤獄。
此種休假制度從漢代一直沿用到元代,後來才逐漸被取消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如果真是一顆人造衛星的話,當然月亮就不會是「自古以來」就有的,而是在某一個時期放上去的。
    果真如此,那麼月亮又是在何時被放上去的呢?
  • 元世祖忽必烈入主中原,稱帝九年後,發現不少官員的德才和職位不相符,導致很多政事廢弛。忽必烈向漢臣張雄飛、江孝卿說起此事,將此局面比喻為「大廈將傾,非良工不能扶」。並詢問二人的建議。
  • 不久前,媒體報導了徐州八孩母被鐵鏈鎖頸,遭受囚禁及虐待一事。此事涉嫌拐賣人口,備受外界關注。徐州官方發布四次通告,其說辭對八孩母身分前後矛盾,引發外界質疑,更有法律人士認為,中共官方縱容和參與拐賣人口犯罪。如果在中國古代拐賣人口,各朝刑法將如何懲治?
  • 古典小說《紅樓夢》第三十九回中,有這麼一段:賈母等人在屋裡聊天,忽聽外面的人吵嚷起來。賈母問怎麼了,丫鬟回話說:「南院子馬棚裡走了水了,不相干,已經救下去了。」這裡的「走水」是失火的意思。
  • 明仇英《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市井雞販。(公有領域)
    在當今社會,人們稱生意人為「商人」,稱買賣行業為「商業」,而買賣雙方交易的物品稱為「商品」。在上古三代,中國出現了一個商朝。現今人們所說的「商」,是否和商朝有關呢?
  • 桌曆
    從1752年9月3日至13日,英國沒有任何人出生、死亡、結婚或工作,也沒有爆發戰爭或出現天災人禍,甚至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事實上,這11天並不存在於英國的日曆上,也就是英國人在當年的9月2日晚上睡覺,隔天早上起床就是9月14日了。為什麼英國會憑空失去11天呢?
  • 九品官人法的出現和存續,是適應了當時的社會要求。皇帝把士族看作人才庫,猶如對待御苑裡的寶馬良駒,既給予高規格優寵,又得備好鞍轡、打上馬釘兒,以保證能駕馭馳騁。朝廷不斷加強管理規範,以保證士族的精英優品不墮。
  • 九品官人法在實行中,相關的配套管理制度越來越完善。在東晉到南北朝這六朝時期,打造了歷史上特有的士族文人貴族時代。表現上是:皇權或皇朝雖頻繁更迭,而士族大夫們持續穩定地職掌國家典制。中國禮制文明與文化不因皇權姓氏改變而損折。因此,我覺得以士族制度或者文人貴族制度來概說六朝政治制度,更能貼近歷史真貌。
  •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主要選官制度是九品官人法,約存在了四百年之久,上承兩漢察舉制,下啟隋唐科舉制,深刻影響了社會的興衰更替與文化走向。士族集團縱橫國政,士族標舉貴族精神品質,享有空前絕後的榮譽和地位。這也是中國在長期分裂大變革時期的一段特有現象。本篇以人才選舉制度為核心,概括揭示九品官人法在每個大的歷史時代用人之面貌,以及其與社會文化的關係。
  • 上古中國禮儀文化並非僅指人們的社交禮儀,其範圍涵括了上至國家的政治制度、律法典章,社會的道德倫理、思想文化;下至黎民百姓的做人準則、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規範,無不包含在內。中國禮儀文化是自天而來的文明,源自於神的智慧,內涵博大精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