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英法俄美領袖與民眾聚柏林 歡慶牆倒20年

標籤:

【大紀元11月9日訊】(大紀元綜合報道)柏林牆倒塌至今屆滿20年,時值全球領袖齊聚柏林慶祝歐洲解放的時刻,數萬名柏林市民和遊客今天把慶祝活動推向高潮。主要慶祝活動在德國統一象徵的柏林勃蘭登堡門附近展開,并包括一個推倒巨大多米諾骨牌的儀式,以紀念東歐前共產黨政權在1989年隨著柏林墻倒后接連被推翻的歷史。

領袖齊聚柏林 慶祝歐洲解放

11月9日,德國以祈禱和保證銘記自由喜悅的方式,紀念柏林牆倒塌20週年。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首先與克勒總統以及其他領導人在夜願教堂參加祈禱儀式。

在一個充滿象徵意義的活動中,德國總理默克爾、前蘇聯共產黨總書記戈爾巴喬夫、波蘭前總統瓦文薩一起穿過當年的東西德分界線。

冷戰分裂和歐洲一統的象徵——柏林勃蘭登堡門(Brandenburg Gate)前,晚上8點再現20年前柏林圍牆倒塌的情景,由前波蘭團結工聯主席瓦文薩(Lech Walesa)帶頭推倒1000座圍牆骨牌,將全天的慶祝活動帶到最高潮。

美國總統奧巴馬意外地透過影片,在慶祝柏林圍牆倒塌20年儀式中致詞。奧巴馬在影帶中說:「即使面臨暴政,人們深信世界可以改變。」

默克爾是戰後第一位來自東德的德國總理。她在紀念儀式上講話說,德國統一的事業還遠沒有完成,因為東德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上仍然落後於西德。

前來祝賀的國家領導人包括英國首相布朗(Gordon Brown)、法國總統薩爾科奇(Nicolas Sarkozy)、俄羅斯總統麥維德夫(Dmitry Medvedev)與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Hillary Clinton)。

儘管天空飄著毛毛細雨,柏林從上週末起即湧進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市中心的紀念儀式現場洋溢著歡樂的慶祝氣氛;業者證實,全市的旅館房間幾乎都被訂一空。


波蘭前總統瓦文薩(Lech Walesa)帶頭推倒1000塊圍牆骨牌。(法新社)

多國領導人為多米諾柏林墻被推倒歡呼。(法新社)


數萬民衆觀看。(法新社)

數萬民衆觀看。(法新社)


數萬民衆觀看。(法新社)

數萬民衆觀看。(法新社)

不分西東 歡慶柏林牆倒20週年

不過,儘管東西德生活水準仍有相當差距,在柏林圍牆倒塌20年後的今天,德國民眾對統一後享有的民主自由,多抱持肯定的態度。不分東西全都洋溢著歡樂的心情,迎接柏林市中心晚間舉行的盛大慶祝儀式。

德國民眾對圍牆倒塌和統一後近20年來的轉變,顯然感受都相當正面,出身東德的總理默克爾也推崇,1989年11月9日是「德國近代史上最幸運的一天」。

但默克爾告訴「德國第一電視台」(ARD),如果德東和德西要享有「同等生活品質,必須解決失業率的問題。」報道指出,抑鬱的德東失業率仍比德西高出一倍。

據東部大報《來比錫人民日報》(LeipzigerVolkszeitung)今天公佈的民調,東西德各有高達80%和79%的民眾認為,柏林圍牆倒塌對所有德國人來說是件幸運的事。東西德也各有82%和88%的民眾,自認「在統一的德國過得不錯」。

以東柏林訂戶為主的《柏林日報》(BerlinerZeitung),今天的頭版標題是「20年的自由」;德東大報《圖林根廣訊報》(Thueringer Allgemeine),今天也以「歷史的光榮一刻」為封面故事,稱讚德東民眾20年前不顧邊防士兵攔阻,闖過東西德邊界的勇氣。


德國總理默克爾和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左2)在Bornholmer大街迎接圍觀者,並步行過橋。


主辦單位製作的1000座圍牆骨牌,將全天的慶祝活動帶到最高潮。


2009年11月9日,小學生參觀設在柏林的伯諾爾大街上的紀念碑。(ERIC FEFERBERG/AFP/Getty Images)

CNN記者憶當年東西兩德巨大差異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資深記者布里史東(Richard Blystone)清楚記得當時圍牆東西兩面的情況,以及東西兩德的巨大差異。

柏林圍牆突然倒塌,象徵冷戰結束的那個夜晚,當時53歲的布里史東恰好人在柏林。對他來說,柏林牆塌事件將是他漫長記者生涯中最有意思的事情。他表示,當時圍牆倒塌的情形大抵來說,是個熱烈慶祝、喜悅和對未來抱持樂觀的夜晚。

當時的情況,由這堵將德國分為兩半的巨大圍牆兩面可見一斑。「西面的牆都是塗鴉、髒話、搖滾團體名稱和『推倒它』的詞句,為多元化社會的混亂現象。東面牆則乾淨而潔白,非常貧乏。」布里史東回憶道。

布里史東表示,成千上萬東德人從他們那邊推牆,數以千計興高采烈的西德人也從他們那邊使勁的拉牆,牆倒下來後,雙邊的差異便一目了然。

布里史東憶道:「那就像個大型派對,有搖滾演唱鬧哄哄的樂聲。大家心情很好,有些人還醉了。」

他接著說:「兩個時代的人無法參與西歐的發展,在共產政權底下蹉跎。」布里史東在心裡想的,德國長期的分裂造成多大損失啊!

「圍牆倒塌只是骨牌效應的一部分,波蘭、匈牙利、東德、捷克、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布里史東說,後續的發展並未符合當晚柏林的樂觀期望。幾個月後,他重回鐵幕那邊的東德,見證生活如何改變。

他說:「西德人來到東德撒鈔票,引起極度不滿情緒。東德人說:『我們束手無策,因為我們蹉跎了那麼長的一段時間』。」

10年後,他再度重返前東德。「我們看見,到處都是趾高氣昂的西德人來此大肆購物、接收,讓東德人深惡痛絕。東德人無法躋身要津,東德的最高法院法官、波音747駕駛員、足球英雄和電影明星都到哪裡去了?他們都已銷聲匿跡。」

柏林牆回顧

1945年二戰結束後,戰勝德國納粹的四個關鍵國家美國、法國、英國和蘇聯將德國劃分成四個行政區。三個西方國家將他們的區域合為一體,成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並大筆投資基礎設施和發展經濟,使得西德快速得以自給自足。

而蘇聯管轄區的情形則大不一樣。蘇聯組建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生活在戰後沒有甚麼改善。因此,到1961年為止,350萬東德人,其中很多是這個國家最優秀的知識份子,前往西德。為了避免這種大逃亡,東方陣營國家關閉了它們的西部邊界。

1961年8月13日星期天的早晨,東德警方和軍隊關閉了分界線,把柏林劃分成兩個部份。他們拆毀了分界線東邊的街道,使車輛無法通行,在組成西柏林的三個區的周圍,在長達43公里的分界線上安裝了鐵絲網和圍牆,將這個城市一分為二,把民眾也隔離開來。隨著時間推移,他們將鐵絲網換成了高3點6米、厚1點2米的水泥牆,構築了實際上的鐵幕。在長達28年的時間裏,這堵牆成了冷戰最明顯的象徵。

1989年,東歐的共產黨政府紛紛垮臺。當年的11月9日,由於積怨甚多的老百姓施加壓力,東德政府被迫開放了部份柏林牆邊界。大批東德民眾蜂擁而來,穿過柏林牆,來到了西柏林。隨後,老百姓的慶祝活動此起彼伏,持續了很長時間,特別是在柏林牆的過境點。柏林牆開始倒塌。11個月之後,東西德實現統一。這是富有戲劇性和歷史性的時刻。這個時刻永恆地象徵著自由戰勝了暴政。

東歐各地1989、1990年共產政體瓦解關鍵日期:

● 1989年 6月4日:共產黨於波蘭40年來首次部份民主選舉中慘敗。

8月:數以萬計的東德人湧進東柏林、捷克及匈牙利的西德大使館尋求庇護。

8月24日:波蘭的馬佐維斯基(TadeuszMazowiecki)成為蘇維埃體制下第一個非共產黨員的總理。

9月11日:匈牙利開放邊境,為東德人民出走揭開序幕。

10月7日: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Mikhail Gorbachev)訪問東德時間接呼籲改革,反東德政權示威抗議首次舉行。

11月4日:一百萬東德人集結抗議。

11月7-8日:東德執政的「中央政治局」(politburo)集體辭職。

11月9日:柏林圍牆傾頹,東德邊界開放。

11月10日:保加利亞共產黨長期獨裁者吉夫柯夫(Todor Zhivkov)遭共產黨中央政治局辭退。

11月17日:捷克學生與警方發生衝突,展開「絲絨革命」(Velvet Revolution)。

11月25日:匈牙利公民投票,重創掌權的共產黨。

12月17日:羅馬尼亞警方對示威者開槍,5天後暴動越演越烈,獨裁者希奧塞古(Nicolae Ceausescu)及妻子試圖逃亡。

12月25日:希奧塞古遭處決。

12月29日:異議份子暨劇作家哈維爾(VaclavHavel)當選總統,共產黨在捷克41年的執政劃下句點。

● 1990年 3月18日:尋求快速統一的「德意志聯盟」(Alliance for Germany)贏得東歐第一次自由選舉。

3月25日-4月8日:匈牙利開始首次多黨選舉。

6月:保加利亞舉行自由選舉。

7月:數千名保加利亞人湧向首都地拉那(Tirana)各外國大使館。

10月3日:東西德統一。

10月9日:造船廠工人出身,榮獲諾貝爾和平獎的華勒沙(Lech Walesa)於波蘭首次大選當選總統。


西班牙紀念柏林圍牆倒塌20年,在廣場上架設仿當時的柏林圍牆。(ALBERTO PIZZOLI/AFP/Getty Images)


2009年11月9日,紀念柏林圍牆倒塌20年,民眾聚集在橋上,等待德國總理與三國領導人經過。

相關新聞
柏林牆塌20年 德波戀人重圓烽火半世情
柏林牆塌20年 梅克爾訪美國會發表演說
柏林牆塌20年  洛杉磯重建圍牆片段
柏林牆塌20年 東歐開始以新角度解讀歷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