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英文書評﹕最後的皇后——宋美齡

人氣: 12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吳英綜合編譯)專門為王室女性寫傳記的海納‧帕庫拉(Hannah Pakula),最近發表新著「最後的皇后:蔣介石夫人和現代中國的誕生(THE LAST EMPRESS Madame Chiang Kai-shek and the Birth of Modern China)」,引起人們對蔣介石(1887-1975)和他的夫人宋美齡(1897-2003)的關注,僅摘要《遠東經濟評論》(Far East Economic Review) 以及《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發表的書評,以與讀者一起探索美麗又神祕的蔣夫人。

帕庫拉曾寫過《一個不尋常的女人:腓特烈皇后——維多利亞女王之女,普魯士皇太子之妻,威廉皇帝之母》(An Uncommon Woman: The Empress Frederick, Daughter of Queen Victoria, Wife of the Crown Prince of Prussia, Mother of Kaiser Wilhelm)和《最後的浪漫主義者:羅馬尼亞的瑪麗皇后傳》(The Last Romantic: A Biography of Queen Marie of Roumania)。雖然從中國近代史的角度來看,蔣夫人並不是女王或皇后,但是她嫁入蔣家的生活卻與王室生活十分類似,因此,《紐約時報》的書評認為帕庫拉以「最後的皇后」為蔣夫人另一本傳記的書名,一點也不誇張。

坊間有關蔣宋美齡的中英文書籍很多,褒貶都有,但這是身為公眾人物不可避免的結果。帕庫拉與眾不同的是,她用傳記的方式帶領讀者進入滿清以後的中國,用說故事的流暢筆法,讓讀者更瞭解才華洋溢又深沈謀略的蔣夫人。

宋美齡來自一個富裕的上海家庭,從小就被父親送去美國讀書。她還有二個姐姐,都嫁給中國當時的顯赫人物,宋靄齡嫁給孔祥熙先生、另一位姐姐宋慶齡嫁給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宋美齡則是在一九二七年嫁給蔣介石,當時蔣介石還不是一個基督徒,已經結過兩次婚,有一個兒子。

《遠東經濟評論》的書評指出,對許多美國人來說,蔣夫人代表著中國為爭取政治獨立對抗日本帝國的象徵。蔣介石不擅於公關工作,得罪不少當時的美國文武官員。如果不是蔣夫人,美國不會提供大量資金給蔣介石對抗日本。

1943年,中國獨立對日抗戰進入最艱苦階段,為爭取美國對中國抗日的支持和同情,蔣夫人於當年2月至4月訪美,先後至美國國會、紐約市政廳等處發表演說,掀起了一陣蔣夫人旋風。最受矚目的演說是蔣夫人在美國國會所發表的演說,因為當時蔣夫人是第一位受邀請而到美國國會發表演說的東方女性,更是第一位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的中國人。


洛杉磯市長Fletcher Bowron在市政廳講話,歡迎蔣宋美齡到訪。(網絡圖片)

美國歡迎蔣宋美齡來訪的閱兵和遊行隊伍。(網絡圖片)


蔣宋美齡1943年訪美演說,眾議院的議員們凝神聆聽演講,議員和旁聽席上皆座無虛席。(網絡圖片)

洛杉磯市民為到訪的蔣宋美齡在好萊塢圓形劇場舉行盛大隆重的歡迎會。(網絡圖片)


蔣宋美齡在洛杉磯唐人街集會上發表演講,號召華僑支持抗戰。(網絡圖片)

1943年3月7日,蔣宋美齡回母校衛斯理女子學院Wellesley College演講。(網絡圖片)

蔣夫人在國會的全場演說二十餘分鐘,所獲掌聲無數,成功的促使美國重新思考重歐輕亞之政策,也為日後爭取美國對華援助奠下基礎。她在那場演說中讚揚美國不僅是民主制度的熔爐,也是孕育民主主義的胚胎。根據當時眾議院議長薩姆‧雷伯恩(Sam Rayburn)的回憶,蔣夫人十分清楚如何製造戲劇性的效果。

蔣夫人對美國的影響不僅止於國會,透過廣播及媒體的報導,她的魅力席捲整個美國,《財富雜誌》曾形容她是史上最卓越的大使。在她到訪美國後的一年內,美國國會廢止排華法案,不再阻止華人移民,此外,美國提供更多的資金及戰爭物資給蔣介石。在她的協助下,中國人成為「好」的亞洲人,而日本人則取代向被美國視為「黃禍」的中國人,成為美國人的眼中釘。

《紐約時報》的書評指出,帕庫拉的傳記非常吸引人,在她的筆下,蔣夫人表現出來的不僅僅是她丈夫的妻子,也讓我們看到一位才華橫溢的、迷人、勇敢,但又詭計多端的女人,她是蔣介石與美國人之間的重要媒介。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