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鳴:具有魔法的官帽子

張鳴

標籤:

【大紀元12月19日訊】據最新一期的《中國新聞週刊》報導,兩院新增院士中,超過八成有官銜。其中,中國科學院新增35名院士,80%是高校和研究機構的現任官員。而中國工程院這一比例更高,新增48名院士中,85%是現任官員。其中,工程院60歲以下新當選的院士中,均有校長、院長、副院長、董事長等職務,僅有一人例外——台灣雲林科技大學 的楊永斌只有「教授」頭銜,沒有行政職務。
  
在當今的世界上,絕沒有人敢說,官員就沒有學問,但真的像坊間傳說的那樣,官大學問大,而且將之制度化地落實在院士制度上,恐怕也實在過於中國特色了。現在,官員已經把諸如全國名師、各種國家級的科研獎項都壟斷了,如果連兩院也變成高官俱樂部,那麼,以後學界再有什麼好事,就不勞有關部門組織評審了,按官階大小派送就好。就像魏晉南北朝時期,朝廷設置中正官,將士人分成九等,吏部按等授官。後來吏部發現,不用勞動中正官了,他們直接按士人的門第派官就行,因為反正 等級也是按門第來的。
  
當然,有關部門可以辯解說,這些院士身上的官職,多為學校和科研機構裡的學官,即學術單位的頭頭,其本身也是研究人員,只有工程院才有少數現任行政官員入選。可惜,這種話,只能騙騙那些外行。圈內的人都知道,學官的屬性,到底算官還是算學,或者學的份量大一點還是官的份量大一點,還真不好說。就算這些人原來是研究人員,而且是箇中的翹楚,當局也按學而優則仕的原則,將他們獎勵成了官員。當官之後,有那麼多的會要開,那麼多的報告要做,那麼多的應酬要出面,這些人什麼時候做研究呢?反過來,那些原本就是行政出身的人,官做大了,博士、教授頭銜 也就來了,仕而優則學,他們的研究在哪兒呢?
  
當今之世,無論哪種學官,只要當了官,而且是重點大學或者重要研究機構的官,做研究的時間沒有了,但研究成果肯定是會增加的。官越大,增加得越快。因為官大課題就多,成果自然就多,也自然就有人幫你做。實驗室、設備、交流的機會,只要官足夠大,一律優先。出了成果,學官的名字理所當然地署在前面。官帽子本身就是有魔力的,有了官帽子,就要什麼有什麼。眼下,院士還大多限於學官,無論學而優的,還是仕而優的,畢竟在有實驗室的地方混。只有工程院開了工程管理的一個不大的口子,可以往裡裝行政官員。以後社會科學院也評院士了,大批行政官員就會堂 而皇之地變成院士。
  
從現在起,我們就可以預測到兩個重要趨勢,一是各種院士會越來越多,眼下已經從幾十變成了幾百,過不了多久,就會成千上萬。二是各級官員,會大批地進入院士行列,不僅學官,而且是行政官員,還會越來越多。現在,學校和研究機構所有的行政官員,都已經掃掉了職稱的盲,統統變成了教授研究員。而且,這些機構還在不斷地向現任的行政官員、行長、市長、省長們奉送教授和博導頭銜。作為榮譽頭銜,眼下五一勞動獎章之類的獎勵,基本上也由官員包辦。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也 八成左右是官員。沒有被官員包下來的好事,還有什麼呢?還真想不出來。
  
權力通吃,能吃掉一切。只是吃掉之後,所有被吃的領域,什麼也就剩不下了, 剩下的只有權力,官帽子。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蘇信文:永遠不能放棄的天賦人權——自由
鄭濤:世界人民的呼聲——END CCP
【網海拾貝】誰是導致台灣兵凶戰危的最大禍源?
一個體制內人員自述中共內部亂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