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峰會:協議午夜達成 內容低於預期

【大紀元12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林達丹麥哥本哈根總合報導)12月18日星期五的午夜23時許,歷時12天的聯合國哥本哈根氣候峰會的協議最終達成。這個被稱為「哥本哈根協定」(Copenhagen Accord)的文件一直由於各方意見分歧大而陷入難產的僵局。直到峰會最後時限才勉強出爐。


12月18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哥本哈根貝拉中心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最後一天召開記者招待會時與人握手。「世界各國領導人達成了『有意義』的氣候協議,但還不足以對付地球變暖問題。」美國一位高級官員週五表示。(攝影:OLIVIER MORIN/AFP/Getty Images)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哥本哈根經過了十二、三小時的與各方特別是中國總理溫家寶的緊張談判後,在星期五晚上一個簡短的新聞發佈會上,宣佈了這一消息。雖然他用一種樂觀的口氣說,世界有了一個氣候協定,但也不得不承認,該協議有許多重大缺陷。他說:「這個協議只是第一步。」「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姍姍來遲的「哥本哈根協議」是在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雙方分歧巨大、無法達成共識的情況下的妥協性結果,它在內容上比預期要薄弱並在執行上缺少嚴格要求。雖然協議中仍然包括全球平均氣溫最多升高2攝氏度的限制,但沒有對長期規劃提出具體措施,對世界各國在氣候問題上所採取的行動無法律約束。

奧巴馬於23時10分登上「空軍一號」離開丹麥後,丹麥首相拉爾斯‧洛克‧拉斯穆森在23時30分把協議提交給全體大會。這份協議首先需要由代表各個不同利益集團的26個國家批准,最後還需要經過聯合國193個成員國批准。

多數與會者對協定感到失望,歐洲人認為,這個協議對美國、中國和其它主要溫室氣體排放國沒有足夠的約束,並使歐洲各行業處於競爭劣勢,因為歐盟已經制定了碳排放量計劃。


12月18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左)在哥本哈根貝拉中心會見中國總理溫家寶(右)(攝影:JEWEL SAMAD/AFP/Getty Images)

但是對於這個新協議,中國表示歡迎和滿意。中國首席談判代表認為峰會的結果是積極的,並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感到高興。

隨後,美國奧巴馬政府發佈了一則聲明,在聲明中,奧巴馬政府官員坦承協議「不足以應對氣候變化的威脅,但這是重要的一步。」聲明說:「沒有一個國家對協議完全滿意,但這是有歷史性意義的重要一步,為今後進一步的進展奠定了基礎。」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18日上午9時許抵達哥本哈根後,在12時32分對氣候峰會全體大會發表了演講。他在演講中說,他來到這裡,「不是為了高談闊論,而是為了付諸行動。」他說:「作為全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和排放量名列第二的國家,美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有自己的一份責任,我們準備盡這份責任。」並許諾美國到2020年減排17%,到2050年減排80%以上。

奧巴馬在演講中不點名地表示對中國政府在氣候會議上的做法不滿。他說:「令我無法想像的是,對於達成的國際協議,各方可以不共享信息,也不保證履行各自的承諾。這種協議簡直毫無意義,只能是徒有虛名。」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哥本哈根救氣候  環保團體批峰會一大失敗
哥本哈根救氣候 G77:協議草案史上最糟
直航誘因  全球最大貨櫃航商擬在台註冊
哥本哈根氣候峰會 達成有限協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