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減少成本181招(6)

大衛.楊(David W. Young)

標籤:

技巧49:精明地寄送

為你運送貨品的就是運輸供應商,當然也包括郵局。你是否真有必要寄送那些郵件?以郵購業而言,美國每年郵寄的一百六十億份型錄,40%是寄給潛在的新顧客,但回收率很低。

許多型錄銷售業者,包括莉莉安維儂(Lillian Vernon)與史匹格(Spiegel)現在則寄得更精明:針對可能購買的顧客寄送。其他公司甚至把心力集中在線上銷售。

同樣地,假日飯店(Holiday Inn)與洲際飯店(Intercontinental Hotel)的母公司貝氏旅館公司(Bass Hotels & Resorts)深入研究客戶回應公司促銷活動的情形,對不曾回應的客戶不再寄送相關的促銷活動邀請。結果,郵寄成本降了50%,回應率提高20%。

技巧50:找郵局

當然,能夠完全、確實準時寄送到目的地是相當了不起的,但值得嗎?你是否真的需要那麼快?有些項目,答案的確為「是」;但其他項目,可能只需第二天或第三天到達即可。

假設你一直沒注意,美國郵政(U.S. Postal Service)已成為—或至少嘗試成為—一個很好的備選方案,而且成本更加低廉。

美國郵政現在已有了追蹤與確認工具,並且提供更快速的運送選擇—隔天、第二天與各種優先順序,其成本遠比隔夜送達的運送公司低廉許多。郵局已經如飛鷹展翅了嗎?或許還不算,但不再如蝸牛般慢吞吞送信了。

技巧51:拒絕自動調溫器

溫度對你的價值為何?由於供應你能源的公司也算是你的供應商,你應該也看看有何節省成本之處。分隔區域是一種可行性,辦公室的溫度降低一度或兩度也可能有用。

紐約芬德利湖旅館(Findley Lake Inn)就將此構想做了有趣的極致發揮。芬德利湖是一家擁有五間房間、兩戶出租公寓,供應住宿及早餐,所有生意都在假日的旅館。

旅館老闆決定在非週末期間關掉暖氣,週五下午兩點以前也不開放房間。老闆表示:「這個冬天非常寒冷,但從另一方面來看,這對我們很有幫助。」(另一方面,如果管線也冰凍了……)

當然,這個概念可推展到許多其他能源,而且有時候這是最簡易的省錢方法。確定辦公室夜間燈光全部熄滅;收音機、電視與電腦都關機等等。或許老媽會再巡視一遍呢!
 
到目前為止,我們只是在討論如何在不與供應商為難的情況下刪減供應成本。但遲早你必須嚴格要求,你該如何進行呢?以下是一些想法。

技巧52:與員工分擔福利成本

記住,你的健保計畫也是一種供應商。記住這一點,許多企業開始要求他們的員工分擔健保成本。分擔方式從加收額外的藥品費,到要求員工支付更多的醫藥成本。由於健康保險費以兩位數的成長率不斷增加,對一些公司而言,這項做法可省下一大筆錢。

全國健康保險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ealth Underwriters)最近一項研究顯示:(一)2000年健康保險費的平均成長率為15%;(二)由於價格上漲,12%的企業考慮調降健康保險;(三)45%的小型企業員工負擔了健康保險費;(四)小型企業員工負擔了42%的保險總成本。

很不幸,本質上這其實不是刪減成本。健康保險仍然持續增加。不過,由於員工現在分擔了一部分,公司的成本已降低許多。相反地,再來看看以下不同的技巧。

技巧53:與供應商合作

也許以雙方共贏的觀念合作,你可以要求供應商分擔一些降低成本的努力。有些企業主發現這個方式可以應用在健康保險費上。隨著兩位數的成長預測,有些企業主開始尋找與保險業合作降低成本的方法。

一群加州的學校找到了合作的方法。雖然有些加州企業坐視健康保險費增加50%到100%,但五百五十所加州學校集體獲得了三年不漲價的保險費率保證。如何做到的?他們同意投入將近2%保險費的經費來進行控制虧損的努力。

大家都是贏家!保險費率被控制不再調高,健保計畫有了誘因,而且有些經費是拿來支持它的成本控制作業。

技巧54:整合供應商以獲取低價

你是否需要多個供應商來供應所需的產品零件?是否可以由相同的供應商來供應多種不同的產品?是否可以整合供應商,從向兩家採購變成集中向同一家採購?如果保證採購量更大,想必你就能說服供應商降價。

瓦里歐(Valeo)是法國最大的汽車零件製造商(機械、空調、電子、電器等系統),它就擁有這種經驗。瓦里歐曾身陷必須減少虧損的重大壓力(2001年前六個月就虧損1億8,500萬歐元),為了降低原料成本,瓦里歐中斷了與四千四百八十五家中的五百零九家供應商往來。目的是增加對其餘供應商的訂單量,改善他們的生產力,以獲取更低的價格。

技巧55:要求供應商降價

你能要求供應商多少?這取決於他們對你的需求有多殷切,以及他們的成本結構中還保留多少空間。當你是大買主時,就可以狠狠敲一筆。有時候,當你是公司的新人,更容易如願以償。

例如,戴思齊(Dieter Zetsche)剛就任克萊斯勒執行長三星期,即要求供應商降價5%—這樣的降價可使克萊斯勒獲利20億美元。他又通知供應商,2003年之前必須再降10%。結果,大約10%的供應商退而求去,但其餘廠商都留下來致力於降低自己的成本。

汽車業的案例也促使製藥業向供應商要求降價。諾瓦帝斯公司(Novartis)的漢斯約格‧威特(Hansjurg Wetter)毫不遲疑地比照辦理。據說他曾表示:「我們嘗試追隨汽車業的模範,鼓勵供應商激烈競爭以產生巨大的成本降低,我們希望成功地將此項策略運用於製藥業。」@(待續)

摘編自 《這樣做一定能Cost Down!:181招你想都想不到的降成本法》 臉譜出版社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啤酒廠多虧本  外資難立足
美國第三季就業成本指數較第二季上升0.4%
外電:低廉中國製玩具背後的血淚辛酸
經濟不景氣 媒體感受寒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