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天人合一之路(17-2)

「吾」之哲學觀
黃鶴昇
font print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 ,

中國古人就有吾與我之不同用法。「吾」竟然可以忘掉「我」,沒有了我。這個「我」與「吾」之不同,《莊子》一書有多處點明:「吾思夫使我至此極者而弗得也。」(引同上書,126頁);「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吾得鬥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市。」(引同上書470頁)。

這一「吾」一「我」,同在一句子中出現,可見吾與我是不同的:吾,代表本尊、本體、本心。不對外開放,是封閉式的;而我,是對外發言人,他與外界是有對有像的。

在《論語》、《孟子》、《老子》及《莊子》等書此類說法比比皆是,在此僅舉幾例。現代人不知「吾」與「我」之不同意表,通稱自己為「我」。這個我就只剩下有對、有相、有外在的那個「我」,而無中國古人講的內在的、獨立的、無對的「吾」。這個「我」當然只有「我思,故我在」的形式意義。

實際上吾的在,是在其自己,是不須吾一定要執相而思才在的。譬如我有許多工作纏身,頭腦亂得一團糟,此時他人又拿一個問題來問我,我說,「你不要問我了,讓我靜一靜吧,我現在什麼都不想說,什麼都不想思。」這個不說,不思的「我」,就是古人無對的、內在的「吾」。

又如吾人身體可能由於健康或工作壓力問題,有一種說不出的痛苦,這種自身無法表達給他人的感受,就是吾自身的情感。他人可能也有類似的感受而以其經驗猜度我的痛苦,但這畢竟是吾自身的事,吾都無法說,他人又如何度呢?這種在其自己的情感,是「吾」(自身的感受),你能猜度的是「我」。

「吾」是「在其自己」,無外在條件,不講有對;「我」則有對,與外在條件聯繫而說。「吾」是一個封閉體,代表其自身極其心性。而「我」則是個開放體,由「我」來對外發言。用現代漢語來翻譯,這個吾,只能解釋為「本人」、「本尊」、「本心」、「我自己」。

古人講悟道,說人在無思無慾的狀態下,無所聞,無所相,無所牽掛,連我也忘掉了,最終突然頓悟得道。那得道的不是「我」(我已被忘掉了)而是誰呢?這個得道者不就是這個「吾」嗎?古人講悟道,是有一個「吾」在才能成立的。

在我們人生中,常常遇到一些無法解決的難題,吾人常採取的辦法就是不去思欲。即吾逃避所有的問題,不去思想牠,不去作為牠,如此一來,吾,情志安寧,心身有一種說不出的輕鬆喜悅。此時,我不思,吾既在了。這種無憂無慮,祥和自在的幸福,是吾無法對他人形容而說的,其在其自己,這就是「吾」;即使吾有時亦有思,但這個思也是自我作意,其思是內在的,不涉及外在的表像,一切在其自己,這就是古人的「吾」。

(待續)

(轉載自黃花崗雜誌社《通往天人合一之路》一書)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所有的異想天開隨著自己慢慢長大只能拋卻。我們的世界註定是相生相剋的。人們經常說的「成敗得失」也是這樣,有「成」就有「敗」,要「得」就必然要「失」。
  • 談到心理學,許多人都感到很深奧。可以說它是哲學體系中最為深奧的科學,但同時它又是世界上最為淺白的學科。說它深奧,是因為它研究的是人的心理活動。說它淺白,是因為一個人的言談舉止都是其心理狀態的反映。
  • 中國憲政學者張博樹在被他所在單位以他違反工作紀律、曠工和擅自出境等理由宣佈限期調離。他表示拒絕接受社科院哲學所限期調離的決定,將做出進一步反應,包括採取法律行動,並且表示這不僅是維護個人權利,也是為了維護言論自由和學術自由等公民權利。 (SCHOLAR-EXPAUTED-FOR-DEFYING-POLITICAL-DESCIPLINE-20091222-79895077l)
  • 吾就是吾,全在其自己,無矛盾的對立面,無外在而言「吾」。就是說,我是有辯證的,但吾是無辯證的。我們要使老子的道無所以可能,不能不論及中國古人這個「吾」的哲學觀。
  • 中國古人早就有吾與我之不同用法,吾與我是有不同意謂的。我們從《易》、《論語》、《老子》、《孟子》及《莊子》等書就可尋見此義。
  •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與耶穌、釋迦牟尼、孔子並稱為人類歷史上的四大哲聖。蘇格拉底有一句名言:「美德即知識,無知即罪惡」。任何美滿的愛情和婚姻都離不開美德,要打造幸福的婚姻,我們必須具備正確的知識。
  • 人究竟為什麼而活著?對這一問題的思考和回答構成了人類一切形而上的學問,比如哲學和神學。人應該怎樣活著?對這個問題的思考與回答則構成了人類一切形而下的學問,比如倫理學、法學、社會學和科學。對於前一個問題,至今還沒有一個能夠讓所有人都能接受的答案。而對於後一個問題,至少已經有了一個讓全人類都能接受的回答——人應該幸福地活著。
  • 國父曾經說過「佛學是一門人生的哲學」不過這本書卻推翻了這種說法,她展現了不同於以往傳統的視野,讓人讀了以後產生很大的震撼,驚覺到自己竟然在紅塵中迷失了這麼久、這麼深,於是讓人不捨的一看再看。
  • 行政院環保署於27日假台南市台糖長榮酒店舉辦為期2天的南區「2009全國鄉鎮市區村里長環保研討峰會」,邀請南部各鄉鎮市區村里長聯誼會會長、鄉鎮市區長、各地方環保局長、清潔隊長共同研討,提昇台灣整體環境的「整潔美質」與「視覺品質」的具體辦法,希望由內在涵養化為外在行為,讓台灣環境脫胎換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