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故事:高壽的奇僧惠昭

太平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41
【字號】    
   標籤: tags: ,

唐憲宗元和年間,武陵郡的開元寺有一法號為惠昭(亦作惠照)的僧人,他看起來貌衰體羸。他能預言人的吉凶福禍,而且皆能說中。他性格孤獨,不與人來往,常常獨自一人呆在屋裏坐禪,左右也無侍童陪伴。他總向鄉里人討飯吃。有個八十多歲的鄉里人說:

“惠昭法師住此地已六十年了,可他的容貌與從前沒有兩樣。只是不知他到底高壽多少。”

後來,有一位叫陳廣的,被從孝廉舉為武陵官。陳廣愛好佛教,有一天便來寺廟拜謁。他遍訪了各位僧人,最後來到惠昭的房間。惠昭見到陳廣後,又悲又喜地說:

“陳君為甚麼這麼晚才來呢?”陳廣愕然,因為自己與惠昭素不相識。他問惠昭道:

“我從未與法師交往過,法師為何驚訝我來晚了呢?”惠昭說:

“這事不是隻言片語能說清楚的,需一晚的時間方能道明。”

陳廣感到詫異,過了一天,他又來到惠昭住宿的地方,向他請教此事。惠昭於是講道:

“我是劉氏的後代,彭城人。是宋孝文帝的玄孫。曾祖父是鄱陽王劉休業,祖父是劉士弘。先輩們因有文學才能而負有盛名,為南齊竟陵王子良所熟識,子良招納賢俊文學之士,先輩們也都參預了。後來又在齊梁兩朝時作官;作過會稽縣令。

“我出生於梁朝普通七年(公元526年)夏季五月。三十歲開始在南陳求官,到陳宣帝時,作過小官,不為人知。我跟吳興的沈彥文是詩酒之交。後來長沙王陳叔堅與始興王陳叔陵都廣聚賓客,非常有聲勢,各恃權寵,互相之間有不平之心。我與沈彥文都在長沙王的門下。等到興王陳叔陵被殺害後,我與沈彥文擔心長沙王也不能倖免,禍會殃及我們,於是一起潛逃了。

“我們躲在山林裏,靠橡栗充飢,穿一件短上衣,無論隆冬盛夏並無其它衣服可以更換。有一天,一個老僧來到我們住的地方對我說:‘你的骨相很奇特,不會患病的。’沈彥文也向他施禮、求藥,老僧說:‘你沒有劉君那樣長的壽命。有甚麼法子呢!即使吃了我的藥,對你也無補益呀。’說完就告辭而去,臨走時他又對我說:‘塵俗以名利相勝,到頭來又能得到甚麼呢?……’我很敬佩其語,從此,一連十五年不問世事。

“後來我又與沈彥文一起到了建業,當時陳王朝已經滅亡。宮闕盡廢,台城冷落,荊棘叢生,景陽宮也掛滿了蛛網,只有空蕩蕩的房子還在,至於衣冠文物之類,全都蕩然無存。老朋友偶而相遇時,相對而泣,說:‘陳後主驕奢淫逸,終為隋文帝所滅,實在可悲啊!’我更是止不住地抽泣。我又詢問陳後主與陳氏諸王的下落,得知他們都進了長安。

“於是我與沈彥文各提一口袋,沿路乞討,終於到了關中,因我原是長沙王的故客,他對我恩遇有加。聽說他遷移到瓜州去了,就又趕到那裏去拜見他。長沙王自小就過的是奢華日子,而且又因很早就封為王爺而顯貴,如今雖在流放之中,仍然不能營生。

“當時他正與沈妃暢飲,我與沈彥文再次拜倒在他面前時,長沙王悲痛地哭了好長時間,然後洒淚而起,對我說:‘一日之內家國淪亡,骨肉離散,難道這不是天意?’從此我便留在瓜州住了幾年。長沙王死了幾年後,沈彥文也死了。於是,我落發為僧,隱跡於會稽山佛寺中,在那裏共住了二十年。

“我那時已經一百歲了,雖然容貌乾枯瘦削,但筋骨強健體力不衰,尚能日行百里,便與一僧人一起到了長安。當時唐朝皇帝統有天下,年號為武德。自此之後,我或者住在京都洛陽,或者雲遊長江兩岸,或者流連三蜀五嶺,沒有我不到的地方。

“如今我已二百九十歲了,平生屢經嚴寒酷暑,從未有過一點小病。貞元末年,我在這座寺廟裏曾夢見一個偉丈夫,他衣冠楚楚,仔細一看,原來是長沙王。我把他請進屋坐下,談起往事來,他非常傷感,就像他在世時那樣。

“他對我說:‘十年後,我的六世孫陳廣,會到此郡為官,法師一定要好好記著這件事。’我便問他道:‘王爺現在幹甚麼?’他答道:‘在冥間作官,官位很高。’然後哭泣著說:‘法師仍然健在,而我已六世為人了!實在令人悲傷啊!’夢醒之後,我便記下你的名字,放在經書箱子裏。

“到去年,已經過了整整十年,我便向郡裏的人打聽你的姓名,我很驚訝你還沒來。昨天因為去鄉里討飯,遇見一位官吏,便向他探問,終於打聽到你來了。等到你來我這裏時,見你很像長沙王的相貌,然而自那次作夢到今天,已是十一年了,所以驚訝你來得晚。”

惠昭講完後,百感交集,老淚縱橫。他拿出經書箱子裏記下的陳廣的姓名給陳廣看,陳廣便再三施禮膜拜,立志奉佛,甘作惠昭的弟子。惠昭說:“你暫且回去,明天再來。”陳廣接受他的教誨後回去了。第二天他又來到惠昭的住處,而惠昭已經走了,不知去了哪裏。當時是元和十一年。

惠昭自梁普通七年出生,查對南梁歷史,普通七年是丙午年;至唐憲宗元和十年是乙末年,計二百九十年。這與惠昭自己說的歲數,果然相符。筆者常常用南梁和南陳兩朝的歷史核對惠昭所說的內容,發現頗有相同之處,由此更加相信他的話不是欺人之談。

(資料來源:《宣室至》)

(本文摘編自明慧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夜深了,陳中行從睡夢中驚醒過來,他聽到了屋簷下那隻老母雞和小雞們的說話:“你們來世如果有機會轉生成人,可不要向這個陳中行學,他做了那麼多壞事,將來會有報應的。”
  • 陳中行真的就來到那個小石屋中;熬了三天。第四天中午有個小和尚端了碗米飯坐在小屋門口津津有味地吃著,並對他說:“師父讓我跟你說,你如果熬不過去,可以去吃點東西再下山。”陳中行沒有吭聲。就這樣七天過去了,陳中行終於被答應留了下來。
  • 他看見目犍連從上邊掉了下來,以為是不祥的東西,拿起車輪便打.....目犍連被打的骨折......
  • 應聲而出者,乃一亭亭玉立之女子。只見她烏髮垂額,白裡透紅的面龐,明亮秀氣的眼神,年齡似在二十上下。十九歲的契嵩為之一愣,竟站在那裡說不出話來。還是那女子大大方方,望著契嵩,微笑著先開口說:「小師父欲借宿乎?前無村後無店,如不厭棄,請在茅屋一宿,明早再行?」
  • 一天,他到寺院去打了一卦,看自己何時能修成正果。和尚告訴他:你要天天敬佛,給佛上香,甚麼時候香灰夠了三石六鬥,即可帶上香灰去西方見佛祖,定成正果。
  • 《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四人歷盡萬般辛苦終於到達西天修得正果,有人說這是小說。其實在歷史上真實的唐僧在交通不發達的古代,冒著生命的危險,憑著一顆赤誠的心和驚人的毅力,歷經死地,孤身行程二萬五千餘里才到達印度取得佛經。唐僧西天取經的過程也是一個修煉者放下生死的修煉過程。
  • 此時已是人疲馬倒,最後也因乾渴難忍昏倒過去。忽被寒風吹醒,又繼續前進,幸而奇蹟出現,在荒涼的沙漠地帶上出現了一塊綠洲。玄奘見到了泉水,如遇救星,生命得以延續。在沙漠上艱苦的歷程,是很難用文字、語言來表達。這裏引用西域記裏的一段話;“上無飛鳥、下無走獸,草木不生,人煙絕跡。時而飛砂卷石,時而暴雨濕蒸,無飲無食,昏去醒來。時而枯骨折劍,戰場遺跡。時而兇惡恐怖,鬼魅形象。”此中足見在沙漠中的旅行實乃九死一生。
  • 住持戒賢論師,年高百歲,是全印度佛教領袖,尤其是唯識學的泰斗,深受國王尊重。雖然他智慧高深,但因身患奇疾,時時會痛得求生不得,欲死不能!
  • 以下是濟公用神通控制官吏釋放蒙冤人的一個小故事……且說濟公要搭救竇永衡,而竇永衡已被京營殿帥衙門的刑廷陸炳文大人定罪為“打劫餉銀,殺死解餉職官,情同叛逆”,並已上報給皇上。
  • 他喝酒喝得痛快,忘了別人,卻沒想到因此鑄下了大錯,改變了他的一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