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科學家與大眾的初期回應

植物也有情緒(4-12)失敗的重複實驗

克里夫‧巴克斯特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月17日訊】約翰‧克美玆與亞瑟‧蓋斯頓在AAAS研討會上的報告透露出他們實驗方法的問題。很明顯地,他們並未採取適當的自動化程序。實驗前,他們將受測植物放置在存放間內七天,然後用蒸餾水沖洗樹葉。

植物於實驗開始之前與實驗者間的任何接觸都會讓實驗效果打折扣,因為這會讓他們事先與研究人員有所聯結,而難以感應豐年蝦死亡時產生的細微刺激。

一九七三年十月,約翰‧克美玆造訪我在紐約市的實驗室,並有充裕時間親自觀察引發「生物通訊」的突發性事件。回到聖安東尼奧之後,他不思解決重複植物與豐年蝦實驗時的完全自動化問題,並設法將人類意識因素排除,反而像是找到了他所想要的失敗證據。如前面所述,他被邀請參加一九七五年AAAS的研討會。

據我了解,科學無限研究基金會的原始任務是進行「生物通訊」研究,而克美玆卻不用積極態度去面對,僅因重複實驗失敗而將其腰斬。

(轉載自博大出版社《植物,也有情緒》一書)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若說去集集不容錯過蛇窯的人,那來台中新社就不容錯過七分窯了,這兒是台中最大的窯場,還有一個種著三百多種植物的園子,在清風蟲鳴下好眠的民宿二月三日小村舍就在生態野趣的植物園中。別擔心對陶藝不懂、來此會不會走馬看花?店家對陶藝深度的故事分享,讓您也融入其間。
  • 一九七五年,我在紐約市舉行的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年會中為我的研究辯護。這次AAAS年會中有一百七十八場專題研討會,其中只有十場召開個別記者會,而我的是其中之一。會議企劃人事先答應將這十場研討會的實況錄音收入於AAAS影音資料館中。他們為我這場名為「植物受到外在刺激所產生的電子反應」的專題研討會安排了五位發言人,其中一位對我的研究多所批評的發言人是稍早提到過的艾德加‧蓋斯提格。還有一位是科學無限研究基金會(Science Unlimited Research oundation)聘雇的生物學家約翰‧克美玆(John M.Kmetz)。
  • 《科學雜誌》(Science Magazine)的大眾版──《科學新聞》(Science News)(註8)是一份嚴謹的報刊。AAAS於紐約市舉行的會議結束之後,《科學新聞》在一九七五年二月八日出現以下報導:
  • 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余淑美與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邢禹依,2人在水稻基因功能的研究成果,榮獲伊朗科學暨科技研究組織第22屆「花喇子模國際科學獎」。
  • 河南省唐河縣源潭鄉尚莊村有一石頭神像,人們稱為石頭神,都說很靈驗,人們有什麼小災小難的都好去求求。
  • (大紀元記者周美晴基隆報導)「順手捐發票、救救植物人」活動,前日由二信高中小太陽成長社發起,40多位師生走上街頭向路人募集發票,不景氣中,民眾也慷慨解囊,為數雖不多,但仍使人感動,共募得發票4,484張、現金5,601元、消費券3,600元,所得全數捐給創世基金會幫助弱勢團體。
  • (自由時報記者丁偉杰攝)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余淑美(右)與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邢禹依(左),獲得「花喇子模國際科學獎」。(中研院提供)嘉義市消費券首波得獎名單出爐,許姓女護專生幸運抽中價值百萬元的金元寶。(記者丁偉杰攝)
  • 孝心的女兒小書在情人節前夕,惦惦不忘躺在病床上中風成植物人已10年的爸爸龍叔的病情,11日在許多關心病患的創世基金會志工們的注目下,小書捧著玫瑰花送到病床前,與心目中的前世情人,今生的父親共度最美好的天倫之樂。
  • 台灣陽明山與三峽地區,百年前是藍染重鎮。植物染DIY近年更蔚為風潮。植物染專家陳姍姍「敦煌古舞,飛颺再現」精品系列2月21日至26日將在北市社教館一樓大廳展出。
  • 河南一名因意外受重傷而昏睡六年的男子,近日恢復知覺,村民讚揚多得妻子悉心照顧才能康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