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釭詩約:天童山溪上

文/紫真
font print 人氣: 62
【字號】    
   標籤: tags:

天童山溪上   王安石

溪水清漣樹老蒼,行穿溪樹踏春陽。
溪深樹密無人處,惟有幽花渡水香。

【溪水非常清澈,一陣微風吹起漣漪,樹木雖老,卻依然蒼翠。踏著春天的陽光,穿過溪水與老樹之間。在溪水深邃、樹蔭濃密,沒有人跡之處,只有飄浮在水面的落花,傳來陣陣的幽香。】

王安石這首詩,前三句都分別使用了「溪」、「樹」二字,但是嵌得極其精巧,令人讚嘆。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江西臨川人,北宋慶曆二年進士。他非常推崇唐代詩人杜甫、韓愈,曾拜於歐陽脩門下。早年詩歌作品,並不特別突出,到了晚年,所做的詩詞,意境都很高遠。<--ads-->

熙寧三年(1070),王安石五十歲,任宰相,直至熙寧九年(1076)。掌政期間,改革法制,是為「熙寧變法」。神宗駕崩,哲宗繼位,由英宗的皇后高氏攝政。舊法的集團重新掌權,任司馬光為宰相。自此,新法逐漸廢止。

王安石集政治、文章、詩、哲學於一身,雖然變法沒有成功,也稱得上是少見的才子。晚年隱居在江寧的鍾山。

宋代是茶道鼎盛時期,當時的文人士大夫大多是品茗行家。宋神宗年代,王安石任宰相,蘇東坡被貶官去黃州。據傳王安石患有痰火之症。雖然服藥,難以除根。必得陽羨茶,方可治,但須用瞿塘中峽水。所以拜託蘇東坡路過瞿塘時,替他取一甕瞿塘峽水。
  
一年之後,蘇東坡送夫人回鄉後,從夔州出發經黃州,準備回京,途經瞿塘三峽。當時的瞿塘三峽是指西陵峽,巫峽和歸峽。西陵峽為上峽,巫峽為中峽,歸峽為下峽。蘇東坡坐船順流而下,可謂一瀉千里,兩岸風光秀麗,蘇東坡文興大起,欲作一篇《三峽賦》,在冥思苦想之際,不覺睡去,及至醒來時,船已過中峽到下峽了,東坡急忙吩咐水手撥轉船頭,想要回去取中峽之水。水手稟道:「三峽相連,水如瀑布,船如箭發。若回船便是逆水,日行數里,用力甚難。」東坡無奈,只好取下峽之水滿滿的汲了一甕,預備帶給王安石。

到得京城,拜見王宰相,呈上三峽之水。王安石立即命小童煮水烹茶,當火候已到,立刻將陽羨茶放入茶碗中泡開,過了好一會兒,碗中方顯茶色。王安石便問蘇東坡:「這水是從哪裏取的。」蘇東坡答道:「從巫峽。」王安石說:「那麼是中峽的水了。」東坡道:「正是。」王安石笑著說:「你又在欺瞞老夫了,此乃下峽之水。」 東坡大驚道:「當地人說『三峽相連,一般樣水。』這確實是下峽之水,不知您何以知曉?」
  
王安石回答道:「讀書人不可輕舉妄動,須是細心察理。這瞿塘水性,出於《水經補注》。上峽水性太急,下峽太緩。惟中峽緩急相半。太醫院的明醫,知道我得的是中脘變症,故用中峽水引經。此水烹陽羨茶,上峽味濃,下峽味淡,中峽濃淡之間。今見茶色半晌方見,故知是下峽。」東坡聽罷,心悅誠服,急忙離席謝罪。

以上分享的「王安石驗三峽水」是出自明朝小說《警世通言》的一小段故事。@*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如此斑斕繽紛與廣浩幽深的「詩海」,不僅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更跨越無數時空,展現出人們內心的掙扎,家、國、天下的關注與各種情愛的迷思。它所成就的不只是中國歷代文史的精神浮雕,更是神傳文化的古典精華。
  • 開歲倏五日,吾生行歸休。念之動中懷,及晨為茲遊。
    氣和天惟澄,班坐依遠流;弱湍馳文魴,閑谷矯鳴鷗。
  • 唐朝懷才不遇的詩人高適,在760年代,某年的人日,於落魄的旅次,寫了一首七言古詩給杜甫,詩題是「人日寄杜二拾遺」,其中有兩句,非常著名: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 上元又叫元宵。這一天處處張燈結彩,詩人則在晚上作詩歌詠。蘇軾也曾在元宵夜寫了一首七言絕句...

  •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 五台山乃中國佛教名山,康熙大帝是印象中自秦統一中國後,繼唐太宗之後的又一千古一帝。歷史上康熙曾五次巡遊五台山,給後人留下了太多的遐想。有天,看到康熙寫的《菩薩頂》,應該是康熙遊覽五台山所作(康熙遊覽五台山都在菩薩頂入住),頗感驚訝,直接刷新了對康熙的認識。
  • 她是清代奇女子,恰似史上的李清照、書中的林黛玉。她秉絕代姿容,具稀世才情,憑藉詞、書、畫三大才藝穩居滿清第一才女的地位,更因詞作成就,被譽為女中納蘭、大清「詞后」。
  • 雪本是冰冷的,可在很多人的眼裡,卻是一種希望。南宋詩人陸游的這首《除夜雪》僅僅二十八個字:「北風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歲除。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
  • 古人常講「大智若愚」,很多人認為是一種精神信仰,卻不知道它是實實在在存在的真相。呂洞賓有首詩《賜齊州李希遇詩》,就涵蓋了這個主題。全詩共二十個字:「少飲欺心酒,休貪不義財。福因慈善得,禍向巧奸來。」
  • 今天我們選讀劉伯溫的五言律詩《題太公釣渭圖》,這首詩創作於公元1350年,是劉伯溫在杭州隱居時寫的。直到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三月,劉伯溫才接受朱元璋聘至應天(南京),並得到朱元璋的重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