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文化教授吳明富 用攝影陪慰安婦回憶生命

人氣: 2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曾依璇台北27日電)還有多少人記得台灣如今僅存的20位慰安婦?這些在戰爭中有過痛苦經驗的女性,如今都已是平均年齡85歲的老嫗;文化大學教授吳明富不但記得她們,還教她們用攝影回顧生命歷程。

在一次戶外攝影課中,年過80的阿嬤,生平第一次拿起相機,為了拍一隻靈動的蝴蝶,追著蝴蝶跑,專注起來,忘了自己抓著相機的手會抖。

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助理教授吳明富在明亮的研究室訴說這一段讓他印象深刻的攝影課片段。他說,阿嬤從未使用過相機,老是怕手會抖,「可是她們一專注,就忘了手會抖,手就變得有力量」。

在美國求學時,吳明富第一次用攝影幫助亞裔青少年找到對自我、對社區的認同,並開始把攝影用在心理治療上。他說,有些人對繪畫感到壓力,但是攝影不同,只要按下快門就好,即使亂拍也會拍出漂亮的作品。

去年,婦女救援基金會和吳明富聯絡,請他在工作坊開課,年邁的阿嬤們不喜歡畫畫,吳明富就用攝影,讓阿嬤接觸新事物。

他強調,開攝影課的目的並不是心理治療,阿嬤們過去已經做了很多心理諮商、談了很多過去。「我只想讓她們用藝術去玩,增進她們之間的情感交流,希望她們透過攝影學習新東西、透過攝影看人事物」,年輕的吳明富說。

第一次攝影課去平溪郊遊,吳明富把主題定為「同理心」,也就是讓阿嬤把自己假想成物品,透過物品的眼睛看世界。

吳明富說,雖然攝影課不以治療為目的,但阿嬤們卻會把自己過去的經驗投射在照片上。

有一位阿嬤拍了落葉殘花,想到年輕時被日本軍人摧殘;也有阿嬤拍了芭蕉樹,想起童年時候生重病才得以吃到價錢高昂的香蕉;或是看到水牛雕像,童年務農時光浮上心頭。

吳明富說,在阿嬤身上,他看到生命的樂觀與韌性,如果與一般人對慰安婦淒苦的印象有落差,「那是我自己心態的問題」,他不想把攝影課重點放在過去,「我不是要做臨床心理治療,只是陪伴。」

除了讓阿嬤接觸新事物外,吳明富的攝影課也擔負了一部分生命教育的責任。

近1年,就有3位慰安婦阿嬤過世。如同大部分老年人,阿嬤們不愛談死亡,不寫遺囑,也不知道怎麼處理身後事,吳明富就把死亡議題納入工作坊,用串珠、電影欣賞幫助她們回顧生命歷程,至少讓一部分阿嬤了解,將來需要面對的死亡議題。

阿嬤們去年底到總統府和總統馬英九見面時,依規定不准帶相機入府,這些原本不會攝影的阿嬤們,竟然要求帶相機進總統府,不管結果有沒有帶進去,「對我來說就是最好的compliment(讚美),她們已經把攝影當作生活的一部分」。

吳明富除了為阿嬤提供一個接觸新事物的窗口,未來還計畫幫阿嬤們開攝影展、出版攝影集,目前已在策劃、累積作品,希望邀請阿嬤的家人參觀,讓他們看到阿嬤另一面、知道阿嬤在做什麼,藉由攝影展,開啟一些對話。

這些阿嬤們,在與時間賽跑,等待日本政府一個真誠的道歉,一個無條件的認錯。在她們有限的人生裡,不知能否等到,但吳明富用相機陪伴阿嬤們,抓住時間的衣角,捕捉生命歷程的吉光片羽,留下最動人的影像記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