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

【水彩行家】水彩群英會(三)

2008春季創作研討會會議記錄
font print 人氣: 28
【字號】    
   標籤: tags:

洪東標:請各位看曾己議的〈晶瑩剔透的雪景〉,這一張是我幫曾老師挑的作品,因為這個題材比較特別,不知道會不會對他造成困擾,如果他覺得有困擾那就是我的錯。請曾老師來說明。


曾己議 晶瑩剔透的雪景

曾己議:洪老師跟我說要幫我挑一張最好的畫作,我畫完的時候就覺得辜負了自己,也辜負了洪老師的要求,說實在這個景是我很陌生,在畫的時候有很多問題存在,請各位多多指導。

謝明錩:我看他早期的作品跟近期是不太一樣的,早期的作品是比較濕潤的,每個局部的邊界會牽連在一起,最近幾年會銳利的切割的比較明顯,有點拼湊的現象。但我看到這個作品又發現牽連在一起了,一氣呵成味道比較好,我會建議有時候回去學生時代渲染的畫法,不要什麼都一塊一塊比較好。這幅畫再加上灰調的感覺,灰中帶微紫的感覺,紫色就不會塞得滿滿的。

許德麗:我覺得右邊好像是用冷壓紙畫的,所以跟我們平常用Arches的紋路畫的感覺完全不一樣,可以說從畫中學習到紙的感覺,右邊的冰用乾叉的筆法可能要再考慮一下,轉換用另一種筆法展現冰的感覺會更好。

楊恩生:挑一個你不熟悉的東西去畫是很有勇氣的,但是事前的功課要做足,因為己議你很少畫暗中的調,這張畫已經侵犯到油畫的領域,這麼暗的調色一定要用600克或800克一平方公尺的,你過去的技法不足以應付這個題目,如果還是舊的技法就別碰這種東西,那新的技法就是你對質感的注意,冰有冰的硬度,它是滑的、發亮的,如果你需要的話可以參考我90年代末去中國大陸畫的〈雪豹〉。

洪東標:請各位看洪兆宣〈巒大花楸〉,請兆宣來說明。


洪兆宣 巒大花楸

洪兆宣:當初畫的時候就不特別限定綠色的植物,想挑戰高彩度的一些畫法。

溫瑞和:那兩個植物果實畫得還不錯,但是把強度都放在這上面,其他的就變得太弱,讓人覺得滿突兀的,如果是我的話,一個就多一點放一點,一個就少一點,其他的地方還是要點綴一些顆粒狀的東西來作為他的配角,要不然就會變成生態的插畫的感覺。

楊恩生:我反對這個插畫的說法,這還達不到插畫的功能,千萬不要小看插畫,插畫他有一定的要求,科學家要認同。那這張畫我能感覺洪兆宣的企圖,三原色通通出來,但是千萬不要三原色出來,這個藍色可能要用很灰很灰的藍,接近於不帶藍色的灰藍,還有你背後的這個紅,不知道是真實存在還是你想像出來的紅,所以不要有的沒有的去畫你不了解的東西,尤其是植物。你想要的東西太多了。

程振文:果實的圓潤厚實度、色彩的變化,枝葉的伸展都很好,可是為什麼要搭配這麼繁瑣的樹枝,我是覺得比較可惜。

洪東標:請各位看高慶元的〈神韻〉,這是原住民的人物畫,我們目前討論人物畫出席的只有慶元,請慶元來說明。


高慶元 神韻

高慶元:我是想在渲染當中表現水彩的視覺肌理厚實感。

洪東標:我想提出一個問題,背景對你有什麼特別的意涵,除了人物之外,處理背景的內容上作品是想表達什麼呢?

高慶元:我是想讓背景不要影響到人物的焦點。

洪東標:我會這樣問是覺得人物跟背景的關聯性不夠強。

程振文:慶元的人物的神韻跟氣味掌握的非常好,慶元習慣在一個古典的溫度上創作,那我本身是期待我自己的色彩能夠更開拓一點,因為畫圖就在生活之中,那我生活的刺激能夠改變我的畫,也讓我的畫注意到生活的色彩。

洪東標:趁著這個時間我想介紹一下我們新進的會員─林毓修,他是師大美術79級的,原本是我們的預備會員,今年三月起成為我們的准會員。他在人物畫上的功力也是相當深厚,人體素描方面在座的可能很難與他匹敵,我想請他就人物畫部份來講講看。

林毓修:各位前輩,我今天真的是抱著來旁聽學習的心態,發言時也格外緊張,我看了慶元這張畫,人物神態各方面都掌握的不錯,唯一就是像剛剛大家提出人物與背景的關聯是什麼?還有人物虛實的層次來講好像跳階的太快,感覺的出來慶元還滿注重視覺的一眼就看到他要表達的東西,可是,除了這個之外,想再深入去看,好像就沒有東西了。

楊恩生:我要講的東西跟之前的差不多,但是我可以給你解決的辦法,二年前就跟你談過背景太虛的問題,這一次是專題展,你畫臺灣原住民的人物,你有沒有去中研院,或是其他研究院的資料,你畫的這一族是哪一族,他有什麼人文背景或歷史故事,那個就是你背後的內涵,因為你不了解這些,內涵就空了,只能從造型上吸引你,進而吸引你的觀眾,但旁邊是空的。

洪東標:我們現在提出劉文煒老師的作品,謝謝劉文煒老師撥空出席,那請老師針對他的作品來做一個說明。


劉文煒

劉文煒:我剛拿到這個照片的時候,裡面的元素很小,下方的草坪是沒有的,所以把很大的藍天削掉,取這個樹的數量三棵與結構上是三角形,並且配合向左斜的三角形,因為在高山的樹都不會是直的,如果有葉子和樹枝大部分都會傾斜,基本上我還是按照基本自然生態來畫,並沒有改變。

洪東標:老師一直是在細節上考慮的非常周到,包括色彩配置、構圖都非常用心,所以每一張作品的完整性都很足夠。這張作品我與楊恩生老師看到也是非常推崇,不知道其他與會的會員有沒有其他的意見?

鄧國強:劉老師的畫作都是穩紮穩打的,這棵樹他表現出的高聳,還有三角形的構思,同樣是綠色,一個是冷的綠色一個是熱的綠色,最難拿捏的是樹葉多大,加上兩個小人兒放在樹的前面,馬上就顯示出這棵樹的高大。

陳品華:我一直很感謝老師給我的指導,從我念師大開始還沒有入學的時候就受到老師的啟發,我才有機會到師大去,趁著這個場子感謝老師。我一看到這幅畫就覺得非常有生命力,樹的線條就表現出向上發展的力道,這兩個點景人物真是點的好,空間感從小路一直延伸,如果把這兩個小人物一遮起來,這個空間感就喪失往深度延伸的動感,所以我真的感覺這兩個點景人物真的很好。

程振文:我們是很佩服說遮住每一個小區塊,色彩跟造型結構都非常完整,可以局部看也可以整體看。那這是從我們晚輩來講畫圖最難注意的部份。樹的線條的扭動很有生命力,比年輕人還年輕。

洪東標:從下面的草坪,紅衣人後面的樹,再到最後的大樹,又帶到旁邊的樹叢,一個S形的綠色變化很豐富。

洪東標:現在剩餘的時間,楊老師剛剛有提過我們可以討論沒有出席的畫家的作品,原則上參與研討會出席的會員作品我們會刊登在雜誌上,是一個正面的鼓勵,也因版面有限,並保障與會會員權益,所以不來討論的就很抱歉無法刊登,請大家提出討論。

楊恩生:我對三個人的作品很有感覺,也聽到學生或其他團體的客觀意見。
童武義,我看了他兩三張的畫,我很欣賞他的不慍不火,很多水彩畫家畫了二十多年後都會筆觸故作瀟灑,或者是想學瀟灑,大家可以學學他的色彩、渲染、重疊都有了,水平面那幾個白色的留白,房子、枯木都留得恰到好處,我很挑剔但是挑不到他什麼問題,唯一的是房舍的煙好像太直了,沒有一種煙會這麼直往上衝。
<--ads-->
甘豐裕他在協和工商,被陳東元教過,受他很多影響,但是他一高中畢業就很快得到全國美展的第一名,從此我沒看過他有一張好畫,因為我看的可能有限,因為我在國外待了十幾年,等到他參加我們協會也是劉老師的推薦,因為他有達到這個條件,一直看他的畫都是瑣瑣碎碎,包括我們2004年和2006的這個展覽,展出的作品都很瑣碎,那這兩三次展覽,因為這個主題不同,因為要到野外,面對一個新的主題,他這個逆光都是用留白的方式,很有耐心,只是紫色的部份稍為鮮豔了一點,整個感覺實實在在,他很優秀,是美工,科班出身,而且得過全國美展第一名。

陳一銘是另一個世界的人,他沒有受過任何美術、水彩專業課程的訓練,他是中興森林系畢業的,一天到晚在野外,然後慢慢慢自修,完全自己練出來的,所以你看他留白,淺色先畫,深色壓上去,但是他留白的效果比甘豐裕的自然很多,因為他學的就是森林,所以他的眼睛,天天就在待,我們4月26日有一場研討會的演講,我們在座只有李招治跟蘇老師和洪老師去,年輕的沒有聽到他怎麼畫畫是非常可惜的,他那天只講了20分鐘,所以我馬上又邀請他到我的課程中講2個小時,怎麼樣從一個學森林的人居然也可以學畫畫到也可以在沙龍賣畫,一張畫4.5萬也過的很愉快,他是堅持不考美術系,去考森林系,他透明就有透明的感覺,色彩一點也不髒,重疊有重疊的感覺,給我們大家一個參考。

洪東標:對於這次研討會有所感觸的參展人,想回去修改作品,請在6月10日前交稿。會議就到此結束。

(圖文由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李老師的畫作雖輕鬆,但富情趣,感性裡兼具理性,有塞尚水彩的味道,具結構感,不只是匠俗的渲染,而富有大膽創意,《藍調女郎》一作中,將和師母的大頭貼置於畫面上,即可見老師童心未泯,將好玩、有趣的心情重現在創作上,想必,老師是以誠實的態度去享受創作。這種創作模式,和我計畫周詳、極度耗損精神的創作方式有很大的差別。李老師常常在言談中,殷殷期盼我能發揚水彩畫,可見李老師對水彩畫的使命感是很深切的。
  • 一件件作品的誕生都是每位作者心血的累積,為使作品能流芳百世,創作者在選材時必須考慮到材料的特性與品質,選用品質好,穩定不易褪色的顏料才不致造成日後畫作變色走調;如可選用顏料穩定性較佳的礦物性顏料,以及中性畫紙作為作品基底材,因酸性紙張經過氧化、水解、架橋等化學作用後會加速老化造成纖維降解,紙張顏色會開始泛黃,強度也會大幅下降而產生脆化、粉化等狀況。因此多方了解使用材料的特性,才能避免日後老化的缺憾。
  • 風景畫在西方發展的時間遠較中國來的晚,從十七世紀的荷蘭萌芽、十八世紀的英國盛行、到十九世紀法國才被成為正式的繪畫主題。
  • 畫過水彩的人一定都知道『淺色先畫』的道理,卻很少人真正付諸實踐,原因就是沒有養成作畫順序的判斷與計畫。以下我以這件風景水彩習作來說明如何從『先淺後深』的原則之下,設計大程序與小程序,讓水彩畫的技巧難度降到最低。
  • 鄧國強老師畢業於復興崗學院美術系,受梁鼎銘、林克恭兩位老師影響,因此作品有英國重疊式正統水彩技法,並摻入中國畫運筆,及渲染技法。老師的畫作一如其人,寧靜淡泊、細緻雅麗又見渾厚,細膩是其筆觸,雅麗是其用色,渾厚是其沉穩的心境。
  • 寫生地點:高雄市鼓山水泥廠
    寫生時間:上午09:30~11:30
    使用紙張:英國山度士640磅水彩紙
    畫面尺寸:56cm × 38cm
    瀏覽現場之後,以2B鉛筆快速打稿,注意形體、結構、比例透視等。
  • 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2008春季創作研討會會議記錄
    時間:2008年5月18日 下午2點
    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文化創意產學中心2樓會議室
    主持人:洪東標 理事長
    與會人:劉文煒、謝明錩、楊恩生、鄧國強、陳品華、曾己議、許德麗、程振文、柯衛光、高慶元、溫瑞和、楊笙銘、李招治、劉庭豪、郭進興、洪兆宣、林毓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