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潭山

Tony 撰文、圖、攝影

人氣 10
標籤:

劍潭山位於大直,因劍潭而得名。這裡最著名的地標就是圓山大飯店了。所以一般民眾也習慣將劍潭山稱為「圓山」。劍潭山曾是日據時代的台灣神社的所在地,這座山自然受到良好的管制與保護。台灣光復後,劍潭山曾劃為軍事管制區,因此林相維持優美,森林蓊鬱。

後來,劍潭山解除管制之後,這裡因臨近市區,交通便利,山勢又不高,遂成為熱門的登山休閒景點;各式各樣的早覺會紛紛搭建涼亭木屋,闢建運動休閒場所。幾年之間,劍潭山就被早覺會所佔領了。

劍潭山的登山口位於劍潭公園旁,距捷運淡水線劍潭站不遠,約5分鐘路程而已。登山口旁有一間建於清代嘉慶年間的「福正宮」土地公廟。登山口有一座水泥牌坊,寫著「圓山風景區」的牌坊;由此而上,一路都是上坡的石階路,沿途還可以看見已廢棄的軍事碉堡。不久,抵達叉路口,左右線都可爬向劍潭山,取右線主步道,爬往上方的「大忠宮」。


大忠宮國姓殿,祀奉延平郡王鄭成功

大忠宮是劍潭山著名的寺廟,「國姓殿」內,祀奉延平郡王鄭成功。關於劍潭地名的起源,有各種不同的版本,其中之一與鄭成功有關。民間相傳鄭成功曾率軍行經此地,渡潭水時,遇鬼怪興風作浪,於是將隨身的寶劍投入潭心,鎮服妖怪,因此軍隊才能安然渡潭。當然,這是無稽之談,因為鄭成功並不曾來過北台灣。

史書記載的另一種說法,劍潭地名與荷蘭人有關。相傳當時潭邊有大樹,樹幹巨粗,可數人環抱;荷蘭人來此,插劍於樹,而樹忽然生皮,將劍包覆於內,因此這個地方被稱為「劍潭」。這種說法,後人亦認為過於荒誕,也是無稽之談。直到晚近學者研究一張荷蘭人繪於1654年(清朝順治11年)的《淡水與其附近村社暨雞籠島略圖》,才發現這項傳聞是有歷史根據的。

在這張現存大台北最古老的地圖中,荷蘭人在基隆河沿岸標示了不少的地名及村落,其中的Langeracq(長直河段)及Marnats bos(馬那特森林),根據學者翁佳音的考證,前者即是今日的大直劍潭段的基隆河,而後者大約是在今日的圓山一帶。


1654年荷蘭人繪製的《淡水與其附近村社暨雞籠島略圖》

1642年,荷蘭人驅逐西班牙人後,勢力進入北台灣。後來荷蘭人沿著淡水河及基隆河,進入台北盆地,測繪大台北盆地地形及村落概況。1854年左右,荷蘭人因建材的需要,曾在劍潭及圓山一帶砍伐此地的森林巨木。

這項文獻的發現,與劍潭地名的傳說產生了一絲關聯。學者推測,荷蘭人「插劍於樹」的傳聞,或許是源自荷蘭人曾來此砍伐樹木,伐木結束後,遺留刀劍插於樹幹,而被新生的樹皮所包覆。劍潭的地名,已有350年的歷史。

大台北盆地開發之後,劍潭湖光山色,風景優美,成為名勝景點,「劍潭幻影」為淡水廳八景之一,因此留下了不少文人騷客吟詠劍潭的詩句(註1)。如今劍潭已消失,劍潭山則被早覺會所盤據。尤其是過了大忠廟之後,早覺會涼亭木屋前後相續,一路不絕。劍潭山,是我見過早覺會密度最高的一座山。數量之多,甚至還設門牌編號以做區別,蔚為奇觀,令人驚訝不已。


劍潭山難得的幽雅路段

由於早覺會遍佈山頭,因此沿途羊腸小徑頗多,但只要循著花崗岩石階主步道前行,就可通往劍潭山的基石。走至石階路的盡頭,出現了木棧道,這裡是劍潭山難得的幽雅路段,來到中央廣播電台微波站的附近,棧道寬闊,且設有觀景平台,可眺望大直方向的基隆河。

這一帶的山坡受到保護,仍保保有一大片蒼翠的森林。基隆河的對岸是大佳河濱公園;更遠處的遼闊平野,就是松山機場了。這裡是劍潭山視野野最佳之處,景色如畫,值得一遊。

續往前行,離劍潭山的基石已不遠,不過卻無明顯的路標指引。大致仍取直行,循著樹林小徑,經過「友情嶺」涼亭時,再取左,便可抵達基石處。或者也可從「萬壽園」進入,往上走,再穿越幾處早覺會涼亭,最後經過「南山早覺會」,就可抵達劍潭山的基石。劍潭山的山頂,有一顆二等三角點基石,受周遭林木遮蔽,展望平平而已。

若由劍潭山續前行,可以爬向文間山,接劍南路,與內湖的金面山及大崙尾山等山系相連,可一路健行至碧山巖,但路程頗遠,已屬於健腳級。劍潭山,我淺嚐即止,循原路折返。沿途卡拉OK迴盪耳際,不時有民眾熱情吆呼邀我進亭喝茶。


劍潭山木棧道

眺望基隆河大直段

旅遊記日期:2007.04.24(寫於2007.12.09)


「福正宮」土地公廟,劍潭山登山口旁。


——本文轉載自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idv.tw/@


「福正宮」,建於清代嘉慶年間。(已改建)


劍潭山登山口,有「圓山風景區」牌坊。


劍潭山登山步道。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從全球發展看台灣文創產業趨勢(上)
梁靜茹吃飯念叨 男友聽訓甜滋滋
古蹟欣賞-台灣的近代建築
NBA 三劍客平均發揮 馬刺擒綠衫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