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功是為了找個好工作能賺大錢?

李偉文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最近有個在明星高中教書的朋友,有點好笑又無奈地告訴我,她那讀國一的孩子在公民科考試時,有一題詢問人生價值觀的題目答錯了,她的孩子對她說:「雖然我知道還有別的答案好像也對,但是你不是經常告訴我『好好用功讀書,才能找到好工作,才能賺大錢』嗎?」

到底有多少平日跟孩子耳提面命的話,考試的時候,卻是不一樣的答案?這倒不是說父母親們「說一套做一套」,而是我們自己有沒有仔細思考過要孩子用功讀書目的究竟是什麼?

或許大家都被「世界是平的」那種全球化高度競爭的壓力嚇到了,所以不知不覺中在孩子成長的各個階段,都以贏過別人為核心,認為打倒同學才能擠進名額有限的明星學校,也相信唯有好學校好資歷才能搶奪那職位稀少的好工作。

當孩子的學習是這麼功利,這麼目標導向時,學習的快樂以及主動追尋夢想的動力就蕩然無存了,這是非常可惜也令人引以為憂的現況。

就像這些年逛書店,看到為孩子或年輕朋友而寫的暢銷書,不是即戰力就是商業力等,總覺得我們欠缺給孩子培養「夢想」的能力。

的確,夢想非常重要,甚至比一切的知識或技能還要重要。夢想與「找個好工作賺大錢」這一類的目標不一樣,夢想是一種向上向善的願景。夢想應該不是可以計量的成就,不是經由管理手段可以達到的目標。

這樣的夢想可以指引出一個方向,讓我們遭遇挫折或各種意外時,還可以滋生出不斷前進的勇氣,也不致於偏離我們內心深處真正的渴望。

不過,要確定到底什麼是自己的夢想,有時候是不太容易的。因為也許有許多事情我們似乎都喜歡也有能力做得不錯,同時我們的父母長輩也會告訴我們「做什麼事對你比較好」,因此我們就逐漸分不清楚什麼是夢想什麼是目標了。

我認為每個人心中真正的夢想是當你聽到或看到某些前輩,在他們那個行業或領域的努力時,會很感動,這種感動,就是你夢想之所在。

夢想,雖然似乎很抽象,但是隨著自己年齡愈來愈大,卻覺得夢想反而是生命中最實在的東西。若是把夢想養成信念,這就是實踐的力量。只要是夢想,體力上就算再疲憊再辛苦,也不算是工作,它是充滿興奮和喜悅,能夠帶我們走過更過癮,更充實,更精彩的人生旅途。

轉載自李偉文中時部落格◇(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茶樹旁的雜草吸引了蚯蚓,有了蚯蚓鬆土的茶樹,樹根能盡情的伸展,茶樹自然健康不怕病蟲害。如果把雜草和昆蟲視為競爭者,噴灑農藥消滅他們,噴灑農藥後的茶葉雖然外表完整亮麗,沖泡時第一泡茶水誰也不敢喝,因為──怕農藥殘留。這使我想到一位朋友的孩子......
  • 因為金融風暴加上不景氣的影響,很多朋友有的轉換工作跑道,有的因為公司少了很多與客戶的應酬往來,總算能夠回家吃晚飯,有時間陪伴孩子,開始過著正常的家庭生活。當原本「失蹤」很久的父親,重新出現在晚餐桌上時,不但沒有增加家庭親子互動的溫馨時刻,反而給家人帶來許多的壓力與困擾。我想,大概是這些爸爸們沒做好準備的緣故。
  •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說:「美育可以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中華文化輝煌且精深,富涵著重德行善的深邃精神,然而目前的教育偏重知識技能的傳授,但缺乏文化與人格的薰陶,利用藝術的欣賞以提升學生對中華神傳文化與倫理道德價值的深入認識,是一種捷徑,也是當務之急。美國神韻藝術團已連續三年在全球巡迴公演,佳評如潮,令許多人感動落淚,其演出節目是以正統人類文化,神傳文化為主,例如:
  • 尊敬的同仁們:您們好!

    我們常常會體認到,學校的工作壓力大多數是來自於學生所帶來的問題。看著學生不倫不類的舉止言行總是會有一股腦兒的鬱悶想要抒發糾正,可是問題一再重複的出現,好像無法根除學生不當的言行,究竟問題出在哪裡?最近我發現問題的根源其實在於品格教育。

  • 某天參加一個聚會,看到一對母女坐在前面,那個女孩不斷的打著媽媽,或許是要引起媽媽的注意。那是一位年輕媽媽,但是她卻連理也不理,或許她知道她孩子的習性吧......教育的困難在於人是活的,人有自己的思維;人有個別差異,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教育也就更重要了。因為人的可塑性,所以教育可以改變人的行為表現,可以感化人的內在思維,當受教者對教育者產生認同時,教育的深耕就開始長苗頭了。
  • 中華文化蘊涵重德行善的人文精神,是人類精神文明的珍貴遺產,廣為國際友人珍惜與熱愛。但是古老文明如何賦予新貌,洗淨現代社會污染的塵垢,而不淪為說教與灌輸呢?真、善、美是普世的價值,美育可以用很具象的形式表現內涵,觸動人心、啟發善念,促進心理生活的理性純真。
  • 傾聽時,可以表達一些支持行為,如拍肩、給予安慰等。(Shutterstock)
    「聆聽、聆聽。我很想這麼做,但他什麼都不告訴我!」我不知道曾經從多少已經不抱希望的父母口中聽到這句絕望的抱怨。其實,光是打開心房和耳朵並不足以讓孩子說話!
  • 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治療那些成長在缺乏關愛的家庭環境的兒童時,有可能會遇到龐大的障礙......
  • 對父母或教育者來說,最嚴重的兒童教育錯誤,就是對走上錯誤道路的兒童預言悲慘的結局。這類愚蠢的預言會助長兒童的怯懦,讓情況無限惡化。我們應該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鼓勵兒童。
  • 德里克‧萊恩(Derek Lane)和林賽‧萊恩(Lindsay Lane)夫婦即將迎來他們結婚23周年紀念日,他們共同培養了一種自我控制和培養善良的家庭文化,相信語言是有力量的,規定一家人永遠不說「我恨你」這三個字,這幫助他們的五個孩子專注於建立積極的人際關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