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名稱爭議 文建會考慮改為景美人權文化園區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1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淑芬台北17日電)「台灣人權景美園區」改名「景美文化園區」,引發政治受難團體反彈。文建會主委黃碧端說,可再研議名稱,她在思考是否以「景美人權文化園區」為名,兼顧人權與文化兩個重點。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規畫將「台灣人權景美園區」改名為「景美文化園區」,並引入藝術團體進駐,引發爭議。總統府發言人王郁琦今天表示,總統馬英九相當重視此事,已指示文建會規劃時,應兼顧人權歷史、受刑人感受及居民期望。

對於名稱的問題,黃碧端下午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能體會政治受難團體的心情,可再研議大家都能接受的名稱,她在思考是否以「景美人權文化園區」為名,較為明確,可兼顧人權與文化的兩個重點。

黃碧端也表示,景美園區規劃藝術展演區、教育活動區及休閒服務區等,並將設置人權資料館,就是善盡保存人權歷史意義及教育的功能。

黃碧端強調,如果為了完全保存歷史現場空間,導致場地不能使用,也會失去歷史的意義;前文建會主委翁金珠曾在園區內設立音樂排練室,前任主委王拓更出借園區給雲門舞集進駐排練,她說,「讓藝術文化進入園區沒什麼不好」。

黃碧端並以法國巴士底歌劇院為例表示,在15世紀至18世紀間,巴士底監獄是法國皇室囚禁政治犯之地,1789年人民為反抗強權衝入監獄,這個事件造成大量政治受難者,但經改建成巴士底歌劇院,成為世界重要藝術演出場地,且歷史意義也未改變。

黃碧端表示,歷史不幸的記憶可由藝術文化消弭衝突及仇恨,並建立善意,就是文化軟實力的展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