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郁棠:簡單方法 創意揮灑

羅郁棠

人氣 1

【大紀元4月21日訊】現代社會給人類造成的壓力越來越大,讓我們在自己的思考框架中打轉,很少人有能力跳脫僵化的思路。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曾經講過:「假如我們停留在造成問題的思考層次中,而不往上提升,就不可能解決眼前的問題。」

美國貝爾實驗室在1900年至1950年間對電話業的重要貢獻,都來自1900年之前的想法,而在這50年間,卻沒有類似的創意。他們的高階主管坦言,因為那50年間,實驗室只專注在改進電話的細部環節,而不是整個系統,所以研發的視野變小了。1951年之後,他們才警覺到應該拉高產品設計的思考層次,最後將制式的撥號轉盤,改為現在通用的按鍵式電話(平均每通電話幫使用者節省了12秒,也讓電話公司節省了許多成本)。

那麼,該如何拉高思考層次?有個超級簡單的方式,稱為「理想化設計」(Idealized Design)。這個方法是由著名系統思考學者羅素.艾可夫(Russell Ackoff)所開創,它用在組織中,集體進行產品設計時,有很詳細的步驟,但其實真正的精髓只在一個動作:想像一下「如果……該有多好!」

一間傢俱公司的回收部門,裡頭堆滿了壞掉、解體、年久失修的產品,有位員工甲突發奇想地說:「如果現在流行容易壞的傢俱該有多好!」這似乎是天馬行空的一個幻想,但先別急著批判它。另一位員工乙聽到以後,喃喃自語的坐在椅子上,拿著筆轉啊轉啊,思忖一陣子之後說:「容易壞?容易解體?嗯,容易解體的傢俱有誰喜歡啊!……哦,好像有喔!喜歡變換型式,或是喜愛量身打造個人產品的人。」這間公司後來做出零件可回收,重新再利用,所有產品零件、傢俱間可互相組裝、重組的創舉,甚至第一代產品與現在最新的產品都可以搭配、組合在一起。

「如果」這兩個字,自然就開拓了思考的時空、層次,我們可以發展出一堆這樣天馬行空的句子。但接下來,更重要的工作是「轉進」,將理想中的完美狀態變成有價值,而且確實可行的方案,上面故事中的員工乙做的就是這樣的工作,他將一個天馬行空的想法落到實處。要特別注意的就是,第一步驟中,進行「如果」時,不要考慮現狀,直到第二步「轉進」時,才開始往現實方向去轉進(但就算在第二階段中,也千萬別被「那不可能!」擋住思路)。

以上提的都還是商業上的例子,其實我們在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溝通,甚至自己的生活上,都可以這樣試試看。譬如:「如果每個碰見我的人都很開心該有多好!」「如果我家裡的環境會自動保持乾淨該有多好!」稍微想想就會有很多創意!多練習,就會有成果的!◇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李世珍:打敗不景氣 首重觀念改變
宇明:永續經營之道
李子衿:建立良好互動關係有利投資
羅郁棠:預測未來難 體驗未來卻容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