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宅男」窩居5年 臉色蒼白行動遲緩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4月3日訊】「宅男宅女」早不是新鮮詞,不過,上海一位25歲「宅男」還是讓心理諮詢專家感到震驚:在窗戶緊閉、燈光昏暗的房間裡,蝸居了五年的小偉臉色蒼白,行動遲緩。

據《解放日報》報導,10年前小偉因成績不好、無法融入群體等原因從高中輟學回家,為了上學的事,小偉與家長發生多次衝突,還動手打過母親。由於既沒學歷又沒技能,小偉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工作。5年前,自暴自棄的小偉開始「宅」在家中不出門。

在小偉「宅」了五年、社工多次無功而返之後,小偉父母憂心忡忡的向心理諮詢專家求助。心理諮詢師與小偉談了兩個小時。臨走時,諮詢師終於說動小偉送他們下樓,誰知母親竟連他的鞋子都找不到了。目前心理諮詢專家已和小偉建立長期聯繫,為他提供跟蹤服務。

專家表示,這個案例雖然有點極端,但在青少年中拒絕出門、牴觸工作的「宅」心態並不鮮見,「宅男」、「宅女」也越來越多。

在一家外資企業工作的肖非自稱「宅男」。一有休假,他就可以在家幾天幾夜不出門。有時是為了準備一些資格考試,有時則純粹在網上聊天打遊戲。早晨,母親上班前為他準備好飯菜,中午自己熱一下,如果母親沒空做飯,他就叫外賣或吃方便麵對付。他的最高紀錄是連續在家「宅」了五天。

大學生青青也是一名「宅女」。愛好文學的她經常「宅」在宿舍裡看影視劇、寫小說。「要不是洗澡要出宿舍樓,我真不知道能呆多久。」甚至近在咫尺的食堂她都懶得去,學校附近的幾家外賣店早已吃了個遍。「宅著就不用和別人接觸,就可以擁有自己的空間。」青青這樣說。

不少「宅男」、「宅女」甚至理所當然做起了「啃老族」,他們不上班、無收入,靠父母工資維持基本生活,平時生活內容不外乎網絡、漫畫、遊戲。
專家分析認為,「宅」現象大多發生在「80後」一代,他們大多生活在父母庇護下,缺乏目標動力和責任感,對他人和社會也缺乏興趣。

由於缺乏與他人的交流與溝通,「宅男宅女」這一人群容易形成社交恐懼症,甚至造成焦慮抑鬱症,產生情感障礙。

專家指出,幫助青少年解決「宅」的問題,關鍵在家庭。家長應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有選擇地幫助孩子恢復社會交往,尤其是與同輩之間的交往等,逐漸改變孩子「宅」在家中的不良習慣。此外,青少年也應正確認識社會、認識自己,在「生理成人」之後逐漸走向「心理成人」。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百業蕭條 精神疾病門診看不完
年輕人時興過「宅年」宅一族小心健康
兩廳院廣場藝術節  阿公阿嬤宅男宅女皆宜
廣西遭遇特大暴雨 街道成河 水深至胸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