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見:中國經濟在慣性的陷阱裡難以破局

管見

人氣 1

【大紀元5月22日訊】美國過度消費,中國過度儲蓄,被人們作為對比,評頭論足。如今,美國逐漸在變化,中國還陶醉在其本身的慣性之中。

美國人有他們的制度和運行機制。他們的財產性收入不少,還有金融體系支持,於是很少儲蓄。金融海嘯來了,金融體系大禍臨頭,人們的許多財產性收入化為烏有,美國人的反應之一,是儲蓄增加。據報導,美國消費者的儲蓄率已經從零上升到4%以上,並有可能繼續上升到兩位數的比例。有分析認為,即使中國等外國減少持有美國國債,美國人自己新增的儲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其變化。同時,有人注意到,美國財經政策可能出現某種轉向,其戰略思考可能從原本的「刺激消費」,轉向「鼓勵儲蓄」的方向,且對於其寬鬆的貨幣與財政政策所帶來的潛在通脹危險,有一定抑制作用。可以說,美國所謂「刺激消費」,本來就是危機之際的權宜之計,而其轉向看來卻相當迅速,因而有評論認為,「這種穩扎穩打以求長治久安的經濟戰略,實為正確之選擇」。

可以看到,美國人的爭議點很多,對「國有化」,對「定量寬鬆」,對高管薪酬,諸如此類,七嘴八舌,各種各樣的議論竟相展現,相互交鋒。政府動作,國會作為,都受到輿論和市場的影響和制約。

「過度儲蓄」的中國仍在「瘋狂投資」

而我們這裡,就大不一樣,既堅決反對「三權分立」,又堅決控制輿論。這樣的環境裡,經濟運行自然呈現另一種面貌。

人民代表大會,不屑於討論或審議四萬億元人民幣刺激經濟的計劃。政府提出的計劃,自然會得到人大批準。同時,貸款放出了天量,一季度即新增四萬多億,全年新增信貸估計至少八萬億,財經官員信心十足,聲稱「保增長需要多放款,對貸款規模沒有限額」。四萬億刺激計劃有如此力量雄厚的支持,其成功可以預期,「保八」根本不在話下,甚至恢復兩位數的增長,人們似乎也不必驚訝。

於是,有意思的對比再度出現︰「過度消費」的美國,危機之際也不能不「刺激消費」,而「過度儲蓄」的中國,危機之際也還是「瘋狂投資」。

但是,美國人似乎顯露出「鼓勵儲蓄」的跡象了。那也不必管它。中國人的事情自有中國政府作主,「刺激消費」仍須看「投資衝動」的臉色。

當然也有尷尬之處︰GDP增長8%如同聖戰一般,政績掛帥就要維持下去,環境生態要求只得犧牲,而光芒萬丈的「科學發展觀」,終於露出了它那藏不住的狐狸尾巴。

「保八」聖戰,成功在望,而其是否可以持續,成為一大問題。

生產過剩危機已如影隨形

2008年GDP達到30多萬億人民幣,約合四萬億美元,以類似「保八」的速度增長下去,十多年後可再翻番,甚至超過美國。不過,GDP數字增長翻番,造成能源和原材料支撐的巨大壓力,能源效率提高會受到阻礙,另一方面,GDP增量迅速增大,人口增長仍保持緩慢,GDP增量與新增就業量之間的關系就出現變化。有報導透露,2003~2006年間,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能帶動80萬個新增就業崗位,而在1980年代,相應的數字是240萬個就業崗位,變化很大。GDP增量帶動的新增就業量遞減,正面來看,可能意味著生產率迅速提高,然而,更明顯的卻是,產能過剩在逐漸積累,生產過剩危機已如影隨形。

其實,生產過剩在市場化改革中早已悄悄地出現。當年人們提出「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經濟大循環」,名為「沿海地區發展戰略」,要建立外向型經濟,就是因為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生產過剩已經顯現。它的表現,當時有人總結,是所謂「有效供給在擴張時增加得慢,收縮時下降得快,這種不對稱狀態的持續存在使無效供給不斷沉澱」。這樣一種總供求狀態,只有大幅增加國外需求,才能平衡。

這一平衡,關鍵點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這樣一個十數億人口的龐大經濟體融入市場經濟全球化的進程,既推動中國接受國際通行的市場規則,也推動中國在新的高度上建立內需受到壓抑之際調動外需以達到的平衡。「中國制造」風靡全球市場,中國經濟增長舉世關注,其背後,是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的市場需求在支撐著。

「保八」已經保了十多年……

生產過剩還是時有顯現,其表現是所謂「經濟過熱」。可以說,中國是進入到相當於「自由競爭資本主義」的階段,其特點有三。一是「經濟過熱」周期相對比較短,數年一循環,看來尚未達到十年周期,而且復甦與增長期很短,「宏觀調控」(類似於蕭條)期較長。二是具有鮮明的壟斷特徵,行政壟斷力量極其強大,對資源及其價格的控制令人側目。三是,其危機表現,由國內市場(特別是房產市場)變化及外需予以對衝,強度大為減弱。

直到此次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外需急劇減少,而國內諸多行業產能過剩已相當嚴重,國內生產過剩的現實才較為清晰地顯現在人們面前。盡管中共極力將危機歸於國際因素,但人們看得很清楚,中國出現的是較為傳統的生產過剩危機,乃因為全球化進程中的供求格局被國際金融危機所打亂,使得難以抑制的「經濟過熱」迅速轉為經濟下行,顯現出危機的本相,而金融體系本身所受影響並不大,其財政性投資沖動本性也依然根深蒂固。

中共維持「投資刺激增長」格局不變,資金支持壟斷企業不動搖,同時,在住宅產權續期上作手腳,對「小產權」房產堅持否定的態度,抑制民眾資產的立場鮮明,仍然維持壓制內需的社會資產格局。這樣,「保八」保了十多年,國內社會矛盾漸漸激化,問題成堆,現在看來,中共還是要咬牙堅持下去,GDP掛帥的增長方式還會延續下去。它的「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的說法,它的所謂「科學發展觀」,其實只是表面文章而已,就象所謂「以人為本」以及「窮不能窮教育,苦不能苦孩子」之類一樣,終究不過是漂亮的謊言。

顯然,在自身慣性的支配之下,中共無視增長方式轉型的迫切需要,無視現實內需不足格局造成社會矛盾的嚴重性,只求「保八」以保穩定,以維持其專制執政的地位,終究難以展現新的姿態,開闢新的局面。

--轉自《動向》雜志2009年5月號(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香江城語】真假綠芽
兩岸經濟未復甦  股市反應過度
中國陷衰退泥淖 奢言救全球經濟
童文薰:什麼是克魯曼說的「根本改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