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雲飛:公共事件與網絡嘯聚

冉雲飛

標籤: ,

【大紀元6月20日訊】近幾年來,網民正在成為中國維權性質的公共事件中主要的發聲者。而這衝破重重阻擾的民意聲音,使得當局如坐針氈,常是圍追堵截,必欲除之而後快。但網絡和官方掌控的傳統傳媒頗有些不同,一是每個人都有可能是新聞事件的提供者和評論者,二來發表門檻較低,不像事前審查制那般容易扼殺民意於搖籃中,三來有的是以超文本的形式鏈接,互相轉載,出口甚多,像是很多條壯觀的權利覺醒和思想起義的路線,四則是發表和轉載迅速(如推特、飯否這樣的微博客幾乎可以在第一時間內發表世界上最新發生的事情),使官方的反應總是慢半拍,倒好像是來給權利覺醒和思想起義的網絡大軍殿後似的。隨著官方不遺餘力的攔截,混淆是非的五毛大批加入,在與網民難分勝負的往返交戰數百回合中,使整個網民隊伍聲勢更為壯觀,使更多的人逐漸明了事態的真相,恐怕這是官方始料未及的。

那些剛從窒息的現實生活中抬起頭來爬上網的新網民,大感還有這樣一片天地可活,只差大叫著「爺爺我也要加入這樣的隊伍」。於是眾多民眾像趕集一樣走上網絡梁山,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多,直到今天三億多的網民。在可以想見的將來,中國的網民數量還會成倍增加,擁有十億網民都不會只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因為有上億的網民作為播種機、宣傳隊,不愁沒有更多的人加入瞭解真相、維護自身權利的隊伍中。一個人可以沒有崇高理想,沒有遠景期待,但你要是使他沒法生活,即使怯懦匹夫也可大展其勇猛剛烈。楊佳、鄧玉嬌等在尋常的生活中,未必是個事事較真的人,他們也有膽怯、得過且過的時候,但一旦事關利益、尊嚴的時候,他們就奮起爭鬥,這樣的人在將來的中國只會越來越多。

說嘯聚是為了形容網民的人多勢眾,但這個比喻對網民逐漸培養起來的理性,逐漸增加的寬容,其比譬是不準確的。好在,它只是個比喻。事實上,網民是中國民眾中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一群,正是他們不停地參與信息的發散與傳播,使得被官方掌控的單一信息源受到了極大的挑戰。不少網民由於浸淫網絡比較深,消息渠道多,各種文章看得多,多種意見的發酵和腦力激盪,不容易被官方單一且愚民的觀點所捆綁。再者,由於看到了許多觀點,反而容易理性地看待與自己不同的觀點和利益分歧,求同存異,從而選擇更加合理的博弈方式,來實現自身合法利益最大化。大家都尋求自身合法利益最大化的情形下,在法治的框架範圍內達成妥協,這是所有人的福音,不管你是官員還是民眾。

拿鄧玉嬌案來說,網民在其間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可以說沒有網民的參與,鄧玉嬌的牢獄之災,將是不可避免的。鄧玉嬌案的勝利當然也只能算是個慘勝——鄧玉嬌本人的利益並沒有得到完全的保障、當事官員被免除追究與審判、法律及正義受到踐踏、民意被忽悠等——但對於強悍了幾十年來的中國官方來說,他們這樣暗渡陳倉的妥協,也是網民可以暫時接受如此慘勝的因由。當然要讓以後杜絕鄧玉嬌一類案件的發生,還有漫長的路要走,這一切必須仰賴個案的具體實踐與制度的良性改變來完成。

有人在沒有言論自由、司法獨立、憲法保障的情形下,指責網絡民意干涉司法審判,這完全是罔顧事實的詭詐之辭。事實上網絡民意的主流,只要求公正的司法還鄧玉嬌一個清白,給侵害她的當事人予以法律制裁,除此之外,別無它求。有人說「法律應該放在最高位」,從理念上來說沒有錯。如果政府真堅持這一點的話,那麼鄧案何至網友這樣興師動眾?民眾看兩撥人在路邊下棋,看政府一邊太蠻幹,不按棋則下棋,鄧一邊太弱小,於是譴責蠻幹者。而這局棋的輸贏不僅事關對弈者,並影響民眾將來的生活,所以起而發聲干預。在所有關於鄧玉嬌案的諸多評論中,我認為法學家蕭翰論述最為理性、深入、剴切、平和,其建設性、可操作性以及對法律和民意的尊重,對當事人利益的考量和整個社會成本諸方面的博弈等均勝人一籌。他在《南方週末》上闡述鄧玉嬌為何有無限防衛權,他分析國人對強姦未遂和已遂的誤區,令人折服。

常有人說網友不夠理智,充滿暴力。我認為相對於官方不受制約的暴力來說,網友所體現的民意之善,理性之光,是大大值得我們讚賞的。理智是互相的,不是哪一方單獨應該有的,否則那就變成了奴隸的義務。只要民眾遵紀守法和理智,卻讓官方在那裡橫行霸道,要多麼愚蠢才有這樣的心智?有的人對網民失望,這完全是他個人的認知權利,但在對網民失望的時候,想一想自己對強橫的政府失望且抗爭過沒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網民辛苦抗爭的意義。在一個極端的政府統治之下誕生的反抗者,當然是有毛病的,因為反對者與獨裁者處於共生狀態。你要中國的網民馬上就表現得像美國民主社會制度運行下民眾的成熟,既不現實也是苛求。美國民眾的理智養成除了制度訓練和教育外,最主要的來源是他們有一個不僅不瘋狂,而且遵紀守法的小政府。有人對鄧案中網友的表現失望,好像他本人既理智又脆弱,我想知道的是,這些對網友輕易失望的人,何以堅強到能容忍官方如此顛倒黑白的統治這麼多年?

隨著網絡的發展,在爭取我們自己權利的過程中,網民越來越理性和成熟,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認為網絡是個比較好的民主訓練場所,經過不斷的培養,必然會給中國帶來更多有實際操作經驗和心智訓練的民眾,從而給中國社會產生更加良好的影響。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冉雲飛:大學生失業的歷史與現實
冉雲飛:比傻帝國的愚民遊戲
冉雲飛:互聯網時代中國政府的公信力危機
冉雲飛:違法三章──封網、喝茶、軟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