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週末》記者曹筠武獲新聞騎士獎

人氣 6
標籤:

【大紀元6月25日訊】(自由亞洲電台記者高山報導)中國《南方週末》記者曹筠武因四川汶川地震,暴力電子遊戲和濟南水災等調查報導榮獲2009年國際新聞記者中心的新聞騎士獎。

總部設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國際新聞記者中心星期三宣佈,中國《南方週末》記者曹筠武獲得該中心頒布的2009年新聞騎士獎,同時獲獎的還有一名美國記者和剛果記者。國際新聞記者中心的新聞稿說,曹筠武得獎是因為他在去年四川汶川地震中及時和有深度的長篇報導,以及他在2007年對山東濟南水災的報導和其他一些調查報告。記者首先接通了《南方週末》編輯陳敏的電話:

陳敏:「抱歉,首先得原諒一點,就是說我們報社有紀律,未經報社領導同意,是不能接受外媒採訪。」

記者:「您聽到這個消息了啊?」

陳敏:「前兩天,我聽說了這個消息。我也不便發表評論,因為剛巧,我跟他還有種私人關係,因為我是他大舅。」

記者:「曹筠武是不是能接受採訪?」

陳敏:「曹筠武接受採訪,根據報社的規定可能是有困難。」

記者又接通了《南方週末》編輯鄢烈山的電話,他表示,在汶川地震中,曹筠武地震當日晚第一時間進入都江堰災區採訪,撰寫了《汶川九歌之「死亡之弧——生存與堅強」:汶川沒有死去汶川仍然活著》等知名報導。

鄢烈山:「去年汶川大地震的時候,他和我們另外一個姓張的記者是最早衝到災區去的,冒著生命危險,那個時候還亂石滾滾的時候,就是很厲害的時候。」

記者:「餘震很厲害的時候他就去了。」

鄢烈山:「他們第一時間趕到的,比解放軍趕得還早。他們不僅是去的早當然也做了一些東西,光去的早的人也多。」

《南方週末》的另外一名記者李海鵬對記者說,曹筠武對汶川地震的報導出類拔萃之處是真實和全面:

「那一期的報紙上,《南方週末》的號外上有一個很醒目的大標題叫做「徒步汶川」,就是從成都徒步走到汶川去的這樣的一個意思。這個詞組、標題就是曹筠武提出來的。那麼在當時曹筠武還有兩個我們其他的兩個同事是一起從成都試圖想要走到汶川去。但是因為當時你知道那個橋已經斷了,他們肯定過不去的。所以,他們只能 是徒步走過去,走到都江堰方向。」

李海鵬說,曹筠武的抗震救災報導不僅記錄了人性的閃光點,也觸及到其他報導所忽視的一些問題:

「那麼裡面也有一些人性的、更豐富的,除了閃光點之外更豐富的一些表現,是如何發生的,包括當時的災區上面的一些群眾的這樣的一些情緒,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比較面對困難的這樣的一面。」

李海鵬說,曹筠武的另外一篇代表作有2007年發表的《濟南黑色三小時》,寫的是濟南發生的水災:

「對它的深度是非常之超出其它的報導,另外,整篇報導筆觸很沉痛。它應該是處處有一種對於人的同情、對於人的悲劇的這樣一種理解。包括它裡面寫到了一些人,一些受難者他的家屬都是包含同情的這種筆墨來寫。所以,現在新聞報導雖然是以客觀真實為第一要物,但是這種我們講人道主義的光輝,還是能夠深深地打動讀者和同行。」

國際新聞記者中心總裁巴耐生女士說,曹筠武和其他兩位獲獎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毫不畏懼,敢於說別人不敢說的真話。(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梁京:田文華的悲劇與民營企業家的宿命
軍醫揭三鹿蓋子 《我和你》變調流行
逾半中國網民:百年內可能選出華裔美總統
京報連續發難南方週末 後面或有背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