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和同伴對孩子的影響差別在那裏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趙海德編譯報導)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的一份最新研究報告表明,與孩子的同伴相比,家長和老師對孩子學業的影響最大,而對孩子社會及情感方面的影響,則同伴的影響要高於孩子父母。

由悉尼大學教育及社工系副教授馬丁(Andrew Martin,the faculty of education and social work,the University of Sydney)主持的這項研究,共採訪了3450名7至12年級的澳洲中學在校生,根據其剛剛發表在美國Teachers College Record雜誌上研究報告,老師、家長及同伴與孩子之間健康和諧的關係會對孩子的生活、學習和成長起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馬丁副教授說,家長和老師對孩子學習的影響遠比人們想像的要大,這種作用會從孩子小時一直持續到完成中等教育階段,諸如孩子的學習動機、主動性、自我約束力、完成作業和出勤情況等,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長及老師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因而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心和教育,無疑會鼓勵和促進孩子的學習表現;與此同時,對孩子學業以外方面的影響,如誠實人品、情感穩定、社會表現等,來自同伴的影響則會高過父母和老師的。

馬丁指出,無論從正反哪個方面看,我們都必須重視對孩子的培養和教育,只有當孩子的成長環境充滿關愛和希望,耳聞目睹的是正善向上的價值理念,那麼他們的生命和未來必會是燦爛光明的。(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澳洲學生聯合會(NUS)說聯邦政府在24日開始撥給學生們的經濟刺激撥款會幫助幾萬學生購買教育材料。
  • (大紀元記者紀芸悉尼報導)悉尼一宗教團體的品德教育部主任Tracy DeGeer's女士和她的先生Neil一起,觀看了神韻在悉尼的最後一場演出。Tracy是五個孩子的母親,也是一名職業婦女,常活躍於支持人權,反對強權暴力的各社區活動。用她自己的話說「要平衡好這三者之間的關係並不容易,」但她卻做到了。觀看神韻演出,Tracy 感受很多。「神韻帶給我們豐富的文化傳統,以及許多我們今天所需要的價值觀。有一些節目內容,比如開場節目《開創五千年文明》,提醒我們生命有更高的來源,精神是最主要的,而不是所謂的物質或地位,我們需要考慮人生過後的永恆生命。」
  • 著名音樂家羅傑‧諾斯認為,「音樂之目的有二,一是以純淨之和聲愉悅人的感官,二是令人感動或激發人的熱情」,除此之外,音樂更能陶冶靈魂,啟迪心智,愛因斯坦就不無感慨地說過:「沒有早期音樂教育,幹什麼事我都會一事無成。」
  • 兒童早期教育事關孩子一生的發展,而提高教育者素質,重視教學兩方面方式方法的改善是提升目前整體教學水平的關鍵,這是澳大利亞教育專家泰勒(Collette Tayler)教授在上月召開的澳洲兒童早期教育現狀及政策改革系列研討會上提出的觀點。
  • 兒童學前教育/早期教育(通常指0-6歲之間)對培養孩子的品格及心智體能的開發,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 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祖輩撫育(指由祖父母或外祖父幫助父母帶大孩子)對孩子的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為它不僅能使孩子身體健康,聰明可愛,更能讓孩子的品格、性情、社會交往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完整的發展。
  • 澳洲副總理吉拉德在對美國聽眾的演講中表示,澳洲教育有嚴重的公平性問題,過多的貧困學生集中在一小群成績不佳的學校。
  • 很多媽媽問我,現在孩子精得很,挑戰叛逆的語言一堆,連很小的孩子都會挑戰權威,好難教!情緒就像一顆球,孩子丟出來,當爸媽的應該要適時轉化這些脾氣,千萬不要用情緒硬碰硬,不然過一陣子你就會在孩子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
  • 編者按:情感忽視會演變成情感虐待,但忽視與虐待之間的關係如何界定?父母與孩子之間親子關係是人生中的一門重要課題,這一篇章,讓我們與《欠缺母愛的孩子,你的傷好了嗎?》 一書的作者來探討,如何在過與不及的情感中,取得應有的平衡。
  • 上2篇介紹了性別認同教育引起的爭論和家長們的不安,那麽如何才能保護孩子接受健康的教育?兒童心理學專家陳彥玲博士給出了一些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