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加速環境荷爾蒙管制 減少危害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5日訊】(大紀元記者林秀麗台北報導)台灣環境荷爾蒙的防制工作為21世紀最熱門的環境議題之一。環保署與中華民國環境分析學會4日舉行研討會,產官學界百餘人與會。各界一致覺得環境荷爾蒙的管制應加速。

「第五屆環境荷爾蒙及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研討會」,4日於台灣大學集思會議中心蘇格拉底廳舉行,與會的相關學者專家、業界以論文發表、研究成果海報展覽及意見交換等方式,提出施政參考的方向及對策。邀請的學者專家張清風教授、凌永健教授、葉欣誠教授、陳健民教授、丁望賢教授、楊喜男博士、紀凱獻博士等專家提出我國在過去研究調查環境荷爾蒙之重要成果。

環保署毒管處袁紹英會中提出的國內環境荷爾蒙及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管制策略,以今年斯德哥爾摩公約第4次締約國大會之重要議題,列管化學物質已增加至21種 。台灣則已公告列管毒性化學物質中,23種化學物質則具有疑似「環境荷爾蒙」性質,將督促業者依「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妥善運作。

凌永健教授同時指出新興汙染物不斷的出現,以多溴聯苯醚為第一順位,通常被添加於電腦、電視、電器、傢俱、建築材料、地毯和汽車的產品中,廣被用於火焰抑制劑。十溴聯苯醚會透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並且將造成日後成鼠甲狀腺荷爾蒙之降低,並引起生殖毒性,是一種環境荷爾蒙。

考量國際管理趨勢,環保署將持續檢討公告列管毒性化學物質名單,如2009年將雙酚A等化學物納入第四類毒性化學物,目前正依法制作業程序進行預告、公聽研商會議,預計七月底公告。將持續與相關部會跨部會合作,以落實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管理機制,掌握環境中汙染物流布情形,推動汙染控制策略,降低環境汙染風險,建立無毒生活環境,確保民眾食品之安全。

環境荷爾蒙物質(亦可稱為內分泌干擾物質-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這些物質可模擬體內的天然賀爾蒙, 與賀爾蒙的受體結合,或可能抑制荷爾蒙的正常作用,可進而改變生物體內免疫、神經和內分泌系統的正常運作;這些化學物質在環境中不易分解,一旦累積生物體內就不易排出體外,經過食物鏈更會造成「生物放大」的效應。(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