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再引漢服熱潮

人氣 22
標籤:

【大紀元7月1日訊】(大紀元記者林小凡採訪報導)「衣食住行」,「衣」為首。09年全球漢服回歸大獎賽預期再度引起時裝界的漢服熱潮。

2009年全球漢服回歸大獎賽於6月5日前對參賽設計圖進行初評,並簽發入圍通知書。入圍選手需要在8月10日之前將作品寄到漢服比賽總部。9月10日,11日,紐約曼哈頓喬治王子宴會廳會舉行漢服大賽的初賽和決賽。

這次的比賽在獎項上設立金、銀、銅獎各一名,優秀獎若干,單項獎四名,不再分成兩個系列,同時還設立一個最佳男裝獎。9月11日決賽後是發獎儀式,當天晚上還會有服裝表演,內容包括去年大獎作品和今年的得獎作品。


2008年「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 禮儀類漢服金獎——「瞬」系列(第一套)作者:王昭清 (攝影:戴兵 / 大紀元)

漢服大賽現場將精彩紛呈

據本屆漢服項目經理魏璐女士透露,到目前為止,大賽組委會收到了很多作品。她說,「參賽作品中,有些作品的設計圖還出自於西人之手。雖然一些西方人並沒有真正掌握漢服的款式,但是從中可以看出人們的興趣。」

魏女士還說,「今年的作品從設計圖來看,整體水平比去年要高。選手們對於什麼是真正的漢服已經開始真正有所瞭解。今年還有一些選手是去年曾經參賽過的,從他們的作品中,看得出他們對於漢服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雖然去年的漢服已經出現了很多的傑作,但是今年9月11日最後決賽的時候,大家一定會看到更加精妙絕倫的作品,也一定會讓現場的觀眾一飽眼福。」

弘揚純善純美的中國傳統服飾文化

新唐人電視台的2009年全球漢服回歸大獎賽屬於新唐人九大賽事之一,宗旨是為促進具正統理念的優秀的漢服飾文化在全世界範圍的傳播,弘揚純善,純美的中國傳統服飾文化。

根據新唐人漢服大賽網站,漢服指的是漢地的服裝,並不是指的漢朝的服裝。而這次的大賽指定參賽漢服必須是唐朝,宋朝及明朝風格的服裝。

魏女士表示,世界其它地區的服裝當然有他們的美麗之處,但是相比之下,漢服有漢服之美。她說,「漢服有悠久的歷史,款式,式樣也是非常的美,但是她並沒有被繼承下來,那麼我們所做的就是把這麼好的這個文化遺產重新挖掘出來。

漢服文化內涵精深廣博

魏女士表示,漢服和中華的文化是相關聯的,穿上漢服後,該朝代的文化能體現無遺。08年漢服大賽評委會主席樊弘女士則認為漢服的內涵相當精深,廣博,有時小小的一個飾品就有很多的道理在裡面。
樊弘女士說,「古時候有些朝代崇尚特定的顏色。比如秦尚黑色,西漢尚黃色,後世皇帝也是根據五行學說和四時方位確立金黃為主色。歷代正朔、服色、式樣的確立都基於相信天人關係、朝代和宇宙天象互動關係的思維方法而建立的。 」


2008 2008年「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 日常生活類漢服銀獎──「漢古緣」系列 作者:陳麗卿 (攝影:戴兵 / 大紀元)

「漢服的一種領子幾千年來呢都是左邊要壓著右邊,叫做「右衽」。你初看的話好像在審美上左右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在那個年代,如果往左倒的話,就變成了不是漢人了,就這麼嚴重。中國講陰陽,男左女右。把左面視為陽,右面就是陰。陰陽不能倒置,陽在上,陰在下,所以要左面壓著右面,他有這個道理在裡面。」

舊金山的美國漢服設計師瑞晨認為,許多人看見漢服大賽就以為是一場服裝秀,但是其實差異很大,「漢服是一種規範人的文化,而不是像你看見的服裝表演,它有很深的內涵。」

「很久以前有一次我有一個朋友穿著一身皇帝裝,當時我趕時間要他走得快點,他說他走不了,因為他穿著皇帝的衣服,快不了。這就是說,他穿著衣服就被衣服給規範了,所以漢服能夠無形的約束人類的行為。又比如袖子很長,所以行為很文雅,很寬,顯示人的心境都很寬和。」

漢服有時就算是一個小小的配件都有背後的故事。以佩玉為例,樊弘女士認為,古人佩玉的一個原因就是需要時刻提醒自己,做人也要像玉一樣清透而溫潤,品行舉止要以玉為榜樣,自始至終都懷有高尚的美德。

據獲得08年優秀漢服獎的設計師程銘華介紹,在古人的裙子上常常配有一塊玉,它的名字叫「玉環綬」。用條帶繫於腰間,垂下來。「玉環綬」的作用一個是美觀,另外就是可以壓住裙幅。但是玉本身就具有一種高雅、聖潔的美,是其他東西不能替代的。所以在古代,無論男女,身上經常帶有「玉環綬」。

在古人的裙子上常配有一塊玉,叫「玉環綬」。(攝影:戴兵 / 大紀元)

漢服大賽評比標準

魏女士表示漢服到5月15日為止收到的只是設計圖,初選只會在效果圖上選,主要是從式樣上來看,從中進行取捨。她還表示等到收到具體的服裝之後,會進行具體的評選,到時候才會向選手發出具體的要求。

魏女士說,「作品除了要符合首要標準——傳統性之外,第二條重要標準就是要表現設計主題,突出傳統漢服的實用和藝術價值,具有原創性。」

她說,「我們不鼓勵戲服就是因為他沒有實用性。戲服在舞台上表現是很好,但是他就是沒有那個實用性。服裝色彩和飾品搭配都是不一樣的。人們在日常生活穿著的那些和戲服顏色也是不同的。還有就是原創性,要沒有發表過的。」


2008年「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最佳設計圖獎,作者:Elsie He,她的作品是日常生活類漢服「桃源‧憶故人」(攝影:戴兵 / 大紀元)

「第三條標準是款式和結構要正確,體現朝代的特徵。第四個標準是選材,色彩,飾物,要有最合理的組合搭配。第五條就是整體的搭配要好。」

樊弘女士補充說,「工藝性中,我們還要看他的裁剪和製作方法是否傳統。打個比方,那個衣服最後打開一看,應該是上下分開的,有的人會做成連體式;應該兩重衣服的,做成了一重,這都不行。還有的就是採用了西式的裁剪,採用了立體結構的辦法,雖然花了很多的力氣,但是卻破壞了漢服的結構。」
「還有的就是車功和燙功,這個也是我們要看的。」

專業人士盛讚漢服大賽

2008年漢服大賽舉辦期間,現場觀看的服裝界著名的專業人士紛紛讚揚傳統漢服的效果,並表示大賽領引了新的時裝潮流。

紐約著名服裝設計師威廉姆斯三世(Prince Williams III)說:「所有的服裝太精彩了,各種各樣的服飾,我從事服裝一輩子了,還是第一次看到這種漢服展。」這位在巴黎長大的服裝設計師說,中國的這些服裝看起來非常高雅,非常漂亮,很溫和,讓人看了就想穿。

來自柏林的時裝設計師弗魯浩(Rosemary Fruehauf)說:「我對這個漢服秀非常期待,我想知道設計師們如何脫開西方社會的黑白主調,又不讓人感覺平淡無味。看完後,才知道太優美了,太漂亮了。男子原來可以穿到如此有魅力,女子可以如此高貴和謙虛。」

「這場服裝秀與別的商業氣息濃厚的時裝秀完全不同,它領引了一個新的時裝潮流,帶來一種自然、和諧、平和的服飾文化美,讓人感受平靜、舒服。這個服裝秀太令人鼓舞了,它將給西方的時尚界帶來正面的影響。」

旅美台灣著名形象設計師朱若愚表示,觀看漢服大賽服裝秀的過程很感動,很享受,「我看到我們中國人有中國人自己的文化。設計師們花了很大的心思在設計我們將來日常生活要使用的服裝,在色彩、布料和手工方面都很講究。」

本屆漢服大賽 香港服裝界聚焦

2009年的漢服大賽吸引了大批香港時裝界名流的注意力。近日來,他們紛紛讚譽新唐人電視台連續舉行這樣的大賽,有的還表示通過這樣的比賽,漢服很快就會在市場上出現。


Sam’s Tailor老闆、太平紳士麥文浩(Manu Melwani)讚揚「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可以讓世界瞭解到中國的傳統文化。(攝影:李真 / 大紀元)

已經有51年曆史的Sam’s Tailor是香港著名的裁縫店,店舖老闆麥文浩(Manu Melwani)被漢服的顏色和設計深深吸引,並為中國人感到驕傲。他說:「我認為,歐洲和北美市場將會注意到這些漢服,人們會穿這些漢服,並匯入我們穿衣的文化。」 他還預測漢服在4、5年內會世界知名,在歐洲巴黎、意大利,人們都會認識漢服,並在歐洲的市場上看到漢服。


資深時裝設計師馬偉明在香港時裝界地位頗高,他讚揚新唐人電視台舉辦第二屆「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意義重大,將會發揚中國服飾傳統,促進時裝設計的發展。(大紀元)

曾獲1997年度時裝設計師大獎,香港首屈一指的資深時裝設計師、香港時裝設計師協會副主席馬偉明讚揚大賽非常有意義,「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比賽,因為會引導時裝愛好者去多研究一些中國特色的衣服。中國每個朝代都有他們可取的地方,如果他們都能夠從中吸取到他們設計的靈感,會幫助他們在時裝設計方面的發展。」

被外界尊稱為香港時裝設計界「教父」的區偉文表示,瞭解什麼是中國的傳統服飾很重要,「要做唐代的服飾,就需要讓人看出是真正的唐代服飾,在款式、外形線條、圖案方面都需要均衡考慮,這才是一個好的設計。」

區偉文在行內地位超卓,屬於威望崇高的殿堂級大師,經他教導出來的設計師獲獎者無數。包括蜚聲國際的時裝大師Vivienne Tam,每次回到香港來也必定要邀約他飲茶。

鄧達智(William Tang)是香港頂級華人時裝設計師,被香港時裝設計界人士譽為「帶領亞洲時尚界領袖人物」,在國際時裝界享負盛名。他說,「透過這個比賽,我們可以重新再認識我們中國衣服的文化。同時也都希望見到這些古代的文化放在現代的生活上面。」

鄧達智認為,作為一位中國設計師,有責任將中國傳統服飾重現,「漢服是比較新的一個話題,年代又長,朝代又多,每個朝代獨特的服裝也不少。布料,有些布料已經都不存在了,有的技巧也都不再存在了,我們怎樣能夠再去重新拾回這些呢,都是一個很大的課題。但是如果像新唐人電視台的漢服,我覺得都是一個好的起點。」

傳統漢服與文化

樊弘女士介紹,宋朝社會崇尚理學,提倡「存天理,去人欲」的觀念,倡導傳統保守的道德觀。因此服飾以自然儉樸為主。女子服飾上衣種類有襦、衫、褙子等等,下身也是穿裙子。其中褙子是當時無論貴賤都流行穿著的服飾,所謂褙子是一種外衣,直領、對襟、長度過膝是其特色。


2008年「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日常生活類漢服金獎──「桃源‧憶故人」系列第一套 作者:Elsie He (攝影:戴兵 / 大紀元)

而獲得08年大獎賽日常生活類漢服金獎的就是典型的宋朝女子家庭服裝。據評委介紹,該套名為「桃源‧憶故人」 的服裝文靜、婉約,並不華麗,非常實用。衣服的結構,從上衣、襦裙、褲子、包括扎帶子的方式,都非常傳統,布料選的小格子小碎花很女性化,也都是適合當時的民情。

而獲得禮儀類漢服的金獎的則是反映唐代生活中的典型裝束:短襦,長裙紮在胸上面,左右交叉領,裡面配襯裙,打結、褲子的結構與穿法都是當時的樣子。

樊弘說,唐朝服飾的特點是,低領大袖,裙腰高束。樣式主要是上著短襦,下穿長裙,加半臂,肩披帛巾,讓長長的裙擺拖地而行,體態輕盈,飄逸高雅。

獎金設定
這次比賽的獎金設定是:金獎1名, 獎金一萬美元;銀獎1名,獎金五千美元; 銅獎1名,獎金兩千美元;單項獎獎金兩千美元;若干名優秀獎,獎金五百美元。新唐人漢服大賽的網址:http://hancouture.ntdtv.com。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名設計師林樹彬推崇漢服大賽
港頂級時裝設計師支持漢服大賽
港服裝界女新秀願復興漢服
港著名女設計師盼望漢服之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