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經營國際學校有成 張耀浪擬回台上市

font print 人氣: 62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7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憬屏曼谷特稿)走進曼谷威爾斯國際學校,外籍小學生親切喊著的董事長「Mr.Chang」正是來自台灣的張耀浪。他接手經營威爾斯七年,擴大學校的規模,現在正準備回台上市,擴大教育事業版圖。

張耀浪20年前跟著老闆到泰國打拼紡織業,但歷經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他感到外在環境變化大,製造業的經營會越來越困難,就開始盤算必須在事業上有所轉型。

亞洲金融風暴發生後,「未來何去何從」的聲音就不停在張耀浪腦海中出現。2000年與友人合股開了紡織公司,張耀浪更感受到製造業的困境。

張耀浪在專訪中坦言,經營紡織事業,「賠到快要倒閉」,自己的資金快要虧光,回首幾年來人生「大起大落」,他就決定未來事業要走三大方向。

第一,要做能夠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現金行業,不要再苦苦等待要向客戶收回應收帳款;第二,產業不要受景氣影響,例如原物料波動、庫存損失等問題;第三,不要做價格競爭的行業。

就在動腦筋思考事業下一步的同時,因緣際會,讓張耀浪一腳踏入教育事業。張耀浪的小孩就讀的威爾斯(Wells) 國際學校菲律賓籍經營人2002年登門拜訪,邀約他入股經營國際學校,教育產業剛好符合他事業轉型的三大方向。

張耀浪2002年入股威爾斯30%,到現在持股75%,已經是最大的股東,後來合夥投資的夥伴都是台灣人。

採美國學制的威爾斯國際學校所收的學生來自20多國,一年學費大約20至30萬泰銖(約新台幣29萬元)。

張耀浪接手時,威爾斯才剛有小學部,由於學生人數越來越多,學生也準備升學,他承租校地,2003年成立一到五年級校區,2006年又設立第三個歐努(On-Nut)校區,容納一到十二年級學生。

今年秋天,威爾斯11年級學生升上12年級,張耀浪的國際學校更趨完整。威爾斯目前有650名學生,其中300 名在歐努校區就讀,張耀浪預估,未來三到五年,歐努校區學生人數將達750人。

雖然教育是張耀浪的一項投資事業,但他從不認為學費較高的學校就會流於學店,張耀浪表示,「教育不是廉價的」,辦學辦的好不好,家長和學生都能認定,只有辦學成功,才能吸引學子就讀。

對張耀浪來說,教育是一項產業,但不會只是一個賺錢的工具。因此,張耀浪大筆投資學校軟硬體設施,包括歐美為主的師資、液晶螢幕、電視等教學設備,希望學生能有很好的學習環境。在製造業打滾多年,張耀浪坦言,投資國際學校無法快速獲利,但報酬穩定,適合中長期發展。

為了擴建校園,張耀浪與合夥人投資3 億泰銖,前三年虧本,第四年已達收支平衡,張耀浪指出,由於學費收入穩定,預估投資八年到十年後,所有的投資可以全部回收,並能達到20%到30%的獲利率。

投資教育事業就像倒吃甘蔗一樣,張耀浪說,不像製造業會受到景氣衝擊,還要時時刻刻研發創新、讓產品升級,教育只要有好的師資、仔細安排課程,用心經營,獲利會隨著時間的累積越來越好。

與一般商業競爭不同的是,張耀浪感受到從事教育事業的無形資產,他說,校譽與品牌不會因為時間而折價。更重要的是,每次看到學生學業進步就會無比欣喜,這是做生意享受不到的。由於學生人數漸增,加上友人提醒鼓勵,張耀浪發現中國與越南市場都有國際學校的需求,因此決定擴展教育事業的版圖。

張耀浪表示,為長遠發展、擴大規模,不可能百分之百都靠股東,透過公開市場集資是必經之路,財務公開透明的制度化經營,是他未來要走的方向。

由於泰國證券市場集資不容易,正巧,台灣證券交易所到各國鼓勵台商回台上市,張耀浪決定準備回台上市。

威爾斯國際學校穩定獲利,目前登記的資本額雖只有6000萬泰銖,今年將提高到1.2 億銖。張耀浪已著手規劃返台上市相關準備事宜,未來擬以控股公司方式申請回台上市,教育業佔控股公司的八成。

面對全球金融海嘯後的經濟衰退,張耀浪回想當年亞洲金融風暴,他很有感觸地表示,「成功模式不可能複製」,但失敗經驗卻是深刻的教訓,現在自己從事的教育事業,正是教導人「面對、解決問題以及應對環境變化的能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台中市素有文化城之稱,文風非常鼎盛,教育事業很發達,如市區內就分別有逢甲大學及中興大學等學校林立。民國六十五年,由企業家何永先生於雙十路捐建文化中心一座,也就是現在台中市立文化中心分館--文英館。
  • 中國教育部召開會議,佈置2009年教育部門新聞宣傳機構和出版部門的工作,要求所屬新聞出版單位 提高權威性、引導水平和吸引力,促進教育事業和諧發展。分析人士認為,官方的教育宣傳反映出另外一個問題,增加權威性意味著青少年已不相信官方的口徑。
  • (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台中報導)據教育部日前公佈的資料顯示,目前約有10萬個弱勢學童需要各界參與協助輔導,若不立即搶救,可能淪為中輟或犯罪的約有16000名。多年來持續關懷弱勢學童的龍眼林基金會,4月1日在雅方食品公司、育達教育事業集團,以及新永和基金會(TOTO衛浴設備)、雅竹藝術中心等企業的支持下,共同發起徵募「龍眼傳愛天使」公益活動。基金會表示,該項活動募款所得,將幫助弱勢學童生活改善,並輔導協助家庭共同面對危機。
  • 〔自由時報記者李信宏/苗栗報導〕勞委會及苗栗縣府舉辦徵才活動,今天上午10點到下午3點在苗栗縣造橋鄉育達商業技術學院學生活動中心舉辦,共有46家廠商提供約1000個職缺,包括資訊科技、流通服務、休閒觀光、教育事業、金融服務業等。
  • 自由時報記者林國賢/特稿雲林縣學子很可憐,各國、中小學校藏書不足27萬冊,鄉鎮想蓋個圖書館卻缺乏經費,延宕多年;對照現在縣內許多不必要的機關門面整修工程、馬路綠美化工程,甚至沒有延續性的活動,錢被浪費了,但教育事業依然貧窮,令人不堪。
  • 僑居法國的台灣人對台、法兩地的生活有什麽樣的體會?在全球經濟與政治局勢緊張的境況下,他們對未來又有什麽樣的打算?爲此,筆者采訪了三位生活在法國的台灣年輕人,他們分享了在異鄉生活、求學和工作的經歷。他們置身不同的社會環境中,在不斷吸收法國文化與精神價值的同時,始終保留著對台灣的熱愛。其中一位受訪者說:「法國和台灣都非常自由,但自由的方式不一樣。」透露出民主制度在不同的國家,因民族思想與傳統習慣的不同,而有著其差異。
  • 玫瑰花
    3月8日是國際婦女節,很多國家將這個紀念日定為法定假期,以慶祝女性在經濟、社會等領域做出的重要貢獻。女性在這個世界上占了一半的組成,如果有機會的話,他們一樣可以有所成就,為國家社會奉獻一己之力。
  • 作為一家成立於美國的藝術團,神韻已經成為許多來自中國的傑出藝術家的新家園了,他們曾經因信仰而受到迫害。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其中兩位藝術家,舞蹈編導古緣和琵琶演奏員梁玉的故事。
  • 出自於對大自然和野生動物的喜愛,印度一對夫婦在一個老虎保護區旁購買了幾十英畝的土地,讓老虎等野生動物有更多生活與繁衍的空間。這個善舉激勵了其他動物愛好者,成為他們仿效的模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