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環保 加國單車進軍紐約曼哈頓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8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甄秀欣加拿大蒙特利爾綜合報導)加拿大蒙特利爾的「必喜」(BIXI)自行車出租系統自五月份推出之後,一炮打響,近來頻繁在各大城市巡迴展覽。從8月21日開始,必喜展覽團按計劃在美國曼哈頓四個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向紐約人展示自行車共享——出租系統的具體操作方式。

在紐約之前,必喜展覽團已先後在多倫多、費城、溫哥華、洛杉磯和西雅圖等國際大都市展示了自行車出租系統,並贏得了在美國波士頓和英國倫敦建立必喜自行車出租站的合同。

經營必喜自行車共享計劃的市政組織——蒙特利爾停車管理處(Stationnement de Montreal)的發言人阿蘭‧艾約特表示,自從他們在16日抵達有「大蘋果」之稱的紐約市後,蒙特利爾的必喜隊就「淹沒」在眾人的問題裡了。他說:「紐約人對必喜自行車共享系統都非常、非常地感興趣,並希望更多的瞭解它。」

艾約特說,他為魁北克省的產品得到如此多的國際關注而感到自豪:「必喜(BIXI)自行車是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希庫蒂米市(Chicoutimi)製造的。所有的技術平台都在蒙特利爾東部城鎮(Eastern Townships)和保斯(Beauce)地區製造。其終端在聖‧尤斯塔甚(Saint-Eustache)組裝。這項科技源自於蒙特利爾,所以這是魁北克的一個巨大成就。」

蒙特利爾「必喜」自行車出租系統


必喜自行車出租系統的自動收款機(攝影:申萍/大紀元)

「必喜」(BIXI)自行車在魁北克出產,重約20公斤。除了新穎獨特,「必喜」還被公眾一致稱讚為:簡單、實用、廉價和環保。

「必喜」(BIXI)自行車自助出租系統包括:一個信用卡收費站、BIXI自行車以及可自動鎖住自行車的夾板。

「必喜」系統採用會員制管理辦法。租車會員卡主要有兩種:年卡78加元和月卡28加元。如果租用時間為一天(24小時),則費用為5加元。該租賃服務主要用於鼓勵市區的短途使用,因此,當天首次租用自行車30分鐘以內免費,超過30分鐘或租車者希望再次租用自行車半小時,則要付費1.5加元,隨後則按每半小時加倍收費,即當天的第三個30分鐘租車付3加元、第四個30分鐘租車付6加元。

價廉環保 自行車出租系統曾獲國際獎

因應目前環境保護課題的挑戰,加拿大蒙特利爾市長譚寶利(Gerald Tremblay)早前宣佈推出「必喜」(BIXI)自行車交通系統,希望通過該自行車自助租賃系統的大規模使用,徹底改變蒙特利爾大都市居民以汽車消遣的舊觀念,真正把自行車當成既代步又環保的工具。與這一計劃同步,蒙特利爾公交巴士今年夏天已恢復停頓了一年的公車運載乘客自行車的服務。

「必喜」自行車出租系統曾在2008年獲得國際「愛迪生」設計金獎後,今年八月初又在具有工商業界「奧斯卡」美譽的國際優秀設計大獎賽(IDEA-International Design Excellence Awards)上獲得交通工具設計類的三等獎(Bronze)。

經濟低迷下 蒙市自行車出租系統走俏國際

從去年底延續到現在的經濟低迷和早些時候的油價高居不下,讓許多開車人改弦易轍,換乘公共交通,或乾脆以自行車代步。蒙特利爾「必喜」自行車租賃服務公司正是看準了這一點。

自五月份開始以來到今天,蒙特利爾「必喜」自行車租賃服務在當地,就已從第一批投放的3000輛自助自行車,增加到今天的5000輛,出租點從一開始的300個增加到日前的400個。

八月初,蒙特利爾「必喜」自行車租賃服務公司與美國波斯頓和英國倫敦簽訂了開展業務的合同。

根據合同,蒙特利爾「必喜」公司將與英國的塞爾可服務公司(Company Serco)合作,在2010年底之前為英國的首都倫敦提供6,000輛「必喜」自行車、設立400個租賃站和10,000個停車點。

蒙特利爾「必喜」公司還將在美國的波斯頓市中心建立和運營單車共享系統,且獲得了在周邊市區拓展業務的權利。根據合同,蒙特利爾「必喜」公司將為波斯頓市中心提供2,500輛自行車、設立290個租賃站和3,750個停車點,並在不久的將來把自行車數量提高到5,000輛。

隨著這兩項合同的簽訂,蒙特利爾的自行車租賃業務在不到半年時間,完成了發展、成熟並走向國際的三大步驟,在全球經濟低迷下,經濟又環保的「必喜」自行車逐漸走俏國際市場,走向跨國經營。

自行車(單車)演變概覽

1791年,法國人西弗拉克發明了最原始的自行車。它只有兩個輪子而沒有傳動裝置,人騎在上面,需用兩腳蹬地驅車向前滾動。

1801年,俄國人阿爾塔馬諾夫設計出世界上第一輛用踏板踩動的自行車。

1817年德國人德雷斯在自行車上裝了方向舵,使其能改變行使方向。

1839年,蘇格蘭人麥克米倫製造出木製車輪,裝實心橡膠輪胎、前輪小、後輪大、坐墊較低、裝有腳踏板和曲柄連桿裝置,騎者可以雙腳離開地面的自行車。同年,麥克米倫又將木製自行車改為鐵製自行車。

1867年,英國人麥迪遜設計出第一輛裝有鋼絲輻條的自行車。

1869年德國斯圖加特出現了由後輪導向和驅動的自行車,同時車上採用了滾動軸承、飛輪、腳剎、彈簧等部件。

1886年英國人詹姆斯把自行車前後輪改為大小相同,並增加了鏈條,使其車型與現代自行車基本相同。

1887年,德國曼內斯公司將無縫鋼管首先用於自行車生產。

1888年英國人鄧洛普用橡膠製造出內胎,用皮革製造出外胎。

時至今日,自行車已成為全世界人們使用最多、最簡單、最實用的交通工具。也許人們應該永遠記住這些自行車的發明者們,他們的名字絲毫不亞於汽車的發明者卡爾‧本茨。

1868年在法國舉行了世界上首次自行車比賽,賽程為2公里。每年的環法自行車大賽由此演變而來。

自行車誕生於歐洲,卻在20世紀的中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發展。由於人口眾多和自行車總量多的關係,中國一直被認為是自行車的王國。◇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台灣台東山海鐵馬道單車逍遙遊
告別車水馬龍 還街於民
經濟低迷 蒙市單車租賃走俏
賈永婕停產 單車踩出好曲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