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行吟:接納與陪伴的愛

方靜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有情世間,真實的故事最感人,特別是發生在周遭,能夠耳聞目睹的情節,格外令人動容。

朋友有三個女兒,大女兒和小女兒都長得清秀端麗、嫻靜可人,唯獨二女兒體格短小、身材肥胖。學齡前,這小球似的女娃嬌憨可愛,非常討喜,是大家的開心果。不料,上學後,這個模樣,卻成了重大缺失,在同儕中顯得突兀、怪異而遭受排擠。從此,所有的發展即陷入了惡性循環中,小女孩因自卑而自我封閉,學習成績和人際關係每況愈下,與家人的相處也顯得格格不入,做為母親的朋友困擾與日俱增,常見她憂心忡忡、苦惱不已…….

然而,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朋友多方積極努力的尋求突破,蒐集資訊、求診就醫、參與活動,只要有機會就不放棄的決心與行動,讓情況漸漸的有了轉圜。這幾年來,每當她傾訴著個中的困難與心酸時,我總是深受感動而落淚,安慰與肯定,是做為朋友的我,可以給予的支持。

如今,雨過天晴,小女孩已從國中畢業,即將踏上她自己深感興趣的美容美髮職校學習生涯。儘管,她體裁變化不大,但是很明顯的,臉上多了開朗與自信,朋友也有了更多的歡聲笑語,日前,她語重心長的表示:「這些年來,關於教養孩子,我學習到的就是──接納與陪伴。」一個平凡的母親,既無高深的學問,也缺乏豐富的專業,但是,在接納與陪伴的作用後,扭轉頹勢、化腐朽為神奇,卻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悲傷治療大師 William Worden 在他的學說裡強調「沒有人能杜絕悲傷,除非他沒有愛」。無怨無悔的母愛的力量,創造了契機,也帶來了希望。

作家馬克倫在《天父的心》一書中提到:「當我的小兒子一身泥巴地從後院走來,我立刻抱起他,用花園裡的水管替他沖洗乾淨。我不喜歡的是泥巴,而不是我的兒子。」;「貓頭鷹圖書館」的館長──李苑芳女士,長期與孩子一同工作的她,和大家分享「愛孩子的方法」時說道:「『如實的接納』是包容,讓孩子深知自己的本質是被愛的;『永遠的陪伴』是承諾,為孩子帶來堅定的安全感。」接納孩子的本來面目,與真摰堅定的陪伴,是孩子成長路上的重大支撐,朋友母女倆,在這一門人生課程中,雖然未取得滿分,卻是足以過關了!而身處旁觀席的我,見證這一段歷程,也著實獲益匪淺,感謝能有這一番機緣,也感謝朋友的分享。

故事還要繼續,但是,我們已經明白:無須擔心結果,因為在接納與陪伴之中,過程一定是溫柔、美好!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假日,雨後涼爽的傍晚,和家人在愛河的步道漫遊。一家老小輕輕緩緩的走著,清風徐來,吊鈴似明黃的阿勃勒,在樹梢搖曳生姿,蝴蝶般橘紅的鳳凰花,也在枝頭翩翩起舞。
  • 日前,開車上班途中,因為未依號誌燈左轉,所以造成一起交通事故。財物頗有損失,人也受傷,所幸已無大礙。在一陣折騰後,事情總算圓滿收場。然而,過程中,一個盲點漸漸的暴露出來,那就是未堅持做對的事,人云亦云、隨波逐流、便宜行事,終於導致遺憾的發生……
  • 最近,有一則新聞頗引人注目,在網路上也帶動一股熱烈的討論風潮:「台灣台北市建國中學翻牆文化由來已久,很多建中畢業的人,都有中午翻牆外出買午餐的回憶。教官是抓不勝抓,但學生們還是照翻不誤,如今,建中就從即日起開始試辦,中午午餐的1個小時,開放500位同學可以外出買午餐,讓學生學習自我管理,如果試辦成功,最快可能9月起全面實施中午解禁。」不過,卻有學生表示:雖然已經開放,但是翻牆習慣了,改不掉!高牆還在,為何不翻?看來,翻過圍牆容易,而要超躍心牆,就得費一番功夫了。
  • 唸小二的外甥女酷愛閱讀,三天兩頭往圖書館跑。借書、看書、還書、寫心得和說感想,是她生活中的要事,經常忙得不亦樂乎!小小年紀,備嚐讀書之樂,已是幽默大師林語堂口中的──讀書之人,乃文明之人、有趣之人、有福之人與令人羨慕之人!
  • 認識李小姐近三年了,她是養生食品公司的行銷人員。當初,她來介紹產品時,就讓所有人都印象深刻。以一般眼光來看,她算是個殘疾人士。受損的發聲系統,使她的語言模糊而難以辨識,但是她的敬業精神,彌補了這個缺陷。在對話的過程中,她總是一字一句的慢慢說、反覆的講,直到另一方完全理解為止。
  • 「化為千風」是印第安人的生死觀。人死後,化為秋陽、冬雪、飛鳥、星辰與千縷微風……
  • 傍晚,小外甥女急匆匆的打電話過來,興高采烈的宣佈:「阿姨,告訴妳一個天大的好消息,那就是──今天,爸爸幫我申請了一個專屬網誌,我跟哥哥一樣了耶!」聽完,向她道喜,也分享她的快樂後,心裏有一個聲音浮現──在八歲小女孩的心目中,將新奇、時髦、趕上流行,視為天大的好事,那麼,成人世界的我們,對這個問題,又是如何看待呢?相信回應的答案,一定是人言言殊,各有論述吧。
  • 時值盛夏,又到了畢業的季節,千千萬萬的青年、青少年將走出校門,面臨人生的另一個轉折。有的要繼續升學,有的要開始就業,而無論升學或就業,是否榮登「第一志願」,成了眾所矚目的焦點。每年,此時到暑假結束的這一段期間,經常可以在傳播媒體、或報章雜誌上,看到相關的訊息,大家討論的沸沸揚揚,熱鬧非凡。
  • 前一陣子,和朋友帶領孩子,一行共二十多人去參觀攝影展。其間,在一幅得獎作品前,引起了小小的騷動。那個作品的情景是:一位老者在綠蔭下優閒、專注的閱讀報紙,經由解說員提及,才驚見圖像中,報刊的上緣,並立著兩隻小鳥,靜靜的似乎正品味篇章。當場,有一部份的人表示,不曾注意到那兩隻小鳥,而更有趣的是,年紀愈小的孩子,看到的比例愈高;反之,年紀愈大者,大多將這個部份忽略了,其中包括我自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