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茶傳說:凍頂烏龍的來源

曉晨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45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台灣是一座美麗的島嶼,境內山川秀麗,氣候宜人,自古有「八景十二勝」之稱。台灣南投縣鹿谷鄉有一座凍頂山,是鳳凰山的支脈,海拔約700米,因山路陡峭難走,上山之人往往需要「凍腳尖」(台灣俗語),即繃緊腳趾,所以稱為凍頂山。此山常年雲霧繚繞,氣候濕潤,適於種茶,其出產的凍頂烏龍茶是台灣茶中之極品。
  
凍頂烏龍茶歷史悠久,相傳是清朝時由一個叫林鳳池的人從福建武夷山傳至台灣。林鳳池是南投縣鹿谷鄉人,祖籍福建,他為人正直,且勤奮讀書,是一個頗有抱負的年輕人,很得鄉鄰的稱讚。這一年,福建舉行科舉考試,林鳳池很想前往一試,施展自己的才華,但苦於家境貧寒,沒有盤纏,無法成行。
  
不久,鄉鄰們知道了這個消息,紛紛慷慨解囊,為林鳳池提供路費,鼓勵他去福建應試,臨行之日,鄉鄰為他餞行,讓他路上小心,無論考得上、考不上,都要回家鄉看望他們,林鳳池十分感動,懷揣著鄉鄰所贈川資以及一片愛護之情,與大家灑淚而別,登上去福建的船隻。
  
果然,林鳳池不負眾望,中了舉人並留在福建為官。他始終惦念著故鄉的人或物,數年後,林鳳池決定回台灣探親,臨行前與朋友共游武夷山,上得山來,但見武夷山水清秀,林木蔥鬱,很多茶樹生長在岩石間。林鳳池久聞武夷山盛產名茶,便向路邊茶農詢問,茶農告訴他:「這種茶樹上的茶葉可以製成烏龍茶,味道香醇,經常飲用還有提神明目等作用。」 林鳳池十分高興,心中盤算如果將這種茶樹帶回台灣種植,也可回報鄉鄰的知遇之恩。
  
林鳳池便向當地茶農購買了36株茶苗,連帶泥土一起帶回了家鄉。鄉鄰們再次見到林鳳池,都十分高興,紛紛圍住噓寒問暖。林鳳池拿出茶苗,並告訴鄉鄰們種植之法。鄉鄰們更加高興,因為這畢竟是祖籍的茶樹苗。大家將茶苗種植到附近氣候濕潤且圖紙肥沃的凍頂山,精心培育,不久,茶苗長成茶樹,顆顆繁茂,鮮嫩碧綠的茶葉十分可人。

大家按照林鳳池所授方法將茶葉採下,製成烏龍茶,沖泡後清香可口,醇和回甘。就這樣,一代傳一代,凍頂烏龍茶之名漸漸地傳開了。據說後來林鳳池將此茶上獻給皇帝,皇帝品嚐後連聲稱讚,凍頂烏龍茶便名揚四海,成為烏龍茶中之佼佼者。
  
凍頂烏龍茶外形捲曲,呈條索狀,葉尖捲曲,色澤墨綠,茶葉具有強烈的芳香。沖泡後,湯色黃綠明亮,清香撲鼻,有點像桂花的香味,入口滋味醇厚,令人口舌生津,落喉甘潤,韻味強,十分耐泡,有人云:「凍頂茶的感覺很妙,愈品愈有味。」@*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的茶文化淵遠流長,僅泡茶用水,自古以來,就有諸多講究。陸羽曾在《茶經》中明確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揀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 他們打開碗蓋,一股清香撲面而來,緩緩升騰的熱氣中,一位美麗的姑娘若隱若現...
  • 茶焙編竹為之裹以箬葉,蓋其上,以收火也。隔其中,以有容也。納火其下去茶尺許,常溫溫然,所以養茶色香味也..............
  • 蘇軾對福建的壑源茶情有獨鍾,他說佳茗似佳人...
  • 茶道尊崇自然,追求與大自然同化的境界,與茶同食的茶點心,一般也以淡雅為佳。日本飲用較苦的抹茶湯,所以喫茶前要吃一種甜的「乾果子」薄茶點心,雖小而甜,但要求營養高、味道好而外形素雅,與濃苦的抹茶搭配相得益彰.............
  • 臣皇祐中修起居注,奏事仁宗皇帝,屢承天問,以建安貢茶並所以試茶之狀。臣謂論茶雖禁中語,無事於密,造茶錄二篇上進...........
  • 中國歷代品茶講究茶藝、茶道,宋朝尤為盛行。宋朝人喜歡飲茶,飲茶不僅僅為品味解渴,而上升成一種高雅的意義,受宋代理學的清談的影響,宋代的茶道有著清雅、淡泊的特性。
  • 建東北部的政和縣盛產一種白茶,色白如銀,形如細針,全身滿披白毫,因而得「白毫銀針」之名。據說此茶有明目降火的奇效,可治「大火症」。白毫銀針屬於僅有的白茶品種中的極品,同君山銀針齊名於世。
  • 蘇東坡是品茗行家,烹茶有自己獨特的方法,十分講究,也頗精妙。他對於茶葉、水質、器具、煎法,都頗講究,有所謂「飲茶三絕」之說,即茶美、水美、壺美,這也是蘇東坡對茶藝茶道的一種追求。
  • 藏色天目,含納七彩集於一碗身中,這種窯燒技術,是現今日本和中國古代尚未出現的!封藏了千年、渾然天成的密色,被江有庭開啟了這扇大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