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在海外環境中的「教」與「學」

人氣 2

【大紀元9月29日訊】漢語熱正在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逐步升溫。西方人以及不懂漢語的華人如何能較容易地學好漢語,以及漢語教師如何有效地教好漢語,成了人們越來越關注的話題。

漢語,作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具有豐富歷史文化內涵的語言,確實存在著入門難、學好難的問題。然而漢語的真正難學,不在於它獨特的「方塊文字」,也不在於它沒有西方語言所具有的較固定的時態和句法結構,而在於它所承載的深厚的文化內涵所展現的豐富的表達能力。不懂漢語就很難真正讀懂這個擁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半神文化,不懂漢語也很難理解中國人特有的文化心理和處世哲學。

那麼到底怎樣才能儘快學好漢語呢?下面筆者就從教、學兩個方面談談自己的一些認識。

一、 「教」

目前在海外中小學教授漢語的老師中,真正漢語專業或師範專業畢業的不多,許多教師對漢語教學缺乏真正的研究與實踐,再加上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本真正適合於西方人學漢語的教材,使得教學效果不太理想。

另一個問題是漢語教師本身對漢語的認知程度。前年,我參加了一個全美漢語教學研討會。令人吃驚的是,由於被「文革」割裂了對中國傳統文化和漢語知識的了解,一些大陸「漢辦」派來的老師自己對漢字甚至持否定態度。如此學識和心態何以能教好漢語?又如何能向西方人和海外長大的炎黃子孫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那麼,單純從教學角度講,首先要使學生對漢語產生興趣。在實際工作中,不論是整班教學還是家教,我都會先做一個漢語和西方語言(英語)的對比,讓學生們自己得出漢語是非常優美、非常有內涵的語言的結論。

比如,英文的America這個字本身有什麼意思?好像沒什麼意思。但翻譯成漢語的「美國」後就有意思了,就成了美麗的國家了,所以才有那麼多人嚮往美國。再比如,英文的Broadway是什麼意思?就是「大街」。但翻譯成漢語的「百老匯」後就變得很傳神:很多(百)歷史悠久(老)的文化藝術彙集在一起(匯),這正是對曼哈頓百老匯大小劇院的生動描述。

使學生產生興趣是教好漢語的第一步。其次還要有針對性的教材,要使用「滾雪球」的教學方式使學生逐步鞏固已學詞彙,擴充句子結構和語言表達能力。對於初學者,每堂課的生詞不應超過五個。而且課文的編排一定要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有課文,有對話,有故事,聽說讀寫同步進行。再加上每次的生動活潑的口語練習,不出半年(每週6小時課程),就能使學生達到中級水準。

二、 「學」

學習任何語言都離不開實踐(應用)。在海外學習漢語,對於純「老外」來說確實有很多困難。但對於華裔來說,不論是土生土長的ABC還是很小來到海外的華人都有很大優勢:其一,可能有個漢語家庭氛圍;其二,可充分利用華人社區(中國城)的環境。

另外,在學習上要肯下功夫,一定要聽說讀寫同步進行。與拼音文字不同,漢語沒有其他語言那種固定的時態格式,其時態都體現在一些助詞(如「了」,「過」等)和特有的句子結構上;也沒有完全固定的句型,同一句話的所謂賓語或副詞的位置調換可表現出完全不同的含義。學習漢語要盡量弄懂每個詞(包括短語和成語)的意思以及組成這個詞組的每個單字之間的關係,是邏輯關係還是因果關係。

當你了解了每個字在一定層次的內涵和組合關係時,認、寫漢字就不會感覺難了。比如,當你知道了「學」這個字是由上半部份的兩隻手拿著占卜用的爻,下半部份是一個在房間裏的孩子組合而成時,就不難認,也不難記了。原來,最初的「學」就是孩子從小就學習占卜術。由此引申的「覺」字也是一樣,是通過占卜,在房間裏就看見事物的本質了。

再有,漢語的發音對許多人是個難點。漢語特有的四聲令許多初學者分不清路數。同一個字,聲調不同意思不同。所以必須下功夫多模仿,多練習,掌握漢語發音上的四聲。

萬事開頭難,貴在堅持。好的老師、好的教材、好的學習方法會使你事半功倍。作為華人,當你通過漢語了解中國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時,你就會為你是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2009溫哥華和平峰會 達賴演講
6歲以下禁補習?台教部將邀專家界定範圍
【選民教育】複選與普選緊急信息
教師節屏市長葉壽山銘記在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