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王靜雯:中資擴張非洲遭遇的尷尬

王靜雯

人氣 7
標籤: ,

【大紀元9月3日訊】編者按: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中共在政治上利用非洲小國的支援以進入聯合國大舞臺,從此中共的觸角便伸進非洲。近年中共「搾乾型」的資源取得方式引起非洲各國的不滿,保衛家園、抵禦中共的聲浪在非洲蔓延。

在中國大陸當人們購買傢具時,很少有人知道 這些木材來自遙遠的非洲,傢具上精美的銅把手也產自非洲。如今中國已成為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當非洲人驚嘆自己的故土兩三年就變了樣的同時,人們也在感 嘆,另一個吃光祖先後代資源的「中共式搾乾型」開發模式正在非洲重演。不過,中共的肆意擴張在非洲遭遇了阻擊。

阿爾及利亞的排華暴動

八月三日,非洲北部國家阿爾及利亞首都郊區爆發了歷來最大規模的中國人與當地人持械毆鬥。路透社報導說,衝突起因是當地一間店鋪主人薩盧達和一名駕車的中國人發生口角。衣服上沾滿血污的薩盧達回憶說:「我叫他(中國人)不要把車子停在我的店前,他卻出言不遜污辱我,於是我打了他。三十分鐘後,他帶了至少五十名中國人回來報復。我竟然還活著,這真是奇蹟。」目擊者稱,後來有約六十名當地人加入毆鬥。

薩盧達是位虔誠的穆斯林人,對於中國移民工人不尊重當地習俗早有怨氣。「他們晚上喝酒、打牌,賭錢,公然穿短褲,其惡劣舉止冒犯了我們的習俗。」那天群毆之後,有上百人聚集在各個路口,看到中國人就打,還用石頭砸。一些店面和倉庫被撬,人們衝進去明搶。

目前官方公布在阿爾及利亞的中國勞工至少三點五萬人,而當地三十歲以下人口的失業率高達70%。而有的華商不繳稅、沒有營業執照,這些都導致了當地人對華人的不滿。

巴布亞新幾內亞排華蔓延

類似事件近年來出現在中共經濟擴張的所有地區。二零零九年五月十二日,位於南太平洋的巴布亞新幾內亞爆發嚴重排華暴動。大陸官方報導是:「巴布亞新幾內亞爆發大規模示威活動,不少當地華人商戶受到衝擊,這次意外起先是由於中冶瑞木鎳鈷有限公司駐當地分公司一名當地工人八日受傷而引起。」

對此事件外媒報導說,十二日的暴動中,中冶瑞木鎳鈷公司的三十三名工人受傷,其中五人重傷,三十五臺車被砸毀,九十二個房間被毀壞,一百多臺電腦和設備被砸壞或偷盜。隨後暴行迅速蔓延。從十三日開始,該國首都的中國商店遭到洗劫,十四日其第二大城市萊城的中國公民和中國商舖遭到幾百名暴徒的攻擊和搶劫。十五日首都還爆發了呼籲禁止中國人經商的抗議活動,上百人的抗議活動最終以暴力搶劫收場。

文章還指出,投資十四億美元的鎳鈷礦項目,每年至少為巴布亞新幾內亞的經濟增長做出10%貢獻。然而即使這樣重大的項目,北京當局依然不保證中國工人和中國公司的利益,這無疑是外交的失敗。

十二日的排華暴力事件也並非如中國官媒報導的那樣「意外」,因為中國大使館在兩天前就知道十二日會有大規模反華暴動,但中共為拉攏第三世界而奉行「交朋友」式的軟弱政策,令使館在保護中國公民權益方面表現出的冷漠和無能,令華人心寒。

非洲面臨中國投資高潮

回顧中非關係,九十年代前的近半個世紀中,中共主要在政治上利用非洲,需要非洲小國的支援以進入聯合國大舞臺。1971年中國進入聯合國時,毛澤東曾說:「這是黑人兄弟把我們抬進去的!」一九七八年後的近二十年,中非關係陷入低谷,最近十年,由於中國需要大量石油、礦產、木材等自然資源,中非蜜月期又開始了。二零零三年中國對非洲的投資為七千四百八十萬美元,二零零七年增至十五點七四億美元。

中國在非洲投資初期多採取「基礎設施換資源」的方式。中方為當地修建發電廠、公路、鐵路和醫院,當地則以資源的開採權作為回報。比如在尼日利亞和蘇丹,中資以投資石油為主,在剛果和讚比亞則以銅礦為主。二零零七年九月,中國提供給剛果五十億美元用於基礎建設,作為交換,中國對剛果豐富的自然資享有優先開採權。近年來除資源開發外,中資也擴大了投資範圍,開始向農業和金融業擴散。二零零七年十月,中國工商銀行以五十六億美元獲得南非標準銀行20% 股份。

如今在非洲任何一個國家,只要翻開報紙,幾乎每天都有中國在非洲投資工程的各類資訊,非洲黑土地上正在刮起黃色投資潮。早在二零零七年中國在非洲的基礎設施投資已累計達到四十五億美元,超過了八國集團所有成員國的總和。雙邊貿易額年增長率在30%~50%之間,二零零八年幾乎達到八百億歐元。近兩年來投資非洲的中國企業數量也增長了一倍,達到兩千多家。今年六月西班牙《起義報》評論說,中國改變了非洲的地緣政治。目前中國海外投資已居世界第六,並於二零零八年超過美國成為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

對於中資擴張非洲,世界各國議論紛紛。有人說,假如沒有中國的投資,近年來非洲經濟年增長7%是不可能實現的。然而縱觀非洲獨立五十年的歷史,非洲並沒有學會如何利用自身的礦產資源來保障其發展。

讚比亞經濟學家斯蒂芬.克瓦則提醒人們注意中國「無條件優惠貸款的危險性」,因為這會引發新的外債泡沫和更多的腐敗,對非洲反倒不利。如今越來越多的非洲國家稱中國在剝奪他們的資源,西方發達國家也懷疑中國的海外投資背後潛藏著不可告人的國家利益。

中資企業引入中國員工引爭議

雖然當地政府歡迎中國投資促進當地經濟發展,但中國企業傾向於引入本國員工,這就造成了與當地求職者的緊張關係。在一些國家,單單是中國人人數的規模就已令氣氛緊張起來。據俄羅斯官員估測,去年俄遠東地區有三十五萬中國工人,很多都是非法入境。當地居民總數不過只有七百萬而已。


阿爾及利亞的中國勞工估計至少有三點五萬人,在街頭隨處可見中文字。(AFP)


八月一日,美國國家公眾廣播電臺NPR採訪了兩位歐洲記者麥克(Serge Michel)和畢瑞(Michel Beuret),請他們談其新書《黑暗大佈局:中國的非洲經濟版圖》(China Safari: On the Trail of Beijing’s Expansion in Africa)。書中介紹,由於中共對非洲的大舉擴張,目前僅在非洲的中國人就高達七十五萬。

按照協議,在阿爾及利亞和剛果,每招聘一個中國工人,中資公司就必須僱用二~三名當地工人。由於語言不通等因素,中資企業傾向於引入中國工人。當地工人與中國工人也相處得很不好。這次在阿爾及利亞,其總統要求中方在四十個月、即下次大選之前修建完成上千公里的高速公路,於是中方從中國帶來了一萬兩千名工人,最終引發文章開頭的暴力衝突。

關於達爾福爾問題,麥克認為,中共一方面希望達爾福爾能平靜下來,免得給自己添亂。但另一方面,由於西方社會對蘇丹人權惡行的制裁,最後與蘇丹做生意的只有中共一家,中共希望維持這種獨此一家的現狀,好從蘇丹撈取更多好處。

非洲不想成為第二個生態中國

中國木材大多來自利比亞、喀麥隆、莫桑比克和納米比亞,眼看自己的資源被廉價收購走,越來越多的非洲人對此感到憤怒。中國每年耗銅量的40%來自讚比亞,而且需求量越來越大,但近來讚比亞國內反對中國收購的呼聲也越來越強。去年九月總統競選辯論中,最熱門話題之一就是是否要禁止中國公司在讚比亞開礦。最後現任總統、親共的哇那哇撒(Levi Mwanawasa)以微弱優勢戰勝反對派領袖薩達(Michael Sata),而薩達競選的主要亮點就是嚴厲批評北京對非洲的經濟擴張。

如今在讚比亞中國人經營的銅礦廠,幾乎每週都有暴力襲擊事件發生。儘管胡錦濤、溫家寶等中共高層頻繁出訪非洲各國,但人們對他們的不歡迎態度也越來越明顯。去年十二月南非總統畢奇(Thabo Mbeki)公開譴責說,「也許中國能成為一個超級大國,但非洲卻永遠只是一個原料供應商。」而且非洲紡織品市場幾乎全部是中國產品,南非自己的生產廠家已被趕出了非洲市場。

還有學者擔心非洲的礦山會被中共「戰天鬥地」「耗盡一切資源」的極度開採模式而毀掉,人們不希望自己的家園變成第二個山西煤礦,不想讓自己的後代也如同陜西、湖南那些冶煉廠附近血鉛中毒的孩子那樣,非洲民間對中共的排斥也就在所難免。◇

(此文轉載《新紀元週刊》136期)◇
http://mag.epochtimes.com/138/6852.htm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美國:國務卿訪非洲並非要與中國競爭
非洲偷渡者殞命地中海 73人死
外電﹕中共非洲投資霸道 導致反華怨恨
對抗暖化  非洲擬要求富國年撥670億美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