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貧窮的領導力

績優企業VS績憂公司(2)

許珉九

標籤:

為了擺脫貧窮,經營者的決策應該同時包括揮別過去、截然不同、改革創新、有捨有得、成敗榮辱與犧牲奉獻的執著。

然而,大多數經營者一邊談論著求新求變,且強調與過去的差異,卻也處心積慮地想迴避其中內藏捨棄與犧牲的黑暗現實面。

富有的績優企業經營者,雖然看起來似乎是不需捨棄與犧牲,也能獲得高度成長與發展。實際上,那只是被豐碩成果遮掩住,我們看不到而已。其實,成功背後隱藏著相當大的犧牲。如同陽光愈強烈,影子便愈鮮明一樣。

一九七九年九月,就任時面臨倒閉危機的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總裁的李‧艾科卡(Lee Iacocca),瞭解當時掌控克萊斯勒最高管理階層的三十五名副總經理當中,有許多「不啼叫的鳥」。

因此,他在自傳裡表明,必須在三十五名副總中開除三十三名。

擁有強烈色彩的領導者一旦成功,就會受到組織成員的讚揚與尊敬。領導統御愈強勢,領導風格也愈鮮明,最後會形成一種共識。

相對地,色彩不鮮明的領導者本身沒有自信時,只得依賴共識來帶領組織。取得組織成員的共識,經由多數同意而開展的事業,即使失敗,也能避免遭受嚴厲的批判。然而,如果不能在現實狀況中展現領導者的風格,那也就無法獲得相當的成就。

然而,縱使是想要展現「本色」的最高經營者,也無法硬要那樣做。因此,應該自我期許,在執行過程中創造自我色彩,在執行成效上努力展現本身期望的風格。

換句話說,應該要以很自然的方式創造風格,讓公司員工或外部利害關係人有「一路走來,原來創造的就是這樣的風格啊!」的感覺。

若是在事前一再強調「我們應該創造這樣的風格,這將由我來創造。」即使喊破喉嚨也是枉然。尤其如同前述,假使經營者像鳥一樣,由自己直接持續啼叫的話,將更無法展現自己的風格。

伴隨著韓國經濟起飛,極具代表性的現代與三星企業創始人所展現的領導力,截至目前為止仍深植於企業文化中,甚至連企業結構與策略都受到影響。

在同一時代裡,以不同方法各自奮發向上的兩大企業,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對方的優缺點,互相為了樹立標竿而努力。

終於在符合自我色彩的事業領域上,按照各自的策略與結構,拓展事業版圖。像這樣的領導風格,確實令人望而生敬畏之意。

坦率承認自我極限的經營者

經營者事必躬親的思維是失敗的泉源。當經營者明確承認自己的極限時,就可以克服極限。經營者應該隨著企業的發展階段,培養可以接班的卓越人才。(引言)

十六世紀日本的戰國時代,伺機爭霸天下的織田信長與今川義元,在桶狹間會戰中,織田信長大獲全勝,名揚天下,奠定了統一基礎的霸業。

在此戰役中,今川義元擁有廣為人知的豪刀,落入織田信長手中,成為最大的戰利品。當時,織田信長手握豪刀,仔細端詳若有所思,隨即吩咐侍衛將該刀斬斷四尺五分後重新打造。

如此之吩咐,令眾人驚訝不已。驚訝的不只是斬斷名刀而已,因為織田信長斬斷今川義元用過的豪刀,重鑄後再拿來使用,會被認為是織田信長的實力或體力遠不如今川義元的意思,甚至也會牽扯到織田信長自尊心的問題。然而,織田信長卻說:

「這麼做是為了要將鈍刀變成名刀。假如憐惜四尺五分,使用該刀無法贏得勝利的話,就算再好的刀又有何用?」

身為經營者能確知自我極限,開發出本色分明且符合本身的組織與策略,就是好的開始。然而,一般經營者往往即使無法確定自己的極限,卻也不想面對事實。

在無法立刻尋求解決之道的困境中,採取「不會有那回事、不可能有那回事,也不可以有那回事」的模糊態度逃避責任,費盡心思極欲維持安定的狀況。

假使失敗,大都是不會檢討、不承認自我極限再重新出發、總是否認自己的失敗,或是將失敗原因歸罪於周邊環境與別人。

承認自我極限這件事,可從兩個層面思考。第一、應該確實瞭解自己的優缺點,正確掌握本身思考與行動方式的特性,深入瞭解並與他人相較後,自己所擁有的特色為何?

這些特色對於實際的決策或行動,會產生何種影響?第二、應該確實了解圍繞自己身邊和企業的受限條件,與本身能力間的相互關係,衡量自己的影響力可以達到何種程度,且超越何種程度?自己是否可以因應面對,並反映在決策上。@待續…

摘 自 《從虧錢到賺錢:績憂與績優企業的差別!》 寶鼎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100天成為業務高手(9)
有效管理財富,通膨安啦!(5)
顧客服務跟上品牌經營了嗎(3)
Know Why 新創業家!(2)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