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自我極限的經營者

績優企業VS績憂公司(3)

許珉九

標籤:

明確認知自我極限的經營者,會預知克服極限的方法。為克服自我極限,經營者若僅僅埋首於斗室中勤做功課或自我修煉是不夠的,應該更積極地尋找達成的方法。

第一、有效率的經營者是,為克服自我極限會在自己最脆弱的部份,培養能發揮長處的優秀人才,並與這些人才組織團隊以發展事業。事實上,經營者要做到與能彌補自己缺陷的下屬組織團隊其實不容易。

因為,通常經營者的面貌是:縱然本身能力不足,也想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帶領部署。尤其大多數經營者要求的,是能夠按照自己意願去執行任務,成為自己左右手的人才,而不希望擁有連自己腦部功能都能分擔的人才。

第二、有效率的經營者是,隨著企業的成長與發展,認知自己的角色與能力將會有其極限,並加以準備因應。首先仔細觀察自己,是否擁有真正可以執行符合組織發展階段的功能,自己的極限是否會成為組織成長的絆腳石。

應該在何時,如何轉換自己的角色,或是思考是否有更好的人選能取代自己,成為最高經營者。

如果經營者不傾注全力認知自我極限並加以克服,僅僅依賴自己個人力量的話,那麼組織結構將會成為猶如頭小軀大、行動遲緩的恐龍,最後步入滅絕之途。「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最後不得不屈服於漢高祖劉邦的膝下,就是這個道理。

虧錢公司的經營者

沒有事實根據能夠證明,虧錢公司經營者的個人資質或力量,比賺錢公司經營者要落後;反倒是有不少的虧錢公司經營者在個人力量方面,表現相當優秀。由於個人的自信與能力受到外界肯定,因而擔負著所謂營運困難公司經營者的艱鉅任務。

事實上,有不少的虧錢公司的情形是,並非經營者資質不夠,而是其力量過於前衛,因而導致公司無法成長。也有許多虧錢公司的情況是,連接最高經營者與基層員工的中階幹部力量較為薄弱。

這在個人力量卓越的經營者眼裡,資質平庸的中階幹部,只是一種令人焦急和罣礙的存在罷了。因此,經營者往往不經由中階幹部,直接自己處理實務與管理人事。

這樣的經營者深信「腦袋有我一人已經足夠,我需要的只是左右手而已。」短期而言,這樣的方式可以使組織快速運作,卻無法讓中階幹部適得其所,一旦公司正式進入成長階段,在快速成長的時間點,公司組織無法發揮功能,很容易陷入停滯的狀態。

因為原本多樣化的要求事項,在公司的各部門上同時顯現出來,經營者無法像過去一樣直接由自己處理,而要接手的中階幹部又尚未完全培養好。

在這種經營者硬撐的公司裡,不論是有或沒有企圖心的聰明人,還有能力卓越的人才,都會受到挫折而離開公司,留下來的只是一些庸才。

如果演變成這樣,經營者仍認為自己的判斷正確,反而持續介入主導大局的話,很容易使事態變得更加嚴重。

眾所周知,隨著企業成長的階段不同,經營者的主要角色也應隨之變動。當經營者的辦公桌上積壓著厚厚的待閱文件與必須檢討的企畫報告等,還有為了晉見公司經營者,辦公室前排隊等候的員工日漸增多時,經營者就應該要規劃自己本身角色的轉換,加強中階幹部的功能才行。

美國華爾街(Wall Street)著名的投資專家彼得‧林區(Peter Lynch)總是說:「連傻瓜都會選擇可以經營的公司來投資。」因為,依賴經營者個人力量的公司會踢到鐵板,成長也因而受阻。

真正永續經營的賺錢企業,經營者不會對外突顯自己,但會培養如同「夜空中閃亮星辰」般的核心中階幹部。這些核心幹部是經營者的左右手,也是智囊團,輔佐著經營者隨公司的發展成長茁壯。@待續…

摘 自 《從虧錢到賺錢:績憂與績優企業的差別!》 寶鼎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100天成為業務高手(9)
企業財報利多助漲 美股再創今年新高
有效管理財富,通膨安啦!(5)
顧客服務跟上品牌經營了嗎(3)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