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
在中國大陸號稱「共產主義小社區」的河南首富村南街村,因把未經處理的工業和生活廢水排進河溝,污染下游逾萬村民水源嚴重影響健康。可是,儘管受害村民不斷投訴卻無官員處理。一名環保官員推卸責任說,不處理是因為原因很複雜。千龍網報導,據環境監測站分析,水質污染情況遠超過國家標準,地下水亦是如此,大腸桿菌總量超過國家標準數十倍。據村民表示,烏江溝的污染主要來自當地大名鼎...
據中國環境網絡報導,中國兩位科學家2003年7月在南極喬治王島的海鳥糞便中首次檢測出有機氯農藥污染物質。據了解,這是迄今所獲全球性有機污染波及南極陸地的新的重要證據。科學家認為,這項研究表明南極作為全球惟一無污染地區的意義正在消失。
〔自由時報編譯張其賢╱綜合二十一日外電報導〕澳洲知名的全球最大珊瑚礁群大堡礁,目前正在全球暖化造成的海溫升高中垂死掙扎。澳洲昆士蘭大學海洋研究中心發表的科學研究報告中指出,大堡礁將在二○五○年時大部份死亡,到二一○○年死亡殆盡。
上海新聞晨報報導,中國大陸河北省文安、雄縣兩個塑膠製品專業基地,個體加工戶為貪圖低成本,將回收來的廢油桶、輸液管、農藥罐等製成塑膠食品袋的原料,這些含有大量有害物質的塑膠食品袋流入中國市場,嚴重影響消費者健康。廢舊塑膠回收加工業是文安縣支柱產業之一,從中國各地運來的廢舊塑膠根據材料質地進行分類粗加工,有的製成塑膠桶,有的製成塑膠薄膜,也有一部分被製成食品袋。
越來越多歐美國家將腳踏車列入重要的城市交通建設,既保證交通秩序,又與環境和諧。
大紀元2月16日訊】(法新社吉隆坡十六日電)全球一千位多科學家今天集會呼籲禁止深海拖網捕魚,並說,在完成研究之前,冷水珊瑚群生態早被拖網漁船破壞殆盡。這些科學家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同時舉行的聯合國生物多樣化公約會議及美國科學促進會年會上發表前述聲明。
台北市重陽橋下今天出現三隻迷途海豚,經台北市消防局與建設局、鯨豚協會保育專家交換意見後,初步認為海豚的健康無虞,應是追逐覓食魚群誤闖入內陸河段。消防人員正進行遠端監控,觀察海豚是否會利用漲潮時游回大海。台北市消防局下午與建設局、鯨豚保護協會保育專家交換意見後,就海豚吻端粗短、鐮刀背脊等特徵研判,應是出現太平洋海域,被國內列為保育類動物的瓶鼻海豚。從體型來看...
為了改善市區的空氣品質,維護民眾身體健康,以及讓市民能在市區中悠閒的散步、騎腳踏車,甚至可以「策馬入城」,義大利首都羅馬和北部第一大工商城市米蘭,今天全面禁止私人汽車進入和行駛。羅馬市早自一九七三年就開始注意改善都市空氣品質,實施這項規定,不過也直到近幾年民眾環保意識逐漸被喚醒後,人們才真正開始重視這一活動,否則過去幾年,每到環保日仍然有許多市民開車上街,形...
〔自由時報記者陳正王、游太郎、謝銀仲╱綜合報導〕在台灣從事台灣水鹿研究者寥寥無幾,郭正彥這次上山觀察到水鹿在雪地中的活動,是國內目前唯一的水鹿雪地紀錄。
〔自由時報記者邱顯明、陳正王╱玉里報導〕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一支調查小組,昨天來到花蓮縣,將調查東部台灣石虎族群現狀,這是國內研究單位首次有計畫的石虎族群大調查,調查人員說,台灣石虎的數量少到令人擔心。
去年SARS的陰影未遠,歐美國家的狂牛症、亞洲國家的禽流感接踵而至,可怕的疫情隨時威脅人類,挑戰人類醫藥的極限,為何近年來屢現這些疫情?以前怎麼聽都沒聽過?病毒學家告訴我們,「病毒」聰明之極,人類別想逾越,如果人類再不思索尊重大自然,這些病毒和細菌的困擾永不止息。
中国国家海洋局1月31日发布2003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报告显示,总体污染趋势有所减缓,但近岸海域污染依然严重。
彼得.古德曼在華盛頓郵報2004年1月5日發表來自中國的報道﹐錯誤的高層預測和中國工業快速發展帶來的能源滯後﹐已經影響到了廣大工業發達地區的人民生活﹐並且會滯緩工業增長的勢頭。
中國大陸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稱,大陸的「石化城」大亞灣生態保護工作近日有突破,由南海水產研究所等單位合作進行的大亞灣珊瑚礁移植工程宣告成功。
〔自由時報記者李靜芳╱台西報導〕一隻重約五十噸、長約十七公尺的抹香鯨二十四日被發現死亡擱淺在雲林縣台西鄉五條港新興工業區旁出海口處,昨相關人員為了將抹香鯨送往成功大學解剖以研究死因,工作人員煞費苦心,歷經七小時才吊起,抹香鯨擱淺消息傳出後吸引數百民眾前往「賞鯨」。
2004-01-24金猴送喜,大地回春,農曆猴年的到來也使人們的目光聚焦到中國金絲猴的保護上,由於森林被城鄉農田和公路分割,目前中國的一些野生金絲猴被迫生活在海拔4000以上的雪山峻嶺之中。
在印度東部,普查的最初結果顯示,這個地區印度虎的數量可能正在穩定下來。印度是世界上老虎最多的國家,也是拯救這一瀕臨絕種的動物的最重要的國家。目前只有幾個亞洲國家還有老虎。 沿印度和孟加拉國邊界綿延著將近一萬平方公里的桑德班斯紅樹森林。這裡是印度參與拯救老虎項目的九個保護區之一,這一項目已經有長達三十年的歷史了。 *幼虎數量增加是好跡象*
進入1月份,黃河來水減少,而中遊渭河、汾河沿岸一些污染企業排污量不減,加劇了黃河污染,三門峽水庫泄水呈濃黑的醬油色,水面上還不時泛起白色泡沫。
繼越南之後,日本日前也爆發了禽流感,由於禽流感是屬於人畜共通傳染病,過去在香港曾經造成6 人死亡,加上日本鄰近台灣,使得台灣防疫單位對這波疫情高度重視,除了立刻依照檢疫條件禁止日本等地禽鳥類和相關產品的輸入,也將加強監控病毒入侵的任何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每年則從日本進口大約300 到500 只左右賽鴿,從2002 年到目前為止,已經進口賽鴿751 ...
美國環保團體「世界觀察協會(Worldwatch Institute)」所提出的報告中說,全世界消費者人數的成長速度,也許已超出世界環境所能因應。該協會就其「二00四年世界狀況」報告內容作出了總結:「大家變得富裕和肥胖,但並未快樂太多。」
  獨立的研究機構[世界觀察研究所]在星期四發表的一份報告中說,全世界正以不能持續的速度消費產品和服務,這對人類以及我們所賴以生存的地球都會造成嚴重後果。 *消費主義取得勝利* 總部設在華盛頓的世界觀察研究所是一個關注全球環境和社會政策的研究機構。該機構星期四發表了以消費社會為主題的《2004年世界狀況》年度報告。該機構的主席弗萊文在新聞發布...
267公斤、40000支劇毒鼠藥(水劑)近日在河北省唐山市遷西縣藏匿地點被查獲。
〔自由時報記者劉力仁╱台北報導〕台灣第一份近薩達姆瑚生態報告昨天出爐,顯示台灣珊瑚礁正面臨生存危機﹔中華民國珊瑚礁學會連續七年進行台灣近薩達姆瑚礁總體檢,發現台灣絕大部分近薩達姆瑚在人為破壞、補撈及氣候變遷等情況下遭到嚴重破壞,甚至瀕臨滅絕,台灣近海原本常見的十五種生態指標性魚類及無脊椎動物,目前至少已有六種可能因此無法生存而失去蹤影,學者呼籲政府成立珊瑚礁...
北京有關專家指出,近年來,中國大陸環渤海地區注重經濟發展卻忽視環境保護,環境污染已使渤海的機體日益脆弱,以及水產資源瀕臨枯竭,如果不能有效遏制污染,十年後,渤海將變成第二個「死海」。
記者何麗娟報導/11月22日哈佛中國文化研討會第18屆年會中,邀請到美國H2O工程公司總裁,水利工程專家蔣宗壬博士談「從三峽看科技與民生」。治水,是以農立國的中國自古以來就必須面對的大課題,在歷史上中國人抗洪,是與水作生死存亡之爭,古人用無比的毅力以原始手段抗洪﹐真可說是一段磬竹難書的血淚史。到了現代中國人可在古人構築的治水基礎上, 以最新科技方法對洪水進行...
〔自由時報編譯陳宜君╱本報專用紐約時報二十三日報導〕美國與荷蘭的科學家指出,大氣層中兩百年來主要因人為活動而增加的甲烷氣體濃度,已停止成長。甲烷是造成溫室效應的第二主要氣體。氣象專家表示,甲烷濃度維持穩定,雖可能只是暫時,卻是減少廢氣排放量的措施可減緩溫室效應的重要證據。
總部設於瑞士的「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育聯盟」(IUCN)十八日發表年度報告,警告若人類不能減緩發展腳步,人為生態破壞將導致以動植物種類繁多聞名於世的加拉巴哥群島和塞席爾等地變成荒原,色彩繽紛的蜘蛛猴、小蝸牛,以及湄公河流域特有的大鯰魚也將面臨絕種命運。
德國依據逐步廢除核電的能源政策,十四日率先關閉史塔德核電廠。德國是全球第一個聲明棄絕核電的工業大國,其境內十九座核電廠,預定於二○二○年悉數關閉。不過,德國反對黨威脅,一旦掌權,將改弦易轍。
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芮吉今天由加州州長戴維斯陪同,抵達洛杉磯附近克雷蒙特一個臨時災民收容中心,探望受到山林大火影響而無家可歸的民眾。加州南部延燒迄今十二天的山林大火,因為冷氣團滯留,今天降下陣雨,使火勢未再繼續擴大。芮吉的到達令部份災民感到相當振奮。他說,聯邦政府會協助每一位災民重建家園。根據美國國家火災資訊中心最新的統計,連日來遭到焚毀的民宅有三千三百一十六...
共有約 298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