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心靈小棧
被惡劣的處境困住的感覺很糟,沒有人喜歡這種感覺。因此,就算你無法改變每一件事,也要採取一些措施來增強你的控制感
整理能讓我們覺察,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物都很重要。我們不只需要螺絲起子,也需要螺絲,再小的螺絲都不例外。無論看起來多微不足道,所有東西都有它的功用,跟其他東西結合起來才能打造、撐起一個家。
你曾經看著一張名片,卻怎麼也想不起來對方是誰、連長相都毫無印象嗎?這種事在整理時很常發生。每次我都會鼓勵學員趁這個機會把名片丟了,但很多人都覺得丟掉會有罪惡感。在日本,我有些學員之所以丟不下手,是因為他們相信名片含有一個人的一小片靈魂。但如果名片真的那麼珍貴,與其塞進抽屜從此遺忘,帶著敬意整理,謝謝它們對你的幫助,再以不洩漏個人資料的方式將名片處理掉,不是更...
要建立讓自己心動的人脈,關鍵在於知道自己喜歡何種關係。例如,有些人喜歡被朋友圍繞,一群人熱鬧地聚在一起;有些只喜歡跟少數人建立深厚的關係。我就屬於後者。我很不擅長跟人保持聯繫,跟少數人建立關係比較自在。
人們在求職時通常都要經過面試這一關,而在面試時免不了要接受面試官提問。有專家說,在面試前可以先針對可能的提問練習回答,熟能生巧。她還分享了3個最刁鑽的問題與回答的技巧。
透過主動和運用同理心的技巧,透過聚焦在影響力範圍內的事情,你能夠成為任何場合的催化劑。真的這樣做,你就是老闆的領導者。老闆有的只是職位的權威,你卻擁有能影響別人的道德權威和能力。
平均一個職缺,招聘經理會收到250份履歷,而其中只有2%有面試機會。多達90%的雇主使用求職者跟蹤系統軟件(ATS)來處理履歷,也就是利用人工智能(AI)篩選。那些被篩掉的98%求職者,他們的履歷到底錯在哪裡,以至於與夢寐以求的面試機會失之交臂呢?為何從一開始就慘遭淘汰?原因有很多。
每天留點時間讓自己好好思考,嘗試與自己對話,例如「我在做什麼?」「這是我想要的嗎?」「我有確實盡力嗎?」「每一天我有好好過生活嗎?還是得過且過過的一天是一天呢?」這麼做的理由無他,因為自己就是自己最珍貴的良師益友,要好好照顧自己。
認清問題就是對時間、金錢以及精力的一項絕佳投資。愛因斯坦曾說:「如果我有一小時解決一個問題,我會花55分鐘探討問題,剩餘5分鐘才思考解決方法。」花時間和資源去探索問題的本質往往讓人不安,因為我們總是想快速找出解決辦法。
人們起爭執的動機各有不同,例如:為了獲得資訊、理解不同的觀點、改變對方的想法、傷害對方的感情。我們參與爭執的原因不一定要跟對方一樣,但彼此的動機應該能夠接受,但對方只是從交流中藉此了解我們,我們大概能夠接受這樣的動機。如果另一方只想繼續爭論,以表達他們的憤怒或是傷害我們的感情,我們應該就該選擇離開。
我認為所謂的全力以赴,是指在過程中認真付出,同時平心接受最後的結果,這樣才算是「全力」。進展順利的時候盡情狂歡;進展不順利的時候,也要正視隨之而來的痛苦,連同失敗後的衝擊充分接納。不迴避、待到落幕的最後一刻,這樣一來,才能毫無遺憾重新出發。
我覺得大家好像替「三」這個數字套上了框架。可能是因為我們很習慣三局定輸贏,所以只要超過三次就會強烈認定:「已經到底了!」有些事情對方一次就改得過來,也有些事情需要花很長的時間調整,每個人都不一樣。這不是我能決定的,而是取決於那個人的能力,但我卻照自己的意思判斷並劃清界線說:「同樣的話不要讓我說三次。」
曾經有一次,我被問到很多令人不愉快的問題。應該要回答,表現出不悅,還是直接忽略呢?雖然很想向對方表明他的問題有多唐突,可是今後還要繼續相處,而且對方又是年紀大十歲的前輩。如果是你會怎麼做呢?
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想成就什麼樣的自己?……「空想」是沒有用的,「立刻去做」才有用。
常聽人說「能者多勞」,因為太優秀了,自然而然就會被交付更多工作;又因為都能妥善處理,於是工作就變得更多……一直苦撐到身心耗盡,那就得不償失了。時間不夠用,那要如何才能創造出時間?
想成為一個「好的傾聽者」,記得「先微笑」。笑臉是世界的共通語言。微笑能創造一個讓雙方都能感到安心的空間,你會更容易與人交談,人際關係和生活都會開始進入更好的方向。
光靠說話要使人折服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不先了解別人就一個勁地說話,很有可能誤踩地雷。聽別人說話是在蒐集資訊,藉以了解對方是怎樣的人、心裡在想什麼、有什麼感受。藉由聆聽,我們能更加了解別人要的是什麼,也更有機會拓展對方感興趣的話題。
經營者一定要保留十五%的餘裕,以便處理危機,或規畫未來,就像軍隊的指揮官,手上一定保有預備隊,兵力不可以百分之百投入前線。花開八分最美,盛開就是凋零的開始。
出社會之後,你最快樂的事情是什麼?你怎麼處理你的快樂?出社會之後,你最悲傷的事情是什麼?你怎麼處理你的悲傷?能夠妥善處理極度快樂和非常悲傷的人,通常情緒比較平穩,理性和感性有一個平衡點,容易融入團隊。通常我不會找太過特立獨行的人。
在商業和社交互動中,通常會期待人們能用愉快和積極的態度來創造良好的互動,當我們實際上並沒有那種愉快的感覺時,就會產生壓力或負擔,這就稱為情緒勞動(emotional labor)。情緒勞動還包含壓抑真實的感受,目的是讓消費者或顧客有良好的體驗和感覺,讓工作能順利達成,同時保住自己的飯碗。
女兒為了接受魚的死亡而以新的角度重新定義死亡,「死亡造成的失去不是結束,是新的開始」。她安慰自己說,就像人總有一天會死那樣,魚也只是面對預料中的死亡罷了。明明都沒有人教她,她卻在哭了好一陣子後接受失去,然後自己安慰自己。
我問過老婆,在認賠出場後,我有什麼改變,她說我不會像以前那樣常常堅持自己是對的,而且很容易被小事感動,變得很愛哭。用一句話來說,我變得更懂得同理和憐憫。有時候在路上開車時會遇到一些不太親切的人,他們就像後面有人在追一樣,狂踩油門、速度快到很危險,以前的我看到他們就會咒罵說:「那種人就是要出過車禍才會學乖!」但現在我不會這樣了。我會祝福他們能脫離不安,找回內心...
編者按:不是你缺乏挑戰舒適圈的勇氣,其實是環境不給力!全面剖析Google等全球大企業運用於團隊的「心理安全感」,變成家庭、學校、職場都適用的「高效成長法則」,讓個人勇於表達、不怕犯錯,激發潛能活出人生新高度。
日常生活中,不論在家庭、職場、學校等各種場合的人際關係,難免會遇到和自己合不來的人,而且有些人還特別「難相處」。如果自己情商好一點,或許會想是彼此成長環境的「差異性」造成的,並非對方真的有問題。那麼到底是什麼差異造成人際摩擦呢?
有些人十分推崇社群網站,他們認為,智慧型手機裡儲存的電話號碼越多表示自己越厲害,不僅加入所有社群網路平臺活躍其中,還抽出時間參加許多聚會、到處露臉。這方面我是絕對跟不上的,但換個角度來說,我也有點羨慕。要到處參加活動,就必須非常勤快,而這份勤快就是最令人羨慕的地方。
稱讚自己「很可愛」,有去除霉運的效果。一個人若長期無法肯定自己,便不容易說出意見,導致在工作、家庭或人際中隨波逐流。
養成撰寫「好事日記」的習慣之後,會更容易發現能讓自己開心及快樂的事。當我們習慣關注生活中所有美好的事物,人生的幸福感也會大幅提升。
當心理水位下降時,該找誰商量比較好?朋友、主管、人事單位或診所等都是可以考慮的選項。有①朋友、同事或家人、②主管、③人力資源管理等公司的負責部門與產業醫師,以及④診所等幾道切入口可選,接下來會針對這4大選項逐一說明。不過最終仍取決於哪一扇門對自己而言比較容易坦然求助。或是採取「先試試這個,如果行不通,再試另一個」的綜合之術也無不可。
問對問題就能解決問題,但是,要怎麼提問問題呢?很多專家建議:要先專注聆聽當事者的發言內容,從當中可以找出隱藏的問題點。資深作家洪震宇多年來跨領域培訓企業、機關人員的溝通、創新能力,他將實戰經驗寫入《精準提問》一書,並且說明如何開啟提問力的關鍵起跑點,以及提問過程遇到各類情況如何加以應對。
在追求職涯發展的過程中,千萬不要低估提升專業技能的重要性。別忘了,但凡成功人士都會花費大量時間學習和提升專業技能。由於職場競爭日趨激烈、充滿變數,提升專業技能與往日相比顯得更加重要。不然,你將錯過很多的新機遇—潛台詞就是失去賺更多錢的機會。鑒於此,這裡有11種方法可以讓你既能得到加薪又能在工作中有所成長。
共有約 342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