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元特稿】中国大陆报人钦本立的新闻生涯 — 江泽民与“导报事件”之一

沈尧

人气 20
标签:

(编者按:《天安门真相》的出版,重新提出了江泽民靠整肃《世界经济导报》起家的旧事,虽然江泽民当政十多年了,但人们对他的发迹一直心存疑虑:到底被江泽民整肃的这张报纸是一张什么样的报纸,创办这张报纸的钦本立又是怎么一个人,以及钦本立和《导报》与江泽民的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大纪元独家连载沈尧先生的系列文章,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这一历史真相。)

江泽民与“导报事件”之一:
中国大陆报人钦本立的新闻生涯

沈尧

一九一八年农历七月初七,钦本立出生于江南太湖之滨的长兴县,祖先在元朝时,从蒙古迁居此地的绅士。在家中,钦本立是长子,他有一个弟弟钦本廉和两个妹妹。钦本立在湖州念完了小学,入读当时的名牌学校“杭高”---杭州高中。抗日战争中,钦本立考入了朝阳大学,攻读法律专业。由于他参加并组织领导了当时的学生爱国民主运动,在大学三年级,被学校当局开除了学籍。

作为失学青年,钦本立在社会上闯荡了一个时期。经当时一些进步的新闻工作者的帮助和提携,钦本立开始了新闻工作者的生涯,先是在成都《时事新报》,又在重庆的《商报》和《商务日报》等报社服务……。 钦本立在晚年常常回忆自己重庆作报人的那段经历。他说“《商报》只办了一年,就被国民党当局查封了,……现在《商报》留下的人不多了,但还有几个,都是种子。”钦本立的这席话,与其说是在评论他的旧同事,还不如说是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概述。

重庆的《商务日报》,是被中共地下党控制的国民党报纸,当时吸引了不少进步新闻工作者为其效劳。现在的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的杨培新,当时任《商务日报》的探访部主任,钦本立与刘火子、梁柯平、邵琼、周洁等均为该报的记者。据当时的同事回忆,钦本立尽管言辞谨慎,谈吐木讷,显得城府颇深;但他生就的浓眉大眼风度洒脱,平日里喜欢戴一条紫红色的领带,颇具魅力。

“校场口事件”爆发以后,高集、浦熙修等著名记者发起签名抗议国民党法西斯白色恐怖的运动,钦本立当时亦投身其中,在抗议书上毅然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抗战之后,钦本立开始活跃于上海新闻界。期间他曾就职于上海《经济周报》,主要通过与该报作者与读者的社会关系,为中共作上海“解放”的准备工作。当时,钦本立作为一个为真理而献身的进步青年,已经确立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并积极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九四七年五月,《文汇报》被国民党当局关闭,该报创办人徐铸成只得将报社迁至香港。但《文汇报》仍要坚持报道国内问题为主,便在上海设立了一个记者站,钦本立当时就是上海记者站的负责人,浦熙修等著名记者在国内写的一些重头稿件,都是通过钦本立传到香港去的。

在《文汇报》与徐铸成合作

“解放”初期,上海的《申报》和《新闻报》合并,成立了《新闻日报》,钦本立作为共产党的代表人在该报主事。后钦本立又到上海市委的机关报《解放日报》任财经组组长。一九五零年,中共为了完善和巩固自己的中央政权,从各地抽调干部进北京,充实中央各部门的工作。钦本立亦偕夫人进北京,担任了《人民日报》国际经济部的一位负责人,当时他主要研究和报道美国经济。一度他也是《人民日报》首任特派美国记者的人选,后因中美交恶而告吹。

钦本立在《人民日报》期间,曾介绍当时在北京办《教师报》的徐铸成,结识了《人民日报》的总编辑邓拓,当时钦本立与徐铸成是住在同一条街上的邻居。邓拓与徐铸成一见如故,谈得十分投机。在交谈中,邓拓鼓励徐铸成恢复上海的《文汇报》,他认为这张报纸有别的报纸所不能起的作用。

徐铸成回上海促成了《文汇报》的复刊,徐铸成与邓拓商量请钦本立反沪,任党组书记兼第一副总编,负责日常编务工作,即常务总编。《文汇报》当时还是一张公私合营性质的报纸,按规定应该有中共党员作“公方”代表参与或主持报社的领导工作。由于徐铸成以前与当局所派的共产党干部合作得不尽如意,故在复刊时决意要寻找一位能够合作共事的中共干部,曾与他共过患难的钦本立,就成了他合适的理想人选。

但钦本立起初并不愿意回上海,但当时许多朋友都去劝说钦本立夫妇,连当时的中宣部长陆定一也鼓励钦本立不要有顾虑,到上海后协助徐铸成大胆工作,把《文汇报》办好!

《文汇报》作为一张以知识分子为读者对象的报纸,在徐、钦等老报人的领导下,当时的确办得有声有色,连毛泽东都感到《文汇报》比《人民日报》更有看头。毛的这一评价使钦萌发了一个思想念头:在中国大陆的具体国情里,可以通过报纸舆论,对高层决策的形成产生影响,从而起到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作用。

“反右”被连降三级

一九五七年,钦本立和广大知识分子、民主人士一样,怀着满腔热情给党提意见,提建议。是年三月下旬,徐铸成率领上海新闻代表团访苏四十多天,报社事务完全由钦本立“一把抓”。徐铸成回国后还是整天埋头在写《访苏见闻》并逐日在《文汇报》上连载。多少年后,徐铸成向笔者回忆道:当时看到《文汇报》卷入大鸣大放时,吃了一惊,即刻打电话对钦本立讲:近期的版面处理得太过火了,过犹不及啊!虽然钦本立听取了徐铸成的意见,对版面作了调整;但为时以晚,毛泽东在六月五日发表了《这是为什么?》,接着先后发表了《文汇报一个时期的资产阶级方向》和《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文汇报》被理所当然的定性为右派报纸,社长兼总编辑徐铸成、副总编兼驻北京办事处主任浦熙修被划为全国性的大右派。

钦本立作为《文汇报》的主要负责人,按理也难逃右派分子这顶帽子,但由于他是共产党“派”他到《文汇报》去的,而反右的矛头主要是对着民主党派的非中共党员(毛断言民主党派在向执政的共产党进攻,欲取而代之),故当时的上海市委书记柯庆施、宣传部长石西民认为,钦本立如划成右派,可能不利于中共自己的形象。结果,钦本立被处分为留党察看两年、行政降三级。

随着钦本立在反右运动中所受的挫折,他被调离《文汇报》,去中共上海市委调研室工作,负责主编一本内部刊物。在六十年代的“四清运动”中,他也参加“四清”工作队下放到农村去。文革开始以后,他被下放到上海郊区的奉贤县的一个“五七”农场劳动改造。此前,他还曾被红卫兵、造反派,单独一人关押在与外界几乎完全隔绝的“牛棚”里,长达七个月之久,走出“牛棚”时,他不但胡须长得很长,而且已不会讲话了。


    相关文章

  • 【纪元特稿】 钦本立办《世界经济导报》探索新闻改革 — 江泽民与“导报事件”之二 (1/9/2001)
  • 【纪元特稿】自称非官方民办报纸的《世界经济导报》 — 江泽民与“导报事件”之三 (1/9/2001)
  • 【纪元特稿】钦本立“打擦边球”的办报思想 — 江泽民与“导报事件”之四 (1/9/2001)
  • 【纪元特稿】钦本立与“赵紫阳的命运捆在一起” — 江泽民与“导报事件”之五 (1/10/2001)     
  • 【纪元特稿】簿一波状告《导报》与钦本立访美 — 江泽民与“导报事件”之六 (1/10/2001)
  • 【纪元特稿】悼念胡耀邦引发江泽民对《导报》发难–江泽民与“导报事件”之七 (1/10/2001)
  • 【纪元特稿】钦本立遗嘱“导报精神不死” — 江泽民与“导报事件”之八 (1/10/2001)    
  • 相关新闻
    【纪元特稿】 钦本立办《世界经济导报》探索新闻改革 -- 江泽民与“导报事件”之二
    【纪元特稿】自称非官方民办报纸的《世界经济导报》 -- 江泽民与“导报事件”之三
    【纪元特稿】钦本立“打擦边球”的办报思想 -- 江泽民与“导报事件”之四
    【纪元特稿】钦本立与“赵紫阳的命运捆在一起” -- 江泽民与“导报事件”之五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