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增国防预算 显示战略思维变动

陈苏

人气 4
标签:

中国财政部长项怀诚星期二向全国人大会议提交了预算报告。他说,中国今年将花费170多亿美元用于军事开支。这比去年的军费增加了百分之17.7。项怀诚说,增加军费主要是为了提高军人的薪资以及添购高科技武器等。 中国军事问题观察家认为,中国公开的军费数字仅仅是实际军事开支的一部分。基地设在香港的现代中国研究法国中心负责人卡拜斯坦说,中国真正的军费开支可能是公开数字的两到5倍之多。他说:“一般总是很难准确估计出中国政府拨给军方多少钱。这是因为中国政府宣布的军费支出主要用于军队官兵生活的日常开支,而不是用于军事投资和研究,也不是用于巨额的武器合同开支。” 这是中国10多年来增幅最大的军费预算。分析人士认为,这反应出中国政府要把国防开支放在整个预算的首位。中国准备不惜经济代价提高军队的现代化水平,以应付现代化战争。

*周边地区密切注视中国军事动向*

卡拜斯坦认为,台湾因素是中国大幅提高军费预算的重要原因,中国从来没有放弃过以武力攻打台湾的威胁。他说:“中国增加军费也是向台湾和美国发出的一个信号,这个信号的意思是,虽然中国说它希望和平统一台湾,但是实际上任何问题没有解决,中国急于向台湾施加军事压力。” 台湾对中国大幅增加军费预算的做法已经做出反应。台湾国防部发言人警告说,中国的做法引起台湾和该地区其他国家的严重关注。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执行编辑伊安‧西恩认为,中国从历史上看一直是地区军事强国,但是军事装备过于老旧。现在中国在缩小军队数量的同时大力提升装备的升级换代。对此举动最感到担心的除了台湾之外,恐怕就是印度了。他说:“印度从历史上看就是中国的敌手,曾经在60年代跟中国打过一场边境战争。这两个国家都在亚太地区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从而有爆发冲突的可能。另外一个关注的国家就是日本,与此同时,东亚和东南亚都会对军事上咄咄逼人的中国感到担忧。”

*台海两岸继续军备竞赛*

分析人士认为,刺激中国今年大幅增加军事预算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北约组织去年介入科索沃战争。中国担心,美国将来也会以捍卫人权为理由,就象北约那样,不经联合国通过,直接介入台湾问题。西恩说,“看到北约介入伊拉克和科索沃,以及北约向东扩张,外部世界很容易得出结论,北约有着昂贵的高科技军事装备,擅长现代化战争。中国看到北约在国际事务中活跃的姿态,自然感到压力。”

中国一再批评美国建立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中国把这一计划看成是削弱中国有限核威摄力量,同时降低中国向台湾施加压力的能力的威胁。美国华盛顿邮报说,中国的举动反应了美国人一个日益加深的观点,那就是,一旦中国要收复台湾,中国就必须准备跟美国打一场战争。美国国会下个月将决定向台湾出售何种武器类型。英国金融时报分析,中国此次大幅增加军事预算的举动,有可能激化美国国会就增加对台军售的辩论。

──转自VOA


    相关文章
    

  • 中共大增军费 凸现统一台湾不惜与美一战的信念 (3/6/2001)    
  • 中国否认增长军费与NMD有关 (3/6/2001)    
  • 布什总统将要求国会增加国防预算 (2/14/2001)    
  • 为增加国防预算作准备 布什允许军人首先加薪  (2/13/2001)    
  • 台欲研制隐形战斗机偷袭大陆? (2/12/2001)    
  • 日本媒体披露:日本能在183天内制造出原子弹 (2/7/2001)    
  • 预算分配 NMD的最大障碍 (2/2/2001)    
  • 布什增国防预算 今年恐难以兑现 (2/1/2001)    
  • 布什将提出“精简的”国防预算 (2/1/2001)    
  • 危机就是转机 机会是创造的 (1/23/2001)    
  • 日本通过有史以来最高军费预算 (12/24/2000)    
  • 日本展开空中称霸战令周边国家不安 (12/17/2000)    
  • 日本斥资万七亿扩军 (12/15/2000)    
  • 日媒体报道日本斥巨资扩防备战 (12/15/2000)    
  • 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日政府欲投25兆日圆国防预算整军经武 (12/14/2000)    
  • 瑞士全民公决是否削减国防预算 (11/27/2000)    
  • 澳元疲软打击国防军备进口 新增五亿元预算形同虚设 (11/23/2000)    
  • 中国宣布大幅增加军费12.7% (11/9/2000)    
  • 克林顿签署2001年度美国国防预算案 (10/31/2000)
  • 相关新闻
    危机就是转机  机会是创造的
    布什将提出“精简的”国防预算
    布什增国防预算 今年恐难以兑现
    预算分配  NMD的最大障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