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时报﹕北京对赢得奥运主办权的偏执

人气 3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7月7日讯】洛杉矶时报记者艾伦‧亚伯拉罕森2001年7月3日报道﹐北京满目皆是赢得奥运主办权的标志﹐到时间了﹐该轮到北京登上国际舞台了﹐中国强烈认为2008年的奥运会主办权于情于理非他们莫属。

北京的争办奥运的标志已如太极拳般形成了其独特风格﹐这些标志到处可见––在标语牌上﹑纪念碑上﹐甚至在大型建筑物下面的霓虹灯上。奥运会是学校里﹑街道上﹑酒吧里﹑商店里﹑出租车里甚至北京烤鸭店里的头号话题。北京想击败对手加拿大的多伦多市而赢得2008年奥运主办权的愿望简直到了狂热的程度﹐这明白地表明了正如中国问题专家所称为对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的深切的不安全感。对此种恐惧的唯一解脱就是得到外部世界的认同––由中国的伙伴国家证实中国值得他国举荐获得奥运主办权。

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新闻研究生院院长﹑资深中国问题观察家奥佛尔‧雪尔说﹕“没有哪个国家象中国这样在乎奥运会﹐把能否取得主办权视作世界各国如何看待中国。”正如另一位中国专家﹑波士顿学院的罗伯特‧罗丝所说﹐“赢得奥运会举办权对中国来说是无可辨驳的证据﹐证明中国与世界上任何国家协调一致而且既是领袖又是参与者。”

因此﹐在此国际奥委会在奥运史上最关键选举之一的前夜﹐问题的关键是﹕全世界是否已最终准备好﹐去北京举办奥运﹖

自从1999年盐湖城争办2002年冬季奥运会贿赂丑闻以来﹐此次是国际奥委会首次决定夏季奥运会主办权。而在作出决定前﹐国际奥运会仍有许多需要考虑。

在评估北京的条件时﹐许多人们最担心的问题是中国的共产极权的极差的人权记录。反对者们说﹐让中国举办奥运就等于宽容中国对人权的高压政策。加州民主党人汤姆‧兰托斯说﹕“回顾历史先例﹐我就想起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汤姆‧兰托斯三月份曾在国会提出在人权的立场上反对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方案。“那场奥运会给希特勒的德国带来了极高的声誉﹐因为德国人上演了一场壮观演出––而中国也将如此作秀。而希特勒和他的骇人听闻的极权却躲在那奥运光环下迅速发展。”

中国这么大却从未举办过奥运﹐这不争的事实在与多伦多和巴黎的竞争中﹐确实能起作用。例如巴黎已先后在1900和1924两次举办过夏季奥运会﹐而冬季奥运会已在法国举办过三次。

至于说多伦多﹐加拿大也已分别在1976和1988年举办过两次奥运会﹐前一次为夏季奥运会后一次为冬季奥运会。

一些国际奥委会成员质疑为什么在十年之内奥运会可以连续三次在加拿大举办﹐而不顾世界上人中最多的中国。以奥运会遍及全球的原则﹐许多国际奥委会委员说﹐北京此次争办的问题应该是﹕“为什么奥运会不能在中国举办﹖”

澳洲的资深国际奥委R‧凯文‧高斯潘说﹕“我必须为奥运会的普遍性呼吁。”他尚未决定投票给谁﹐“当涉及奥运会的普遍性原则﹐你就会看好北京。这无法回避。一百年来﹐奥运的普遍性此一原则一直是我们最伟大的力量。而且我们须为这理想冒一些风险。”

国际奥委会极少选择发展中国家举办夏季。尽管国奥会1968年选择了墨西哥市﹐有的说﹐也包括1988年的汉城。

其他因素包括为了满足举办奥运会的要求而将进行的大规模改善环境的效果﹐也包括大举扩展北京的交通。北京的交通已很差﹐该市共用壹佰五十万辆机车﹑小汽车﹑燃柴油的卡车和公共汽车﹐再加上几百万的自行车使街道十分拥挤。而且没人愿意为别人让路。

北京中央交通权威的工程师刘青说﹕“这个问题不是一夕之间就能解决的。如果我告诉你我们将在一个月内解决这个问题﹐这就象说我会在空气中建起一座城堡。”

此外﹐还有一些基本问题––运动员们是否乐意吃当地的食物和饮用当地的水。

事实上﹐北京的自来水大体上不错。至于食物﹐无论是当地人还是外地去的都乐意指出﹐北京的食物好得让人吃惊﹐甚至极好。

然而﹐天气则是另外一回事了。北京夏天的酷热﹑出奇的潮湿和呛人的烟雾能把人压得喘不过气来。

北京的官员们指出﹐他们有七年时间来改善交通和烟雾问题。同时还提及大规模的地铁扩建﹐将及时完工为奥运会开幕式服务。

总体而言﹐北京计划花143亿美元为奥运改善城市和体育设施。相比较而言﹐巴黎的资本投入仅为二十亿美元。北京市长刘奇说﹐我们有能力举办一场最精彩的奥运会。

关于所有对北京的人权状况的公众关注﹐有两个其他因素则可能起到决定争办结果的关键作用。

一个因素是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他迫切期待在中国举办奥运。在官方立场上﹐他保持中立。但在幕后﹐人们熟知﹐中国的胜利将被认为是萨马兰奇的胜利。当了21年的国奥委主席﹐他将在七月十六日卸任。

另外一个因素是“罪恶感”。1993年﹐北京争办2000年奥运会举办权﹐以二票之差43比45票输给悉尼。后来﹐有人透露﹐澳大利亚的奥委会主任约翰‧柯德斯曾答应两个国家奥委会主任每人三万伍仟美元如果悉尼赢得举办权。

但是在1993年投票选2000年奥运举办权时﹐1989年的六‧四才过去四年﹐在许多人的头脑中﹐中国军队的坦克面对天安门广场要求民主的抗议者的画面仍然十分清晰。

人权活动者们则每天给国际奥委会委员发几十至上百的电子邮件﹐要求他们投反对票。(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华盛顿邮报民调显示读者最不希望北京申办奥运 (7/6/2001)    
  • 欧议会指华人权欠佳 不适合主办奥运 (7/6/2001)    
  • 华尔街日报:莫要把奥林匹克的赌注下在北京身上 (7/6/2001)    
  • 奥运妄想症 (7/6/2001)    
  • 卢四清料中共会不经审判释放李少民及高瞻 (7/6/2001)    
  • 欧洲议会通过决议指北京不适主办奥运 (7/6/2001)    
  • 不要让历史的恶梦重演:三位老政治犯关于北京申奥的联合声明 (7/6/2001)    
  • 欧洲议会通过决议 反对北京申奥 (7/5/2001)    
  • 欧洲议会通过决议﹕北京不适主办奥运 (7/5/2001)    
  • 多伦多暗批北京人权差 (7/5/2001)    
  • 中国拟释美华裔学者申奥争分 (7/5/2001)    
  • 北京申奥 亲共媒体群作茧自缚 (7/5/2001)    
  • “让中国主办奥运会肯定会使北京政府更加残暴” (7/4/2001)    
  • 《观察家报》:奥运价值在于人权 (7/3/2001)    
  • 北韩难民滞留大陆令中共左右为难 (7/2/2001)    
  • 吴经国今启程将赴国际奥会年会选奥运主办城 (7/2/2001)    
  • 北京申奥忐忑不安﹕人权问题受关切空气污浊交通紊乱均为弱点 (7/2/2001)    
  • 温网:卡费尔尼科夫坐拥名利 更渴望与家人共聚 (7/2/2001)    
  • 前罗马尼亚体操天后柯曼妮西宣誓入美籍 (7/1/2001)    
  • 申奥最后冲刺:北京处决犯人,严防资料外泄 (7/1/2001)
  • 相关新闻
    申奥最后冲刺:北京处决犯人,严防资料外泄
    前罗马尼亚体操天后柯曼妮西宣誓入美籍
    温网:卡费尔尼科夫坐拥名利 更渴望与家人共聚
    吴经国今启程将赴国际奥会年会选奥运主办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