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的宗教心灵与神秘体验(一) ─ 达文西

人气 27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8月16日讯】

达文西不只是艺术家而已。现今我们很难想像,竟然有一个艺术家同时集艺术、科学、文学、诗、音乐、哲学、工程师和发明家于一身。

这个左撇子写字歪歪倒倒很难辨识,其实根据后人揣想,这种潦草字体,有可能是要遮掩自己在科学上的新发现,让这些新发现能被记录下来,又不会因此被视为异端危及自己的生命。后人在其笔记中辨识出有关“太阳是不动的”的记录。这定论,让后来的哥白尼伽利略惹上不知多少的麻烦,而达文西早就发现,也隐藏的记录下来了。
  
以达文西这种科学背景,当然他会使人体、空间、大气与地质的绘画出奇制胜。后人在其“岩石中的圣母”画中对岩石的刻画之精准,没有不赞叹称奇的。?
  
但是在这样的精神危机的时代,一个人文主义者、一个科学家,要如何调和其宗教精神与科学精神呢。
  
我们会发现,达文西在其绘画中的确暴露出他个人的信仰危机。

1. 贤士朝圣—怀疑、勉强的相信

达文西画“贤士朝圣”这幅画时,他三十岁,就绘画分期而言,算是他早期的作品。在这幅未完成的绘画中,我们会发现他充分发挥他医学科学上的研究,借助姿态、动作和手势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是怎样的内心世界呢?
  
“贤士来朝”,原本是东方三博士随一颗奇异的星的引导,去朝拜耶稣的故事。传统画法都一定有马厩。达文西非但没有画出传统的马舍马厩,反而出现宏伟的建筑、辽阔的原野与兵马的骚动。光就这背景,达文西把三博士朝圣“现代化”了,观画者将会很容易感受到,“贤士朝圣”的故事是发生于此时此地,而不是远古一千多年前的历史。
  
达文西画出一个年轻人对老人的特性和表情的深刻理解,但他更意欲表达的,是哲学家面对圣婴时的怀疑与沈思,并勉强的虔信。在这些哲学家外围,男男女女共五十人,都宛如饥渴的寻找生命意义和世界之光似的,参与进这个朝圣行动中。
  
显然达文西是将自己面对耶稣降世这划时代事件的内心怀疑与信心危机,透过绘画表达出来。
  
达文西对他艺术作品的要求完美,不仅使他心情经常忧郁而沮丧,更糟的是常使他画作无法完成,加上他一直研究新的绘画技法,有时候反而导致他画作快速剥落。也因此,他留下的作品比米开朗基罗和达文西都少很多。

2. 最后晚餐—不知该如何画基督的脸

当达文西画他有名的“最后晚餐”壁画时,年45岁。
  
其实起草图,达文西至少用了二十年的时间,真正开始绘画,则用了三年时间。这么长久的时间,达文西到底在思索什么?
  
达文西在思索当耶稣说“你们之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这句话时,大家的反应。在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之际,这幅画显露出最多的心灵深处的灵魂。
  
光看手姿的多样化:巴多罗买双手按桌,小雅各和安得列的手呈现怀疑,彼得转身时手握餐刀,犹大捏紧的手中握住赏钱,约翰清白的手,耶稣摊开的手,多马竖指发问,大雅各张开双臂,像在进行辩解,非利扪心自问表白的手势,马太、西门和达太相互问询,显的无辜的手伸向基督。
  
对达文西而言,最难的是出卖者犹大与基督的表情。达文西为了找到犹大的灵感,街头巷尾到处观察市井小民与无赖、流浪汉,最后达文西说,12门徒已用尽灵感,不知如何描绘耶稣。
  
的确,跟12门徒相比,耶稣的确画的最不出色,我们只知道达文西企图将基督画成悲伤与顺从、而非英雄的模样。
  
“最后晚餐”这幅画有几个特点,譬如所有人物全没有圣光,强调现实生活、普普通通的人。连耶稣头上都没有圣光,达文西仅只用透视法,让耶稣成为中心,用窗口之光取代圣光,并使犹大背光置身黑暗中。犹大也不像传统般与耶稣众门徒分开,而是放在众人之中,甚至靠近耶稣,以使主题更戏剧性:我身边的人要卖我。
因此我们可以据以判断,达文西透过这幅画,其实就是要发挥文艺复兴时代最重要的、据以反叛前时代的主题“人生与人性”。

而达文西的困境,也在于他这人文主义的特质。既为神子、又为人的耶稣,该如何表达?
  
哥德时期,也就是文艺复兴初期,画家们仍受中古绘画观念的影响,将耶稣与马利亚描绘的只有其神性,其人性特质包括痛苦、哀伤、惊惧….全淡化到难以察觉,甚至肉体都轻飘飘仿佛是个灵体。
  
而文艺复兴晚期,却出现完全相反的状况,将耶稣的人性特质凸显到难以察觉祂还是神的儿子。这状况到经历宗教革命的荷兰画家布勒哲尔,已经是完全否认耶稣的身为神子的特质了。

3. 蒙娜丽莎—美、神秘、无法掌握的自然

达文西晚期画作,最有名的就是“蒙娜丽莎”了。
  
达文西晚期作品,都是透过微笑传达某种神秘体验,这在伴其过世的三幅重要晚期画作“蒙娜丽莎”、“圣母圣婴和圣安妮”、“施洗约翰”都具有这种特点。
  
为何我们说是“神秘体验”呢? 我们来看“蒙娜丽沙”这幅画。
  
达文西巧妙运用透视学原理,让背景透视不一致,左低右高。因此,从左到右看画,人会渐渐下降,从右到左看画,人会渐渐上升。视角变换,画面会变动,使人捉摸不定。
  
这正是“蒙娜丽沙”成为罗浮宫镇宝名作的主因。“蒙娜丽沙”看起来绝不仅只是个微笑的女人,在这微笑背后,有某种不能掌握的神秘性,是一种美,却是无法掌握之美。是一种自然,却是无法掌握的自然。

其实达文西开始画“蒙娜丽沙”这段时期,已对绘画渐渐厌烦,他宁愿花时间从事几何学。而从达文西跟人书信往返中,我们也发现这个热爱科学的学者,其宗教信仰很自然的趋向神秘的泛灵主义,神就是大自然与自然法。这好像也是很多热爱科学的人会走向的宗教信仰模式。我们在二十世纪末,会很有趣的发现,这样的神秘体验与大自然法就是神的泛灵宗教模式,仍存在很多人的心中。

这正是“蒙娜丽莎”微笑背后的深刻含意。

4. 临终之际的转变—不可言传的神秘体验

达文西最后几年是在法国度过的,临终之际,很奇怪的,那种“贤士朝圣”与“最后晚餐”中呈现的对生命的热爱与对信仰的怀疑,竟被宗教的希望所取代,他死时要求所有的宗教仪式一样不可少。
  
这种从人文主义走向宗教虔敬,从对耶稣的怀疑、对大自然的神秘体验走向宗教的救赎转变,应当跟临终之际的死亡思索有关了。透过死观照生、和透过生观照生,竟产生这么大的宗教转变,这应当是比“蒙娜丽莎”微笑更加神秘不可言传了!


    相关文章
    

  • 米开朗基罗的宗教心灵与神秘体验 (8/16/2001)

        相关文章
        

  • 米开朗基罗的宗教心灵与神秘体验 (8/16/2001)
  • 相关新闻
    打包行李8秘诀 14天旅游只需带一个背包
    到英国旅游数周 美国女子谈“文化冲击”
    专家:在游轮上吃自助餐 盘子不能重复盛菜
    遭遇水危机 2024卡尔加里牛仔节再谱传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