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涌: 中国急需开发再生性能源

薛涌 传自美国纽黑文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8月4日讯】 是否批准和执行旨在控制地球温室效应的《京都议定书》,已成为美国与欧洲、日本等其他工业化国家之间的主要政治裂痕。然而,这并不仅仅是一场单纯的富人战争。目前,中国已经由石油输出国变成了石油进口国。中国目前的工业人口,仅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二、三十,若想成为一个中等水平的工业化国家,工业人口至少要占总人口的60%以上。这意味着中国工业人口一下子多出四、五亿。

仅这多出的四、五亿,就是目前美国工业人口的两倍!中国的能源能支持这样的增长吗?如果能源过于依赖进口,中国在国际上还能够自立吗?可以预料,在二、三十年后,能源的对外依赖,将比粮食的对外依赖更加威胁中国的主权。如果这一问题不解决,到时人家一个禁运,就会轻易使中国就范。同时,中国目前的汽车拥有率虽然仅仅为每千人八辆,几乎是美国的1%,但环境质量已恶化到无法容忍的地步。如不及时治理环境,就不会再有发展的空间。

中国的石油、原煤的储量是有数的。盛产石油的中东,是世界的火药桶,说打仗就打仗﹔而随着中国、印度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兴起,未来几十年世界工业人口将可能倍增,形成僧多粥少,为石油打破头的局面。中国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建立美国那样的全球军事力量,保证自己的“油路”畅通,所以进口原油既要每天祈祷国际市场的油价平稳,又要对产油国陪小心,当然更得看维持“油路”的美国的眼色,总之处处受制于人。摆脱这一被动局面的唯一出路,是寻找新的能源,特别是再生能源,以满足日益加速的工业化进程的需要,在国际上立于不败之地。

所幸的是,中国目前在国内外都有着良好的机会发展再生能源。首先,国际上再生能源的开发技术日新月异,使再生能源的利用成本大幅度下降。如今再生能源已不再是环境保护主义者在实验室里构筑的乌托邦,而是在现实中能够与传统能源竞争的新能源。例如,20年前,人们一提起风力发电,就会想起《堂吉诃德》里的风车。风力发电机不过是环境保护主义者逞能的玩具,在真实的生活中顶不了大用。但如今的风力发电的成本已比1980年便宜了90%,成为当今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电力能源。如今的风力发电机比过去的规模大10倍,而且由电脑调节,效率大增。在这方面领先的丹麦,生产着世界上一半的风力发电机,成为其经济的巨大动力。

丹麦近10年来经济繁荣程度和美国相差无几,但人均消耗的能源只有美国的一半,而且再生性能源已经占其能源消耗总额的20%,不久这个比值将达到三分之一。即使在美国,大片的风力发电机也已开始纷纷竖起,甚至在当今这位污染总统布什的老家得克萨斯,也出现了大片丹麦造的“风车”。这些“风车”的好处是,投资是一次性的。“风车”一旦造好,以后的电力就几乎像白来的一样。刮风是老天爷的恩赐,你不必像用油那样为每一滴油而付钱。

风力发电的弱点是风不可测:想用电时不刮风,不想用电时风不停。比如美国感恩节那天,家家都在烤火鸡,耗电量极大,而火鸡烤好后一直到第二天午饭前,很少有人会用烤箱。若感恩节那天风平浪静,第二天一早大风不断,那么依靠风力发电的人真可谓面临世界末日了。解决的办法是:第一,把风力发电整合入传统能源的体系中,风力不足时由传统能源补充﹔第二,在广大的区域建立风力发电网,这样当一个地区没有风时,可以由刮风的地区供电。而当今电脑的发达,又使上述两种系统的复杂调节成为可能。

中国的地理与气候条件,为发展风力发电提供了天然优势。首先,中国地域广阔,东边风平浪静,西边大风不止,风力发电如能跨省跨地区联网,则可互通有无﹔第二,中国大部处于季风气候区,风力、风向极有规律。在北方长大的人都熟悉中央气象台的大风降温警报。北方一般是不刮风不降温,风和寒流常常一起来。过去一降温,为了取暖就要大量烧媒,北京的冬天空气最坏,也是因为烧媒之故。然而,一旦北方遍布高效能的“风车”,寒流就会和电流一起来,北方的供暖、供电,可大部分依靠寒流来解决!

与此同时,中国必须重新考虑交通运输的发展战略。中国人口密集,宜于发展铁路运输,而难以承受大量的私人汽车。然而改革以来,私人汽车、高速公路颇有发展,而铁路交通大大滞后,大城市天天堵车,空气质量每况愈下。无论从环境、从石油供应、还是从人口密度的角度看,私人汽车的路是不应发展下去了。而从再生能源的角度看,庞大的铁路网可以用无烟的“风车”发电机驱动,而私人汽车则只有靠油才能跑。如今千人八辆车就搅得各大城市乌烟瘴气,如果再增10倍,千人80辆车,不知现在中国的哪一个城市的公路和空气可以承受!而对一个汽车社会来说,千人80辆车,只不过是刚刚起步的水平。美国目前是千人767辆车。

中国政府应根据能源的潜力来考虑自己的发展战略,不应盲目走美国式的发展道路。目前再生性能源的开发技术还很年轻,潜力甚大,而领导潮流的是欧洲、日本,不是美国。去年总统选举时,戈尔就公开表示他担心美国过于轻视节能技术和环境工业,在未来的经济竞争中会因此吃亏。现在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此言不虚。而欧洲的一些小国,没有美国那种全球性的军事力量来维持自己的原油供应,知道未来世界石油市场是多么靠不住,于是居安思危,终于发展出一条尽量不求人的能源战略和技术,值得中国效法。目前美国与欧洲因环境问题而反目成仇,中国如能借机主动向欧洲打环境牌,向欧洲人表示:一旦技术条件许可,中国将单方面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那么不仅能够在开发再生能源上赢得欧洲最大限度的技术支持,而且在未来与美国的冲突中,也会多一些回旋余地。

(转自联合早报)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伸入地球深处的望远镜 (8/4/2001)    
  • 布什放30天夏季长假 (8/4/2001)    
  • 纽约原油市场交投清淡 原油小跌 9美分 (8/3/2001)    
  • 美国加州德州是一对欢喜冤家 (8/3/2001)    
  • 科学研究表明:美洲人可能源于亚洲 (8/3/2001)    
  • 英相布莱尔访问墨西哥呼吁全球自由贸易 (8/3/2001)    
  • 美国加州能源委员会主席否认失职 (8/3/2001)    
  • 基金回补空单 纽约原油期货涨幅达94美分 (8/2/2001)    
  • 美洲人起源新说:可能源于亚洲 (8/2/2001)    
  • 美国加州州务卿坚持州长辞退新闻秘书 (8/2/2001)    
  • 能源期货强劲上扬 上周库存意外下降 (8/1/2001)    
  • 加州住家断电 约翰老爹请吃披萨 (8/1/2001)    
  • 美国加州州长能源顾问与秘书 涉嫌利益输送 (7/31/2001)    
  • 美国加州众议员赖特接受爱迪生公司捐款惹质疑 (7/28/2001)    
  • 美国联邦能源部 将建贯通加州输电线路 (7/25/2001)    
  • IBM:推出世界上第二台超级计算机 (7/24/2001)    
  • 国家人事部研究表明:国内四类关键人才告急 (7/23/2001)    
  • 访客须出示国籍证明 美众议院谴责能源部种族歧视 (7/18/2001)    
  • 劳工部: 美国6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温和上扬0.2% (7/18/2001)    
  • 美国6月份消费物者价指数可能上升0.1% (7/18/2001)
  • 相关新闻
    美国6月份消费物者价指数可能上升0.1%
    劳工部: 美国6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温和上扬0.2%
    访客须出示国籍证明 美众议院谴责能源部种族歧视
    国家人事部研究表明:国内四类关键人才告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