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北欧国家找工作

宋菲

人气 36
标签:

初到异国他乡,安顿下来之后,过了基础语言关,接下来便面临着工作问题。人生地不熟,又有文化障碍,如何才能找到一份工作呢?一般情况下,学习语言时,老师已经在学业结束前重点讲解了如何写简历,如何从报纸、网络上寻找广告等,在此不必重复,重点与大家分享以下几点。
失业津贴
大家都知道北欧是高福利国家,当然是有失业保障的。可是,一个人从来没有工作过,就谈不上失业。换句话说,一个人从未交纳过失业保险金,也就谈不上领取失业津贴。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讲,在找到一份哪怕是零工前,是领不到失业津贴的。注意,这份零工也至少要做到在一年内有6个月的工作时间为每月80个小时以上,或在连续的6个月内,累计工作时间为480个小时,在达到这个条件时,你才有资格领取失业津贴。而由于工作时间少,工资低,失业津贴相应也很低,是无法维持生活的,还需要继续领取社会救济。

工作介绍中心arbetsförmedlingen
北欧国家的工作介绍中心与中国的职业介绍所可是两码事,它不是经营机构,事实上,它是政府的管理部门。它提供各种工作需求信息,设有庞大的网络管理库,负责职业培训、安排工作实习以及实施各种就业项目,它并不帮你找工作,只是给你提供各种条件。你可千万不要轻视它的任何一封信件,有约见时,不要迟到,更不要不通知而不赴约,否则,它有权取消你的失业津贴。

建立社会网络
利用个人的社会网络,即亲戚、朋友、老师、同学和熟人。专家说,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工作是通过一个人的社会网络找到的。只有百分之二十、三十的工作是通过广告和工作介绍中心找到的,除非你有特殊的技能或你是猎头公司的抢手目标。因此,从现在开始,就建立你自己的社会网络吧。上学时的同学、实习时的同事、邻居、社区里的教会、你的联络人、孩子同学的父母、商店的收银员、咖啡店的招待等等,都是你的社会网络。

北欧人(丹麦除外),生性腼腆,不善交际,但大都心地善良,愿意与人交往,只要你别太中国化,诸如动辄请客、送礼那一套,那样通常会把大部分人吓回去。北欧人更倾向于“君子之交淡如水”,喝杯咖啡、寄张卡片、逢年过节、过生日时,送一束鲜花或来自中国的小礼品,就足矣。

在西方社会与人交往,大可不必像在中国那样,由于几十年的政治运动,把人搞得处处提防,人人自危,开口就撒谎,唯恐他人伤害自己,活得很累。在这里,人际关系很简单,只要真诚与善意地对待他人,得到的总是相同的回报。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瑞典中国商城搁浅 中方法人代表消失
研究:近九成大陆年轻移民拥有高学历
芬兰警局联合行动  搜查“北欧中国城”
移民系统发生重要变化 上庭前请一位好律师很关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