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育:闻过则喜

萧玉
font print 人气: 46
【字号】    
   标签: tags:

闻过则喜,顾名思义,就是别人批评自己错误时依旧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欣然、虚心的接受意见。这不仅体现着个人的修为与素养,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舜帝是道德文化的鼻祖,他在位时,命后稷(音“记”)按时播植百谷;挖沟开渠以利灌溉;疏通河道,治理洪水;公布五刑,除去四凶族。舜知人善任选用能人,任命了许多官职:命禹作司空,主平水土;命弃作后稷,主管农业;命契作司徒,主管五教;命皋陶管理五刑等等。舜为首领时,把各项工作都做得很好,开创了上古时期政通人和的局面,所以舜成为中原最强大的盟主。舜帝造福于百姓,更具有闻过则喜的德行。

孟子对他的弟子们谈到勇于接受批评的问题时,举出历史上三个善于接受别人意见的人,即孔子的弟子子路、禹和舜。孟子说:“子路,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他就很高兴。大禹听到有教益的话,就给人家敬礼。伟大的舜帝更为了不得,总是与别人共同做善事。舍弃自己的缺点,学习人家的优点,非常快乐的吸取别人的长处来行善。他从种地、做陶器、捕鱼一直到做帝王,没有哪个时候不向别人虚心学习。”

在唐太宗李世民执政期间,唐朝国力强盛,被称为贞观之治。这样一位贤明的圣君,他闻过则喜的品德至今令人不能忘怀。贞观18年,太宗对群臣道:“现在我想听听自己有何过失,你们要畅所欲言,专谈我的缺点。”长孙无忌等大臣都说:“陛下以恩德教化,使天下太平,有何过失。”侍中刘洎(音“记”)却说:“陛下圣德确如长孙无忌所言,但近来有人上书,陛下觉得不称心,当面诘难,使上书者惭愧退下,这不是褒奖进言之路。”太宗听后,高兴的表示:“你说得对,我一定改正。”

历史给了我们很好的借鉴,闻过,就要敢于正视;闻过,就要虚怀雅量。听其言,纳其说,方能集他人智慧。常自省,方能使自己日臻成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妇人的老伴先走了,风烛残年的她因为难以照料自己,就搬去和儿子媳妇同住。老妇人眼花手颤,用饭时往往将饭菜洒了一桌,招致儿子媳妇一顿嫌骂。后来,儿子媳妇便不许妈妈和大家一起用饭,独自在一张小桌上吃。
  • 从前,有一个人要到山上,进行禁欲苦行的修炼。他只在腰间围一块布,就上山了。可是上山以后,他发现,当他要换洗的时候,必须再有一块布来替换。于是他又到山下的村庄里,向人乞讨第二块布。
  • 宋朝名士吴贺的母亲谢氏,她教育子女非常严格。吴贺同宾客说话的时候,母亲经常在屏风后面听,听他们有没有谈论什么损德背道的内容。一天,吴贺偶然同客人谈起某人的短处,母亲在后面听了非常生气。等客人走后,母亲杖打了吴贺一百下。
  • 他们夫妻确实经受了考验,用自己的行为,证实了他们心地的纯朴诚厚,上天便把那一坑金子“交”到了他们的手中。
  • 清朝同治年间,有一个浙江人叫许容,他很善于写文章,在当地十分有名。但是他非常谦虚,从不拿自己和有才能的人相比,更不敢与古代的圣贤媲美。
  • 自私与嫉妒,是很可怕的力量,他们牵引、诱惑着我们,最后让人犯下可能后悔一生的错误,这个改写自德国的故事,就是在说这样一件事。
  • 有位老师上课时,提早走进教室,那时他看到一名他认为很优秀的学生,打开别人的书包,以旧笔换别人的新笔。这样的行为让他很失望,从而整个学期对那位学生的态度越来越凶。
  • 有天,一个苏格拉底的学生匆忙的跑来找苏格拉底,边喘气边兴奋的说:“告诉你一件事,你绝对想像不到的……”“等一下!”苏格拉底果断的制止他“你告诉我的话,用三个筛子过滤过了吗?”
  •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小说家珍‧奥斯汀所撰写的作品,曾多次改编成电影,广受书迷和影迷们的喜爱。而不管是在小说或者是电影中,大家都对聪明有主见的伊莉莎白,以及骄傲自尊心强的达西先生印象深刻。表面看来,这是一个描述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地主乡绅贵族感情婚姻的故事。但是,从书本的标题中,不难看出作者的另一番意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