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故事:感佩胸怀孝道 朱真人现身助画师

文:莫求
font print 人气: 789
【字号】    
   标签: tags:

五代十国时期,在后蜀国的国都成都,有一位名叫周元裕的画师。他专门以为人画肖像谋生。

一天,周元裕来到大圣慈寺佛牙楼下避暑,想起自己的人生际遇,不禁长吁短叹了起来,一旁的村民问他叹息的原因,他回答说:“我专攻绘画多年,可能因为自己命薄,别人请我画像时,富有的顾客总是觉得我画得不像,而为穷人画画,他们倒觉得很好。这样一来,我的生意越来越差,现在连老母亲的生活都无法保证了。一想到这儿,就悲伤起来呀。”

这位村民又问了周元裕的住处,过了一会儿对他说:“我家有点土地在灵池县(今成都龙泉驿区),邻村有个道观,观主也想画像,嘱咐我帮他找个画师都好久了。明天早晨我和他一同来找你,你别忘了。”

第二天,果然有一位道士,肤色白皙,留着长长的美髯须,来周家要求画像,还说:“昨夜,我邻村的徒弟告诉我,因此我特意过来见你。”

周元裕定了定神,稳定好自己的思绪,拿起画笔作画,很快就画好了。完成的图像与道人的形貌几乎毫无差异。道士一看便很高兴地说:“门外有一人是我的仆人,他会来付报酬。”周元裕刚出门去叫他的仆人时,一回头,竟发觉道士突然神奇地消失不见了。

此事很快传了开来,成都城内的官员和老百姓知道后都说:“灵池县的朱真人(注)专门到周元裕家请他画像!”此后,来请他画真人仙容的人多得都快把他家的门都挤满了。

自此之后,他挣的钱就足够供养老母亲了。

故事里朱真人知道周元裕因担忧母亲的生活而悲伤,有孝养母亲的一念,故而现身让其画像,以帮助他供养母亲。由此可知神仙也看重孝子,中国古文化中讲的“百善孝为先”真的很有道理呀。@*#

(资料来源:《茅亭客话》)

--转载自正见网

(注)“朱真人”即为隋末唐初著名的隐士朱桃椎,据史料记载他当时主要居住在今日成都龙泉驿区附近。唐中期在此设县,后改名为灵池县;宋时又改为灵泉县。因此朱桃椎成仙后,民间多称他为:“灵池朱真人”或“灵泉朱真人”。


责任编辑:王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众人觉得奇异,疑心她是天人。
  • 有一金子城,城内零碎的金子一堆一堆的,数不胜数。
  • 张巨君说:“你是一个行为丑恶而无善念的人,你的病怎么可能会好呢?”
  • 宋代以前,古书中常有名人逸士修道得道的记载。
  • 这时大家才知道,虽然何宗元只修了五年,但却已经是一位修道有成者了。
  • 僧人朋友回答说:“我欲富贵兼得。”王敕则回答道:“你只能当一个藩王啊!”
  • 书生买了两头牛,因为其家距崂山有一百多里,无人为他把牛送回家,因此颇为烦恼...
  • 明朝太祖朱元璋驾崩后,皇太孙即位年号建文,人称建文帝。他登基不久就开始大肆削藩,与几大藩王矛盾日益突出。后来燕王,也就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迫于无奈,不得不起兵反抗,史称靖难。 
  • 明朝正德初年,有一位王姓商人,是安徽人,已经年过三十还没有子嗣。他的姑父擅长相面术。有一天见到王某,其姑父面露忧愁之色,对他说:“你到十月应该有大难,不能够逃脱,怎么办呢?”
  • “药王”孙思邈淡泊名利,仙风道骨,不慕仕途。他的学识和道行高深,“精识高道,深达摄生”,深懂得古今的修行摄生之道,相传他活到141岁,外貌非常年轻,人们从他身上看到修道的神奇,尊敬他如洛下闳、安期先生之类的神仙。孙思邈有哪些神通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