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

郭微言
font print 人气: 40
【字号】    
   标签: tags:

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多年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来自于儒释道三大主流思想,都是神传文化,而且都讲“无为”。儒家讲仁、礼、义、修心修身,“ 定、静、安、虑、得”循序渐进,不作强求 ; 人一动念,就是造业力,所以佛家讲“空”,“空”也就是“无”; 道家讲“无”,“道法自然”、“清净无为”,顺应自然规律的和谐与平衡,以“道”修身达到合于“道”的理想境界。

“无为”,不能理解为无所作为,而是清静自守,无为而无不为,随缘而动,随遇而安。易经的“随”卦也是这样讲的,“随”就是“从”,可以是物从己,也可以是己从物,“通达时变 不拘守故常”, 可是,“随”还是有相当原则的,必须以元亨利贞四德为前提,该随则随,不该随的仍然不能随,守正而无求。

人世间是正邪、善恶、好坏、顺逆、佛性与魔性并存的,一切事情并没有什么绝对必然的两极化结果,就看我们自己的一念到底是什么心态、什么态度去对待,所谓“相由心生”就是这么个道理。世态炎凉,欲深谿壑,“心安路自宽”,不执著于食、衣、住、行、育、乐方方面面的享受,不追求于名与利。

凡事都要正向思考,随时提醒自己修口、造福、积德,存善心、多行善事,不造恶业 ; 乐天知命,谨言慎行,专一守常,掌握时变而不固执己见,境由心转就会左右逢源 ; 一切随缘,不争不求,尽人事听天命,处之泰然,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懂得实修的修炼人都能够理解到宇宙的理──“不失者不得,得就得失”;“有心炼功,无心得功”。因此,修炼人也都会抱着一种无为的状态修炼,只管修炼自己的心性,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有而无心、做而不执著”、“无求而自得”。

“人神之间,一念之差”,对于精进实修的修炼者来说,每一个意念、每一句话都是很有威力的,正念具足可以是神的一念、佛的一念 ; 对于一般人或是要修非修的人来讲,由于人心不去,什么怕心、什么执着心等等随时都可能如影随形的跟着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生而为人,就免不了情、欲、病、苦、老的煎熬,“不经一番寒彻骨,那来梅花扑鼻香”。只要持志力行“吃苦当成乐”,放下过多的牵挂和在意,少一点欲和求,相信幸福的人生就会不请自来了。幸福,真的就在我们身边。
  •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一日千里的更新进步,人们的欲求也随波逐流、水涨船高。为商者更是眼明手快,商场如战场,新商品行销手法推陈出新,欲罢不能,以市场为导向,商机无限。
  • 传统正体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精湛典雅,是悠久文化艺术的结晶,美不胜收,是中华民族之宝。简体字积非成是,诟病连连,唯一的诉求优点就是简化方便快速,文字过于简化造成语意混淆,甚至于完全抹煞了原本造字六源的涵义精髓,尤其是中共专制下的简体字被强加“假、恶、斗”的邪灵,更是令人啼笑皆非,嗤之以鼻。正本清源,正(繁)体字与简体字就是美与丑、真与假、正与邪、善与恶、好与坏,壁垒分明的区分。
  • “伊索寓言”里头,有一则“驴子与青蛙”的小故事——有一天,驴子驮着好重的柴过河,不小心滑了一跤,可怜得乱踢,拚命地挣扎,但是,因为驮的太重了怎么样也爬不起来,于是急忙大声求救。看在眼里的青蛙,非常不屑的嘲笑说:“真是有够笨的驴子!只是在水里滑了一跤就那么紧张得呼天抢地似的,要是像我们这样成天泡在水里头,那又将怎么是好呢?!”话说得倒也振振有词,看似还蛮有道理的。
  • 人定胜天”、“心想事成”和“有志者事竟成”,都是人们耳熟能详,广泛被认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的金玉良言,其实,它顶多也只能算是积非成是的励志话语。因为,凡事太绝对了,那肯定反而就是错的了。乾健而坤顺,有天地,才有万物生。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有它一定的自然规律,天行健以自强不息,天道有变而无常,人,怎么有可能胜天? 心想、有志,怎么可能就一定会是凡事必成呢?何况,成事与否的认定,岂不也是因人而异的。
  • 【大纪元12月28日讯】现代的文明社会,科技日新月异,商机无限。创意无限,创新致胜,研究发展俨然成为各行各业不分领域竞相角逐的热潮,乐在工作当然无可厚非,只是士农工商庶民也都推波助澜赶时髦的参与,不管是亲自动动脑、动动手尝试,还是追逐新奇消费的群众,反映的却不乏是陶醉在物欲生活的享受。
  • 世事洞彻都是哲理,处处都是学问。即使是以下这么一则小小故事,她却隽永潜藏着发人深省的大道理:
  • 迎新年,过新年,几乎是世界上各个民族、各国家都有的共同文化,虽然说新年的日子是不一样的,庆祝的活动方式、习俗也是不一样,但是,和乐融融、欢欣鼓舞的气氛却是一样的多彩多姿。
  • 【大纪元2月25日讯】人有七情六欲,无远虑必有近忧,烦恼、忧虑、疑惑、生气、不悦、矛盾、冲突、困难…等等随时都可能发生。一个人如果希望像纯真的孩童一样的快乐,笑口常开,或许秘诀就是惜缘而先“退一步”,永远向别人伸出友善的手,不断的修心养性,知足常乐的活在当下才是最佳的途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