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美籍牧师说客语唱山歌 博士论文谈客家

人气: 17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31日报导】《逐梦客庄系列-牧师篇》(中央社记者黄彦瑜新竹31日电)当许多客家年轻人逐渐忘却自己的母语,却有外国人认真投入。美国籍牧师陈义圣 (EthanChristofferson)不仅说得一口流利客语,会唱客家山歌,甚至还把客家当成博士论文研究。

早在客家人或熟悉客家族群的中国人投入客家研究之前,把客家当成一个民族或族群加以认真研究的,就是那些有机会到中国城乡传教的欧美传教士。如今,台湾社会的客家研究日趋蓬勃,也有传教士针对台湾客家进行研究,陈义圣就是一例。

目前在美国三一国际大学(Trinity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跨文化研究所攻读博士的陈义圣,1960年在台北出生,父亲也是传教士,10岁跟着家人回美国,30几岁才回台湾。前几年他回美国攻读博士,论文题目就是研究北台湾客家族群认同与基督教间的关系。

为了论文,陈义圣访问30多名客家人,询问他们对客家特色的印象,普遍看法包括节俭、硬颈、刻苦耐劳、保守、很能适应环境等。问他投入研究后有什么发现?陈义圣说,最大的体验就是感受客家的多元,“客家人其实有很多种!”相较于刚来台湾时,感觉不少客家人习于隐藏自己的身份,如今看到愈来愈多人投入客家事务,陈义圣感到很高兴。

谈起当年回台湾客庄传教的经验,他说,由于小时候学的中文早已忘光,一到台湾,他没急着学中文,却先学了客家话。而坚持这个语言学习顺序是有原因的,因为若先学中文,就很难有动机再学客家话。毕竟,为了处理生活周遭大小事,总得用上中文,学习动机强烈,像他花了2年学会客语后,中文能力也迅速恢复。

初到台湾,陈义圣落脚在纯朴的客庄小镇杨梅富冈。为了有效率地学习客语,陈义圣采用美国人类学家教他的方法,那就是每次针对1个简单题目进行讨论,例如怎样帮助邻居,答案可能是协助打扫庭院、帮忙拿信等,讨论时努力以客家话表达,同样的题目,透过不同的朋友不断讨论,讲错了就直接纠正,在反复的过程中,不仅学到实用的客家话,也交到许多朋友。

因为会说客语,陈义圣拉近了与客庄居民的距离。有一次,一个客家老伯直呼他“阿度仔”,他就用客语回说“我会讲客家话,你要小心喔!”,短短一句话,两人顿时从陌生到亲切,每次阿伯看到陈义圣,远远就兴奋地喊着“美国客家人”。

日常生活中,陈义圣偶尔用客语和朋友聊天,也总让路人好奇不已。若是刚好走到身旁,路人还会不经意地凑近,确认自己是否听错了呢!他说,有一回到阳明山,刚好碰到一群客家人,大伙聊着家乡话,那种亲切的感觉,让陈义圣很喜欢。

提起客语的趣事,陈义圣回忆,有次在台北带着当时才2、3岁的儿子搭公车,2个年轻女生看着他的孩子直说“像洋娃娃好可爱喔!”,让他内心暗喜,没想到,其中一人接着又用客语说“孩子的爸爸好像孙悟空喔!”,因为听得懂客语,陈义圣不经意地露出三条线的表情,让说话的女生顿觉尴尬,下车时,陈义圣还特别用客家话向她们说声没关系。

对于时下客家年轻人不会说母语的现象,陈义圣说,他不希望给这些人太大压力。有时,陈义圣和初见面的老人家用客语交谈,老人却把孩子叫来,直说“你看连外国人都会讲客家话,你怎么不会讲!”对此,陈义圣颇感尴尬,他谦虚地说,客语并非他的母语,即使他讲不好,大家也很宽容。

除了客家话,陈义圣也会唱客家山歌。从前哄孩子睡觉时,他就常把客家山歌当成摇篮曲。10几年前,他甚至和当时6、7岁的儿子一起上电视演唱“天空落水”,2个老外的组合还颇受好评呢!

目前,陈义圣和老婆、小孩住在新竹,为了写论文,有时也回美国。他和老婆郑圣梅是在美国相识。当年他只身来台,担任护士的郑圣梅则在非洲喀麦隆照顾麻疯病人,两人相隔半个地球。当时非洲通讯不发达,打电话极为困难,常常才讲1、2分钟就会断线,有次,陈义圣趁着自己生日,出其不意地在电话里向郑圣梅求婚,让郑圣梅又惊又喜,两人结婚后,郑圣梅也跟着来到台湾。

来台后,郑圣梅也开始学客家话,客家歌曲当然也难不倒她。现在,她在竹东的一个团契用客语传道,对象多是65岁以上的妇女。藉由客家话,郑圣梅 (SandyChristofferson)很快地和当地人打成一片。她说,客家人人情味浓厚,而她和老公最喜欢的食物,就是客家汤圆。

其实,除了陈义圣夫妇,他们所属的中华信义差会旗下还有很多牧师会讲客家话,像是比陈义圣更早来台的罗威信(Joel Nordtvedt)、邱福生(Michael Kittelson),或是2005年来台的林天恩 (Andrew Larsen),都会说客语。其中,热爱音乐的邱福生夫妇还会弹中山琴、拉二胡,他们甚至曾到竹县峨眉乡学唱山歌,举凡平板、小调、山歌子,都难不倒他们。

虽然时下不少年轻人已逐渐忘客家母语,但这些“美国客家人”似乎比血统纯正的客庄人士还要客家。不仅说客家话、唱山歌,还做客家研究,即使目的是为了传教,但这些洋牧师对客家的投入着实令人感动。下回,在路上听到金发碧眼的老外说着一口流利的客家话,也别太惊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