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嘉县义竹赛鸽笭 传承地方文化

人气: 25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2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江俊亮嘉义县2日电)每年春天,嘉义县义竹乡的天空都会发出嗡聬声,这是传统“赛鸽笭”活动,空气穿过鸽笭的声音,绑上木笭飞翔的鸽子、呼啸而过的木笭声,不仅传统农闲文化,且蔚为地方特色。

当地耆老表示,义竹乡“赛鸽笭”大约有5、60 年历史,来源已不可考,可能是旧农村社会没什么娱乐,农民闲暇时,将饲养的鸽子绑上木笭,后来演变成各庄头间的比赛活动。

“鸽笭”就是一种木笭,传统作法是将白树仔截成一小段,浸在水里半年至1年,再依木头大小规划尺寸,以刀具将木头挖空、削薄、磨平,成为鸽笭的雏型。

鸽笭初具雏型后,农民会再装上共鸣箱、加上竹篾,将木笭的表皮涂上红色或蓝色的漆,成为鸽笭成品。当鸽子展翅高飞,空气穿过木笭,发出嗡嗡共鸣声,也成为外出义竹人的乡愁。

赛鸽笭活动每年农历2月中旬后举行,首先由各村组成赛鸽笭协会,讨论飞行的距离和中间线、鸽笭尺寸大小、时间、地点,并以两村对抗为原则,由于纯属娱乐性,比赛规则与赛鸽完全不同。

参加比赛的鸽子,平时由村民自行饲养训练,等到比赛时间一到,才由会长统一调度,安排出赛。

与一般赛鸽不同的是,参加鸽笭赛的鸽子,是体型比赛鸽还大的“菜鸟仔”,由于它的脚部呈红色,因此也称“红脚仔”。

村民表示,参加赛鸽笭的“红脚仔”,血统不像赛鸽那么纯正,有人说是荷兰人引进的品种,也有人说是台湾野鸽子的后代,实际情况已不可考。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红脚仔”的饲养流程,并不像赛鸽那么精致,由于这种鸽子体型较大,放飞时间也不长,大多被当成宠物鸽饲养。

每年“赛鸽笭”季一到,比赛的一方要准备150个5寸至6.8寸的鸽笭,请对手带着“红脚仔”将鸽笭背回去,这叫“背私笭”,也叫做“侵笭”;接着再到对方的地盘把鸽笭背回来,这叫做“讨笭”,如此反复7次,大约耗时16、17天左右。

“背私笭”是一种淘汰赛,等到私笭结束,就进行“背公笭”比赛,这是真正的胜负准决赛,各村只有1天的时间完成赛事。

背公笭要准备93个木笭,尺寸从7寸到8.4寸之间,鸽子要在比赛当天中午12时以前,将鸽笭背回自己的村落,以多者为胜。

在比赛之前,各村要先把鸽子尾巴的羽毛缝好,到时候只要把鸽笭上的竹篾插上去就可以。

传统上,鸽子放飞时,可以用手丢掷,也可以盖上鸽笼,大家一起打开鸽笼,在一阵吆喝之后,鸽子就会振翅急飞。但是,比赛规则是,在鸽子起飞之前、在空中飞翔时,绝对不可以捕捉。

可以捕捉鸽子的时机,是鸽子飞越两村指定的中线、停下来休息的时候,即俗称“落厝”,但是只能用手、钩鸟器或竹竿,绝对禁止使用弹弓或鸟网捕捉。

如果鸽子“落厝”被捉到,就会被对方囚禁,不得再参加比赛。这样一来,对方少了鸽子,落败的概率就大增。

这些被“俘虏”的鸽子,会在比赛结束之进行拍卖,或是由鸽主将鸽子赎回,至于“赎金”则视鸽子的品种及飞行能力而定;如果鸽主不愿赎回爱鸽,则将鸽子拍卖,所得做为联谊基金。

这项活动,不论输赢为何,有一条规则大家都必须遵守,就是不可以损坏鸽笭,必需完好如初地交还对方,等明年再使用。

虽然这项活动,只是小型的地方性农村休闲活动,但对于增进村民间的感情却大有助益,大家以“鸽”会友,也减少从事不良活动的机会,是值得推广的农村休闲娱乐活动。

评论